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8年八月,就在曹操剛剛指揮大軍南下,準備橫掃南方的時候。原荊州牧劉表,忽然病逝了!
在整個東漢末年的歷史上,劉表的去世,無疑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歷史事件!
因為劉表去世之後,以劉表次子劉琮為首,整個荊州集團,幾乎是不戰而降。原本駐守在北方新野一帶的劉備,更是被直接背刺。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劉備直接面對了曹操的猛攻,差點就被正面消滅了
那麼,歷史上劉表去世之後,荊州集團為何會不戰而降?當時荊州集團內部,為什麼就沒有所謂的主戰派,出來反對投降呢?
這事,其實還得從當初劉表接管荊州說起。
很多人在讀《三國》的時候,其實往往會忽略一個問題:作為荊州之主的劉表,他到底是怎麼控制的荊州呢?
其實歷史上真實的劉表,他當年的故事,也是極為傳奇的!劉表接管荊州,最初其實是董卓任命的。當時董卓剛剛掌權,為了籠絡各地的士族,大肆給各地士族加官進爵。也就是在這期間,劉表被董卓任命為荊州刺史。
但問題是,當時的荊州,其實並不掌握在董卓手裡。當時的荊州,至少有將近一半的地盤,其實是掌握在孫堅和袁術的手裡。而劉表從董卓手裡獲得的,其實也就只是一紙任命書而已。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後來,劉表單騎入荊州,靠著過人的膽識,聯繫上了荊州本地的幾家士族豪強。此後,在他們的支持下,劉表逐漸控制了除南陽郡以外的荊州北部。
等到關東聯軍崩潰之後,回過頭來的孫堅,又在袁術的支持下,帶兵回來和劉表爭奪荊州。但結果,在劉表的抵抗下,最終孫堅仗打的很漂亮,但還是死在了暗箭之下。
解決了孫堅之後,劉表算是徹底守住了荊州的北大門。而接下來的幾年裡,劉表又逐漸向南擴張,平定叛亂,最後總算是拿下了荊州南部的幾個郡。
客觀來說,在那個亂世當中,劉表其實是一個很合格的梟雄。不管是膽識還是人品,亦或者是政治手腕,劉表都非常厲害。
但同時,等到劉表逐漸統一荊州之後,他的短板卻逐漸體現了出來、
這個短板,就是他不擅長『軍事』。
劉表這個人,更近似於一個『儒臣』。他本人的學識和氣度,都非常值得稱道。放在太平年月,劉表絕對有資格,被大家奉為『士族領袖』。但在指揮打仗方面,劉表卻完全沒什麼天賦。
這個短板,在沒統一荊州之前,或許還沒那麼致命。因為在統一荊州的過程當中,除了孫堅之外,劉表也沒遇到過什麼太能打的角色。這樣一來,靠著自己的個人魅力,再加上荊州豪強家族的支持,劉表也勉強能靠體量,壓制荊州內部的各種反對勢力。
但是等到他統一荊州之後,情況就不一樣了。
因為再往後,他面對的競爭者,都是孫策、曹操、袁術、袁紹、劉備這樣的頂級梟雄。和這些人相比,劉表的軍事能力,完全不夠看!
所以,在劉表統一荊州之後,我們會發現:劉表曾經四面出擊,但結果都收效甚微。向西攻略四川,結果被劉璋牢牢扼守住巴東,不得寸進。向東攻略揚州,結果被孫策和孫權先後打得慘敗。向南攻略交州,打了五年的時間,勉強才拿下一個蒼梧。
至於向北,劉表嘗試過好幾次,但卻連一個南陽郡都拿不下來,更別提曹操的核心地盤了。
總之,在劉表控制荊州之後,對外擴張的失敗,讓他麾下的荊州士族,逐漸對他失去了耐心。尤其是到了曹操統一北方之後,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劉表已經沒有再逐鹿天下的機會。最好的結果,也只能是割據荊州自保。但在古代歷史上,這種割據政權,向來是不得人心的。
而人心一旦散了,團隊可就不好帶了。
於是,在劉表晚年的時候,荊州內部開始暗流涌動。他麾下的這些人,也開始逐漸分成了三派。
第一派,我們可以稱作是『長子劉琦派』。
劉表來荊州上任的時候,已經49歲了。不過,劉表這個人,早年的經歷有點特殊。因為他所謂的名士,早年捲入了那場『黨錮之禍』,所以早年一直在逃亡。估計劉表年輕的時候,結婚也比較晚。
但即便如此,在到荊州上任之前,劉表還是已經結婚生子了。史書上沒記載,劉表的原配夫人叫什麼,但是這位原配夫人,給劉表生了個兒子。這就是劉表的長子,劉琦。
從劉表單騎入荊州,到劉表去世,這中間隔了18年。也就是說,就算劉表上任的時候,劉琦僅僅只有幾歲大。到了劉表去世的時候,他也得有二十多歲了。
如此一來,靠著劉表長子的這個身份,劉琦在荊州內部,自然也有一些支持者。
不過,劉琦這一派的整體實力,卻並不算強。因為他除了劉表長子這個身份之外,幾乎一無所有。劉表的那位原配正妻,當年似乎並沒有跟著劉表,一起來荊州,而且應該是早早病逝。這就導致劉琦本人,沒有任何母親家族的力量可以依靠。
第二派,則是『次子劉琮派』。
當年劉表到了荊州之後,為了拉攏那些荊州本地士族,幾乎是竭盡所能。而且,因為劉表的原配夫人,這時候已經去世了。所以後來,劉表就娶了荊襄豪族蔡家的女兒,也就是那位蔡夫人。
然後,蔡夫人給劉表生了兩個兒子。一個是老二劉琮,一個是老三劉修。
因為這兩個孩子,都是劉表到了荊州之後,娶了蔡夫人之後生下的。所以,就算是老二劉琮,年齡最大也不可能超過十七歲!這在後來大家決定戰和的時候,至關重要。
因為蔡夫人的原因,蔡家自然堅決站隊到劉琮身後。同樣,因為蔡家的原因,其他荊襄豪門家族,自然也都相對支持次子劉琮。
這一派,實力其實最為強大。
至於第三派,則是以劉備為首的『外來人』。
這些人大多不是荊州本地人,而是因為戰亂,來到荊州躲避災禍。不過,這一派的整體實力,其實是最弱的。因為劉表活著的時候,一直對劉備嚴防死守,生怕劉備偷了自己家。所以,就連很多外來的士族,也不會選擇去投身到劉備麾下,而是會直接去投奔荊州本地派。
要不然的話,劉備也不用那麼費勁,去荊州本地尋找人才了。
不過,劉備這一派,卻掌握了一定的軍權。在亂世當中,軍權無疑是最重要的。這也讓劉備得以在荊州地區,站穩腳跟,甚至可以和劉表平等對話。
劉表活著的時候,靠著他的個人威望,基本可以壓服三派。但是等到劉表晚年的時候,荊州內部的鬥爭,就開始有點壓不住了。
首先暴露出來的,叫做『嗣子之爭』。
簡單來說,長子劉琦是老大,但他卻不是蔡夫人生的。如此一來,以蔡家為首的荊州本地派,自然不希望劉琦做劉表的繼承人。
對此,劉琦也是無可奈何。僅憑他自己的力量,肯定無法和那些荊州豪門抗衡。於是在這個時候,他就想到了劉備。
如果以劉備為首的外來戶,能夠支持他,他自然就有了依仗。
但問題是,此時的劉備,壓根不可能理他。
原因很簡單!一是因為劉備本人,此時也需要劉表的庇護。他不希望摻和這種事情,得罪了劉表,更不想得罪那些荊襄豪門。二是因為在這個時間點,劉備自己也在為繼承人的事情發愁。直到公元207年的時候,劉備才有了第一個兒子劉禪。
連自己家的事情都沒搞好,劉備哪有心思去管人家的事情。
退一萬步來說,就算他幫助劉琦,劉琦以後也確實成功上位了。但這對於劉備來說,又有什麼好處呢?難道,劉琦上位之後,能比他爹或者他弟弟,給劉備更多的好處?
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其實是劉琦想找劉備,但劉備一直沒怎麼搭理他。
於是後來,劉琦就只能將主意,打到了另一個人的身上。
這個人,就是當時剛剛加入劉備麾下的諸葛亮。
此後,劉琦多次找到諸葛亮,希望讓諸葛亮給自己出個主意。但諸葛亮卻始終閉口不談,甚至故意躲著劉琦。
之所以會這樣,其實還真不是諸葛亮怕事,而且因為劉琦的這個要求,確實很難為人。
要知道,諸葛亮的老丈人是黃承彥,黃承彥的老丈人叫蔡諷!蔡諷有兩女一子,長女嫁給了黃承彥,成了諸葛亮的老丈母娘;次女就嫁給了劉表,就是那位蔡夫人!
所以,諸葛亮要是順著自己老婆這邊的親戚關係,得管那位蔡夫人叫『二姨』!
也就是說,劉琦和諸葛亮啥關係都沒有。但他要求諸葛亮,給自己出一個主意,去對付諸葛亮媳婦的二姨!
這不就是強人所難嗎?
所以,儘管劉琦找過諸葛亮好幾次,諸葛亮卻始終閉口不言,一直在躲著劉琦。但最後,諸葛亮還是漏算了劉琦的手段。
最後有一次,劉琦請諸葛亮等人,來自己家做客。結果在這期間,劉琦忽然帶著諸葛亮,上了自己家的二樓,並且只有他們兩人存在。同時,劉琦還讓下面的人,把樓梯給抽走了。擺明了諸葛亮要是不給一個準話,今天大家都別走了!
對此,諸葛亮也很無奈。所以最後他最後只能給了一個模稜兩可的建議:「要不你學一下當年的公子重耳,既然本地待不下去,那就遠走外地好了!」
諸葛亮的這個提議,到底是在幫劉琦,還是在幫自己妻子的那個二姨,其實還真說不好。因為劉琦一旦離開,劉琮就是妥妥的繼承人了。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劉琦遠走高飛,確實也能保住一條命,這也算是變相在幫助劉琦。
不過,在諸葛亮開口之後,這一切對於劉琦來說,就都足夠了。
劉琦需要的,就只是單純讓諸葛亮說話而已。
因為諸葛亮一旦說話,他代表的,已經不再是他自己,而是代表了他身後的劉備。
所以,從這時候開始,劉琦就算是和劉備之間,變相有了某種默契。恰好此時,孫權多次進攻江夏郡,幹掉江夏郡的太守黃祖。所以劉琦就向劉表申請,自己去江夏阻擊孫權,也算是把自己變相外放。
對於劉琦而言,這大概是他唯一能夠接觸兵權的機會了。
而對於那些荊州本地豪門而言,劉琦的離開,無疑也是一個利好消息。而且,此時的劉表已經病重,眼瞅著就要到交接班的關鍵時刻了。
但他們千算萬算,都沒算到一點。
這個時候,已經是公元208年。
在這一年年初,曹操已經在玄武湖上,組建水軍,隨時準備大軍南下了。
於是接下來,劉琦到了江夏之後,迅速控制了當地的軍隊,擁有了一定的兵權。此後不久,劉表病重。劉琦回來探望,但卻被其他人擋在門外,無法和劉表相見。
然後,公元208年七月,曹操大軍南下,即將進攻荊州。八月,就在曹操大軍抵達之前,劉表忽然就去世了。
在這個關鍵的時間點,劉表的去世,無疑讓整個荊州,都失去了主心骨。同時,對於接下來的戰和問題,荊州內部也沒人能夠真正一錘定音。
所以接下來,原本團結在劉表身邊的三個派系,徹底分裂了。
劉備這邊,可能是要打的,他和曹操有死仇,不可能投降。至於劉琦,身在江夏,此時還有觀望的機會。
唯有劉琮這邊,或者說,是荊州本地派這邊,此時選擇的空間最大。
如果他們要打,那就一定能打;如果他們投降,荊州的局面,基本上也就定了。
所以,此時的決定權,已經不在劉備或者劉琦、劉琮手裡,而是在那幾個荊州大家族帶頭人的手裡。
而最後,他們選擇了投降。
這個邏輯,其實也比較容易理解。劉表活著的時候,他們在劉表的帶領下,打尚未統一北方的曹操,都始終不得寸進。那麼如今,劉表死了,劉琮年幼,根本無法統領整個荊州。還有劉備和劉琦,根本就不聽號令,搞得荊州內部都分裂了。
事已至此,這種仗怎麼打?
最關鍵的是,他們為什麼要打呢?
保住了劉琮,保住了荊州,他們依然還是荊州豪族,很難進一步獲得更大的好處。投降了曹操,曹操為了安撫本地,勢必也不會難為他們,他們還是本地大族!
既然沒區別,那為什麼還要打呢?
於是接下來,在蔡瑁、蒯越等人的推動下,荊州豪門集體投降。在後世曾經擋住元朝大軍幾十年的荊襄防線,在曹操面前,愣是一個回合都沒玩,直接投降了!
不過這個結果,顯然把駐守在荊襄防線北部的劉備,徹底給賣了。
所以再後來,就有了劉備攜民渡江,以及長坂坡之戰的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