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知否》,在王家老太太被明蘭逼著在兩個女兒之間做選擇時,我很相信王家老太太被大娘子質問時,說的那句話:
「我這是縱橫謀劃,你是我身上掉下來的肉,我怎麼能看著你真上公堂啊!」
畢竟是自己親生的女兒,作為母親的王家老太太哪能真的救一個拋棄一個呢。
如今再看這一段,我卻有了完全不同的理解:
其實,王家老太太打從心底就沒想過救王若弗這個女兒,她想救的從來只有大女兒康姨媽。
不要相信她說的那句縱橫謀劃,因為從來就不存在縱橫謀劃,有的只是王家老太太的私心與偏愛。
祖母中毒一事上,事實一目了然:
康姨媽唆使大娘子往祖母吃食中下藥,大娘子想的是讓祖母纏綿病榻,自己掌權理家。
康姨媽卻私自做了手腳,偷偷下毒,意圖攥著大娘子謀害婆母的把柄,拿捏大娘子乃至整個盛家,讓所有人都憑她的心意行事。
王家老太太在來盛家之前可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但當明蘭將事實一一講出來,證據一一列出來時,王家老太太心中必然清楚是康姨媽犯了罪,若盛家追根究底,康姨媽面臨的一定是非常嚴重的懲罰。
此時,她的眼前有三條路:
一是說服盛家,讓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兩個女兒都得救。
二是旁觀不管,聽憑盛家裁決,將康姨媽定罪。
三是若盛家打算保大娘子,那就摘乾淨康姨媽,將一切罪責推到大娘子身上,讓盛家自己背鍋。
除去最不可能實現的第一條,無論王家老太太選擇剩餘的哪一條,大娘子都是犧牲品。
事實也是如此,經過一番唇槍舌戰,王家老太太心中瞭然,明蘭絕不可能善罷甘休,盛家可能會饒過大娘子,都堅決不會放過康姨媽。
於是,她話頭一轉,將所有罪責推到大娘子身上,並將如蘭、華蘭、長柏的前途拿出來做威脅。
王家老太太,徹底拋棄了大娘子。
準確地說,王家老太太從丈夫外放時,就已經放棄了大娘子。
老話說:養孩子總是疼大的,親小的。
王家老太太可好,竟然撇著幼小的王若弗不養,帶著康姨媽跟隨丈夫去赴任。
後來,說親事時,又耐不住康姨媽的哭求,將當時看著最好的康家親事讓給康姨媽,讓王若弗嫁給當時還不名一文的盛紘。
王家老太太的心,從來都是偏的。
要不然,怎能會在康姨媽死後,將顧廷燁告到御前,勢必要讓顧廷燁殺人償命。
要知道,即使被皇帝責備下獄,顧廷燁也從不提康姨媽殺害明蘭的緣由,怕牽連到明蘭和盛家。可王家老太太竟能為了康姨媽的死,讓整個王家和盛家為其陪葬。
若王家老太太是王若弗般糊塗不清明,我還能理解為這是她的一時發昏,可她不僅不糊塗,還非常狡猾、有盤算。
唯一的解釋就是:王若弗加上哥哥一共兩個孩子,都不及康姨媽一人重要。
不要說她是為了賭一把從龍之功,連盛紘都知道在朝堂不穩時,要避其鋒芒。
王家老太太作為幾經朝堂更迭的老人,在明知兒子不堪大用的情況下,還跑去跟太后合作,除了為康姨媽報仇,我實在想不到其他更合理的理由。
想來大娘子這一生實在可悲,半生糊塗,唯一看清楚的事實,還是被母親拋棄。
忽然想起那句話:總有山不青,總有月不圓。
可能這個世界上,真的會有不被疼愛的孩子,比如大娘子王若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