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歲林徽因去世後,享受5個高級待遇,每一個都很難得,太厲害了

2024年12月09日09:23:04 歷史 1583

51歲林徽因去世後,享受5個高級待遇,每一個都很難得,太厲害了 - 天天要聞

1955年4月1日6時,林徽因同仁醫院去世,年僅51歲。

早在10年前,美國外科專家檢查她的身體後,給出的結論是:肺和腎都嚴重感染,最多能活5年。

後來,她摘除了一個腎,憑著毅力和對事業、生命的熱愛,多活了5年。

仔細算下來,林徽因這輩子做出了不少的貢獻。

她和梁思成共同開創了中國古建築體系,一起創辦了東北大學和清華大學兩個建築系,是中國建築史體系研究的思想先行者與奠基人

她還參與了東北大學校徽、國徽、人民英雄紀念碑八寶山公墓主體建築格局的設計,還搶救了快要失傳的景泰藍工藝。

除了在建築領域取得非凡的成就外,她的文學造詣也很高。她寫的文章別具一格,充滿詩意又不失科學嚴謹;她的散文充滿靈性,詩歌更是膾炙人口。

憑著這些付出,她去世後,享受到了一般人享受不到的5個高級待遇。

第一個待遇,《北京日報》《人民日報》同時刊登訃告。

51歲林徽因去世後,享受5個高級待遇,每一個都很難得,太厲害了 - 天天要聞

4月3日,《北京日報》《人民日報》同時發表訃告。

訃告,也稱為死亡公告,是一種表示對逝者尊重和緬懷的方式。

普通人去世後,親屬要為他發訃告,需要自費去報社辦理,和登廣告、尋人啟事差不多。

如果是有一定影響力的、或者有一定貢獻的逝者,是由《人民日報》這類全國性報紙刊登他們去世的訃告。

換言之,能在《人民日報》上發表訃告,不是有錢就可以做到的。

後來,在2018年,美國當地時間4月11日,《紐約時報》補發了一則遲到了63年的訃告。訃聞介紹了林徽因的一生及其丈夫梁思成,對中國古建築方面的貢獻。

51歲林徽因去世後,享受5個高級待遇,每一個都很難得,太厲害了 - 天天要聞

第二個待遇,林徽因的治喪委員會由13名人組成,他們都是我國各領域的高精尖人物。

他們分別是物理學家周培源、中國城市規劃專家陳占祥、政治學家張奚若、哲學家金岳霖、世界著名科學家錢偉長、法學家錢端升、建築學家楊廷寶、建築師趙深、兩院院士吳良鏞、外交家柴澤民、經濟學家陳岱孫、中醫「守護神」 崔月犁。

可見,不僅是在文人圈,林徽因在學術界也頗有聲望。

第三個待遇,北京市彭市長給林徽因送花圈。

1949年末,北京開始擴張城建,要拆除北京古城。林徽因和彭市長等人有一些摩擦。不過,大家都是為了北京的發展,一切爭執都是「對事不對人」。

後來,林徽因和梁思成在負責設計人民英雄紀念碑時,一時間不知道該找誰用楷體來寫碑文。

當時,彭市長負責紀念碑總體的建設。他認為,周總理寫得一手漂亮的「顏體」字,書法渾厚凝重,工整大方,便向梁、林二人建議讓周總理來寫碑文。

作為曾經共事的好友,在林徽因去世後,彭市長送來了花圈。

51歲林徽因去世後,享受5個高級待遇,每一個都很難得,太厲害了 - 天天要聞

第四個待遇,林徽因去世後被葬在葬在北京八寶山公墓。

1950年,北京市政府,在周總理的指示下,在八寶山建起佔地150畝的公墓。

八寶山公墓主體建築格局,由中國著名建築師林徽因設計,分為墓區和骨灰堂兩部分。

一直以來,這裡都是安葬著新中國的開國元勛、英雄烈士等重要人物。

在以前,八寶山是明清兩代太監養老送終的世外桃源,因盛產紅土、耐火土、青灰等八種礦產而得名。

林徽因去世後葬在這裡,不僅是對她生前貢獻的肯定,也是對她歷史地位的認可。

第五個待遇,林徽因的墓碑,採用她參與設計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底座的試刻碑之一。

51歲林徽因去世後,享受5個高級待遇,每一個都很難得,太厲害了 - 天天要聞

林徽因墓碑上篆刻「建築師林徽因墓」,這是對她一生職業最好的註解。

其墓碑雕飾的設計靈感來源於她為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的紋飾刻樣。墓碑上方有一隻浮雕花環,橄欖枝環抱著聖潔的牡丹、荷花雛菊,這些元素都是她生前設計的。

林徽因去世後,為了紀念她,就把這塊漢白玉雕飾刻樣,贈給她做墓碑。

林徽因,是我國第一位女建築師。

她的貢獻和付出有目共睹,她配得上這些榮譽,也值得我們大家的尊敬和喜愛。

以上就是曉悅今天的分享。對於今天的內容,你有啥子想說的?歡迎在評論區討論!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清嘉慶年間寶豐縣高齡老人優待恩詔考據 - 天天要聞

清嘉慶年間寶豐縣高齡老人優待恩詔考據

據《寶豐縣誌》記載,清嘉慶四年(1799年),寶豐縣接到了皇上關於高齡老人優待的恩詔。恩詔內容具體為:其一、七十歲以上老人:此年齡段之老人於古時已屬高壽,恩詔許其一子女於身旁侍奉照料,此舉不單彰顯對老年人生活之關懷,亦為其減輕生活之負累。
邊疆考古成果「上新」 喚醒歷史塵封記憶 - 天天要聞

邊疆考古成果「上新」 喚醒歷史塵封記憶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北庭故城2號遺址 北庭故城考古隊供圖河泊所遺址上蒜第一小學地點近年的考古發掘,出土了「益州」銘文瓦當、「滇國相印」、「滇王相印」、「益州太守章」、「益州刺史」等與滇國、益州郡及其下轄縣、益州郡周邊多個郡治有關的官印封泥和
六秩《白毛女》 經典永流傳(僑界關注) - 天天要聞

六秩《白毛女》 經典永流傳(僑界關注)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二〇二四年四月,上海國際舞蹈中心,林泱泱(右一)在觀看青春版《白毛女》後與青年演員交流。上海芭蕾舞團供圖1949年,旅越華僑林泱泱跟隨父母回到了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啟了一段青衿之志白首方堅的芭蕾生涯。
逄先知:毛主席是如何讀馬列原著的? - 天天要聞

逄先知:毛主席是如何讀馬列原著的?

毛澤東讀馬列著作逄先知毛澤東是在經過對各種思想流派和革命學說進行探討、比較之後,才選擇了馬克思主義。他一旦認定馬克思主義是唯一能夠救中國的革命真理,便終生堅定不移地信仰馬克思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