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鴻逵部即將進攻三邊,鹽池縣委書記郭子清夜以繼日地忙著帶領幹部群眾抓緊堅壁清野。撤退時,郭子清隨軍撤走,即將分娩的妻子李瑞雲和不滿四歲的女兒「定生」(意即定邊縣出生)未及撤出,被敵人抓住。
敵人別有用心地將李瑞雲母子送到楊芳的家裡讓她看管。楊芳和家裡人怕李瑞雲母子長久留在城裡馬匪會下毒手,便冒著危險,將他們送出城,安頓在城區五鄉北王圈村,從生活上多方照顧。
鹽池縣長孫璞知道了這件事後,特意找張萬廣老人叮嚀說:「郭書記的家屬在你們的莊子住,她快生產了,你們要多加照顧。」
過了不久,李瑞雲生了個男孩,起名「鹽生」(意即鹽池縣出生)。七月初,鹽池縣光復,村裡的人幾次給郭子清書記帶信,讓他回來看望妻子和小孩,但他忙於工作,總是抽不開身。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李瑞雲在孩子還未滿月的時候得了急病去世。張萬廣老人和村裡的群眾一面派人進城找郭書記,一面派人料理喪事。
面對兩個哇哇哭啼、要娘要奶的小孩,郭子清心裡非常難過。特別犯愁的是鹽生,由誰來撫養,能不能成人呢?
這時,馬鴻逵又第二次進攻三邊了,形勢非常緊張,鹽池縣委又要立即撤退。鄉親們理解郭書記的心情,紛紛要求郭書記把孩子留給他們,只管放心撤退。
郭書記感謝不盡,便將鹽生送給張萬廣老人的女婿宋長福夫婦撫養;女兒定生托給李天忠夫婦撫養。然後,帶著縣委機關幹部和戰士們撤離了鹽池縣城,踏上東去吳旗的征途。
馬鴻逵部佔領鹽池後,瘋狂搜捕搶掠。不久,敵人便得到了消息,城區五鄉有人抱藏了一個共軍娃娃,並揚言要抓孩子。鄉親們聞訊,立即告訴張萬廣老人。張萬廣連夜叫來女婿女兒商量對策,表示一定要保住郭書記家的這根苗。最後,家裡人商定:逃離家鄉,到南山游擊區躲藏。
第二天五更,張萬廣和宋長福兩家悄悄離開北王圈村向南逃去,張萬廣走到劉窯頭住下,讓女婿女兒帶著孩子不分晝夜直奔游擊區黃記井。
此時,情況複雜多變,馬家兵經常竄進游擊區搶糧抓丁,襲擊搗亂。宋長福夫妻為了鹽生的安全,將他改名為壓拴,所以全村的人都認為壓拴是宋長福夫婦的親生子。
禍不單行。宋長福夫婦帶著孩子躲過了匪禍,又碰上天災。一九四八年,鹽池縣遭了大災荒。宋長福家無糧斷炊,生活難熬,他便送妻子和壓拴去吳忠投親靠友,以度饑荒。
災年過後,正要返回黃記井時,壓拴突然發高燒,患了痢疾。當時,醫療條件太差,醫治無效,孩子夭折了。宋長福夫婦捶胸頓足,痛哭流涕。當親友們去勸慰時,他倆沉痛地說:「我們沒有盡到責任!我們對不住郭書記啊!」
不幸的是,在這次災荒中,定生也夭折了。
後來,郭子清聽到消息後流淚說:「革命就會有犧牲,為了我和孩子,張萬廣、宋長福、李天忠他們受苦受累了。兩個孩子雖然沒成人,但他們費了不少心。鹽池群眾真好,我感謝他們,回去代問他們好!」
郭子清,1909生,原名郭步雲,陝西省子洲縣人。1925年參加革命,1927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以教師身份搞黨的地下工作。1935年春,曾任米脂縣西南區委書記、紅26軍司令部政治部主任。
1935年11月,中共陝甘省委將時任紅15軍團政治部地方部代理部長的郭子清調到鄜縣,擔任中共鄜縣縣委書記。1936年3月,郭子清調離鄜縣,赴陝東抗日游擊支隊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郭子清曾任國家化工部技術安全司司長、陝西省化工局副局長、省石化廳副廳長、省重工業廳副廳長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