飛眼三國62:難泯殺父之仇(二)

甘寧,堂堂英雄,怎能長久屈居江賊之列。

經斡旋,甘寧投身荊州劉表部下黃祖軍中,黃祖守江夏。

孫權伐荊州必首攻江夏。

面對孫權大軍,黃祖屢戰屢敗,被凌操一路追殺。

就在凌操舉刀劈向黃祖的電光石火間,甘寧拍馬趕到,一箭射死凌操。

失去主將的東吳軍瞬間潰敗,黃祖回軍掩殺。十五歲的凌統把這一切都看在了眼裡,他在亂軍之中奮力爭回父親凌操的遺體,也刻骨銘心地記下了仇敵甘寧。

黃祖不思甘寧救命之恩,依然以江賊待之,不予重用,還偶爾語言相譏。

甘寧忿恨不已,頓生離意。經呂蒙引薦,歸降孫權。

黃祖之舉,已近小人。

多行不義必自斃。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句話沒有應在甘寧身上,卻結結實實地應在了黃祖身上。

孫權再度出兵江夏,甘寧已是東吳先鋒。

甘寧一馬當先,一往無前,一鼓作氣斬了殺黃祖。

這不是以怨報德,也不是以怨抱怨,只是兩軍交戰,各為其主,殺死一隻知更鳥而已。

面對曹操大軍,孫權急需提振上軍士氣,甘寧適時地前來討令:

「寧今夜只帶一百人馬去劫曹營,若折了一人一騎,也不算功。」

何為名將?

臨敵不亂,大義凜然,挽狂瀾於既倒,是名將之風。

甘寧率領一百名精銳騎兵,每人頭插一根白鵝翎用以夜間識別敵我,趁天黑殺入曹營。

曹軍不知道多少敵人襲來,一時陷入混亂。

甘寧直取中軍,去殺曹操,未果。

老奸巨猾的曹操早有準備,他用車仗把中軍圍了起來。

既然無法突入中軍,甘寧的騎兵索性在曹營中左衝右突,任意砍殺。

未等曹軍醒過神來,甘寧一聲唿哨,百名騎兵揚長而去,全身而退。

甘寧敢於百騎劫曹營,是當之無愧的東吳虎將。

孟德張遼,孤有甘興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