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開國皇帝為啥不用自己的姓氏當國號?

2024年12月07日08:42:03 歷史 1372

各位看官,大家好。咱們翻開歷史長卷,瞅著古代那些威風凜凜、開疆拓土的開國皇帝,心裡保不準冒出個大疑問:這些帝王打下偌大江山,咋不把自個兒姓氏直接定為國號呢?

那些開國皇帝為啥不用自己的姓氏當國號? - 天天要聞

你瞧,威風八面的劉氏「漢家天下」,昌盛繁華的李氏「盛唐帝國」,還有朱氏的「大明王朝」,沒一個是拿姓氏當國號的。

按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皇帝大權在握,想定啥國號還不是自個兒說了算,咋就避開了姓氏呢?這裡頭啊,藏著不少彎彎繞繞的門道。


那些開國皇帝為啥不用自己的姓氏當國號? - 天天要聞

先講講最淺顯的緣由,姓氏這玩意兒,雖說關乎家族傳承,是血脈親緣的標誌,但真要拿來當國號,分量可就遠遠不夠了。

古代天子啥地位?那是高高在上、至尊無上的存在,頭頂著老天爺的光環,掌管世間萬物生殺大權。

國號得能凸顯這份威嚴,震得住場子,讓百姓一聽到就心生敬畏、膝蓋發軟。姓氏顯然沒這功效,天底下同姓的人海了去了,張三李四王二麻子,光憑一個姓,哪能顯出天子與眾不同、獨一無二的尊貴?


那些開國皇帝為啥不用自己的姓氏當國號? - 天天要聞

再者說,正統性可是王朝立身之本。國號得明明白白告訴世人,這天下是堂堂正正打下來、承繼而來的,來路清清白白,合乎老天爺的旨意。

姓氏卻證明不了這個,總不能跟老百姓講:「就因為我姓啥,所以這天下歸我。」

那可太兒戲了,老百姓不認賬,其他勢力更得藉機挑刺、鬧事。而且,一個國號還得兼容得了天下萬民,得讓大傢伙兒都覺得有歸屬感。

那些開國皇帝為啥不用自己的姓氏當國號? - 天天要聞

要是叫個「劉朝」「李朝」,全天下姓劉、姓李的人多了,難道人人都能以皇族自居?顯然不行。

同姓不同宗的情況一抓一大把,就拿劉邦舉例,他稱帝後,老劉家分支無數,只有他直系這一脈才是皇族,旁支該交稅交稅,該服徭役服徭役,日子還得照舊過。

真要叫「劉朝」,其他姓劉的平頭百姓不得嚷嚷:「國家都姓劉,我也姓劉,憑啥還壓榨我?」所以啊,姓氏當國號,弊端太多。

古代帝王心裡門兒清,定國號時自有一套講究法子,大多會循著追溯、承襲、映襯這類思路來。


那些開國皇帝為啥不用自己的姓氏當國號? - 天天要聞

先說尊重歷史沿襲這一條,老祖宗早有規矩。《史記》里講得明白:「自黃帝至舜禹皆同姓而異,其國號以張明德。」

啥意思呢?上古時候,大夥同姓的情況不少,為了區分,國號不能再用姓,得選那些能彰顯道德追求、德行風範的字眼。

那些開國皇帝為啥不用自己的姓氏當國號? - 天天要聞

遠了不說,周武王伐紂成功、坐擁天下後,大封諸侯,好些封地都給了自家兄弟叔父,這幫人可都姓姬,像魯國魏國國君,血脈里都流著姬姓

要是國號都定為「姬」,好傢夥,地圖上一堆「姬國」,叫起來都費勁,指不定還得編個甲乙丙丁序號,成何體統?

所以說,同姓封國不能用姓當國號,這規矩打老早便定下了。


那些開國皇帝為啥不用自己的姓氏當國號? - 天天要聞

再就是追根溯源,翻翻自家發家史,從先祖發跡之地,或是個人封地、爵位里找靈感。

秦朝便是現成例子,嬴政他家祖上在諸侯割據時就封在秦地,經營多年,勢力漸大,等嬴政一掃六合、統一天下,沿用「秦」為國號,順理成章,大夥一聽就知道淵源在哪兒。

那些開國皇帝為啥不用自己的姓氏當國號? - 天天要聞

漢朝也一樣,劉邦跟項羽爭天下時,被封到漢中,撈了個漢王噹噹,漢中這地兒就此成了他的根基所在、基本盤,士兵百姓一提「漢王」都認。

後來稱帝,國號「漢」喊起來名正言順。你想啊,劉邦再糊塗也不至於放著現成招牌不用,去起個啥「西楚」國號,學項羽當「西楚霸王」吧?那不是自毀招牌嘛。


那些開國皇帝為啥不用自己的姓氏當國號? - 天天要聞

晉朝的國號由來也離不開封爵,司馬昭權勢滔天時被封為晉王,為司馬家篡魏攢足了資本,後來司馬炎上位,「晉」字自然而然就成了國號,承載著家族一路崛起的榮耀與野心。

那些開國皇帝為啥不用自己的姓氏當國號? - 天天要聞

劉裕創立南朝宋,這裡頭也有講究,老劉家先輩世世代代紮根彭城,往前追溯到春秋時期,彭城隸屬宋土,文化風俗一脈相承,劉裕稱帝時琢磨再三,定下「宋」為國號,也算認祖歸宗。

雖說劉裕與劉邦勉強能算沾親,劉裕是劉邦弟弟楚元王劉交的第二十一世孫,雖有親戚關係,但他建立政權時未定國號為漢,可他沒定國號為「漢」,實則有著諸多考量。

那些開國皇帝為啥不用自己的姓氏當國號? - 天天要聞

從家族傳承脈絡來講,劉裕先祖數代久居彭城,那可是實打實的祖地。而彭城在春秋之際隸屬宋土,此地民俗風情、家族根基皆圍繞「宋」衍生,文化烙印極深。

相比遙遠又縹緲的「漢」之淵源,「宋」才是承載家族往昔、喚起民眾地域認同的紐帶,以「宋」為國號,猶如尋根溯源,讓家族先輩奮鬥史與當下新朝緊密相連。


那些開國皇帝為啥不用自己的姓氏當國號? - 天天要聞

爵位因素也極為關鍵,彼時劉裕憑赫赫戰功,受封宋公,還行了加九錫的大典,這一套流程是走向帝位的既定「前奏」。

宋公之位賜予他實打實的權力、威望,「宋」字早已深植其勢力根基,順勢將「宋」定為國號,彰顯權力承繼合理合規,旁人無可指摘。

那些開國皇帝為啥不用自己的姓氏當國號? - 天天要聞

再看動蕩時局,東晉末年亂局叢生,各方勢力犬牙交錯。劉裕苦心經營多年,志在破舊立新。立「宋」為國號,能展現新朝氣象,超脫東晉陰霾,廣泛吸納各方人才;

若貿然稱「漢」,極易被視作漢室復辟,觸動那些抵觸舊勢力回潮勢力的敏感神經,反倒為政權穩固平添阻礙,權衡之下,「宋」才是最優之選。

那些開國皇帝為啥不用自己的姓氏當國號? - 天天要聞

隋朝國號雖說有些爭議,但主流看法還是跟官職、封地脫不了干係,楊家靠著這塊起家,順勢拿來冠名。

那些開國皇帝為啥不用自己的姓氏當國號? - 天天要聞

李淵大唐就更直白了,打小承襲唐國公封號,家底雄厚、人脈廣泛,借著這股勢力推翻隋朝、黃袍加身,定國號「唐」,旁人聽著都覺得理所當然。

那些開國皇帝為啥不用自己的姓氏當國號? - 天天要聞

趙匡胤黃袍加身、陳橋兵變後,發跡於宋州,飲水思源,便敲定國號為「宋」,帶著幾分紀念意義。

還有一招是以正統之名定國號,古人信奉「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立」,國號必須得堂堂正正、合乎情理。

就像劉邦稱帝後,心裡透亮著呢,雖說手握天下大權,可不敢大咧咧宣稱天下是老劉家私產。

那些開國皇帝為啥不用自己的姓氏當國號? - 天天要聞

為啥?皇帝號稱天子,那是老天爺在人間的代言人,代天牧民,管得不好,老天爺一發怒,隨時能換人。

商湯滅夏武王伐紂,前車之鑒擺在那兒,劉邦取代秦朝也遵循此理。所以國號得彰顯正統,不能任性胡來。

這方面,「漢」字型大小堪稱經典,歷史上打著「漢」旗號的朝代、政權一籮筐。雖然劉裕不打「漢」的旗號,但是不影響別的後來人使用。

那些開國皇帝為啥不用自己的姓氏當國號? - 天天要聞

李雄的成漢,瞅準時機在亂世割據一方,借著「漢」的威名招攬人心,百姓一聽「漢」,就聯想到大漢盛世,兵強馬壯、百姓富足,紛紛歸附;

劉淵漢趙也不例外,雖說出身少數民族,但一心嚮往中原文化,認定漢朝正統,扯起「漢」旗,底氣十足;

劉知遠後漢同樣如此,亂世里抱緊「漢」字型大小,彷彿握住了正統權杖,旁人輕易不敢小覷。


那些開國皇帝為啥不用自己的姓氏當國號? - 天天要聞

為啥「漢」這麼吃香?還不是因為大漢四百年江山,威名遠揚,漢武帝北擊匈奴、打出民族氣魄,張騫出使西域、開闢絲綢之路,一樁樁豐功偉績刻在史書上,老百姓打心眼裡認這個正統,各路豪傑想成就霸業,自然都想沾沾「漢」的光。

最後一類,有些國號純粹是圖個吉利。古人迷信,國號這麼莊重的大事,少不了翻翻古書、卜上一卦。

那些開國皇帝為啥不用自己的姓氏當國號? - 天天要聞

元朝國號「大元」便是典型,取自《周易》里「大哉乾元」,「元」本意就是打頭的、最大的,象徵萬物起始、元氣滿滿,「大元」二字組合,氣魄非凡,彷彿老天爺都罩著,寓意新建國家廣袤無垠、昌盛不衰,透著股天之驕子的霸氣。

那些開國皇帝為啥不用自己的姓氏當國號? - 天天要聞

清朝國號也暗藏玄機,按五行相生相剋說法,清屬水,明屬火,水克火,大吉大利。

清朝統治者打的算盤珠子啪啦響,定這麼個國號,明擺著暗示世人:咱大清註定要取代大明,江山易主、天命所歸。

那些開國皇帝為啥不用自己的姓氏當國號? - 天天要聞

雖說帶著迷信色彩,但彼時人心惶惶,這說法一傳開,還真穩住不少人心。

值得一提的是陳霸先建立的陳朝,不少人乍一看,以為國號取自姓氏,實則不然。

那些開國皇帝為啥不用自己的姓氏當國號? - 天天要聞

陳霸先發跡路上,獲封陳國公,手握重兵、威望日盛,最終登頂稱帝,這「陳」大概率關聯爵位,背後是一路拼搏廝殺掙來的資本,而非簡單的姓氏沿用。


那些開國皇帝為啥不用自己的姓氏當國號? - 天天要聞

歷史長河浩浩蕩蕩,這些不過是國號由來的冰山一角。

各位看官要是知曉其他國號背後的奇聞軼事,或是對這事兒有獨特見解,歡迎點個關注,移步評論區,大夥一塊兒嘮嘮,深挖那些藏在歲月塵埃里的歷史密碼。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中華大一統:中國穿越風雨、屹立不倒的力量源泉 - 天天要聞

中華大一統:中國穿越風雨、屹立不倒的力量源泉

一名對中國文化有所了解的美國網友在社交網站上發出了這樣的疑問:為什麼中國每次政權更替,新王朝都要自稱繼承大統,而不幹脆建立一個新的國家?為什麼不管是誰當了皇帝,他們都要說自己是中國人呢?在歷史的長河中,中國猶如一顆璀璨的星辰,以其獨特的大一
港媒:中國再添稀土王牌,雲南大規模稀土礦的發現意味著什麼? - 天天要聞

港媒:中國再添稀土王牌,雲南大規模稀土礦的發現意味著什麼?

香港知名國際媒體南華早報報道:在全球技術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資源實力已成為各國戰略博弈的焦點。近期,中國在雲南發現了一處規模巨大的稀土礦藏,引發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這一發現不僅為中國進一步鞏固在全球稀土領域的主導地位注入了強勁動力,也為實現資源獨立和保障供應鏈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持。雲南稀土礦發現的背景...
持斧頭殘忍殺害妻子一家三口,男子27年後因一張黑白照落網 - 天天要聞

持斧頭殘忍殺害妻子一家三口,男子27年後因一張黑白照落網

1998年,在吉林省某市,一名男子用斧頭殘忍地將自己的媳婦、丈母娘及小舅子殺害。雖然警方全力抓捕,但狡猾的嫌疑人潛逃後音訊全無。27年過去了,當嫌疑人認為自己已「安全著陸」時,遼寧省遼陽市公安局宏偉分局卻對歷年命案逃犯進行反覆系統梳理,一張該男子「漂白」後的黑白照片出現在偵查員視線範圍內。經過大量比對,偵...
2025年怎麼干?海南19個市(縣)委書記、市(縣)長暢談發展思路 - 天天要聞

2025年怎麼干?海南19個市(縣)委書記、市(縣)長暢談發展思路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海南自貿港封關運作、擴大開放之年。「全力以赴推動實現封關運作目標,把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的重大國家戰略奮勇推向前進。」在省七屆人大四次會議閉幕會上,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馮飛發表的講話,凝聚了共識,提振了信心,鼓舞了幹勁。「加快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核心政策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