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農村公路已超過460萬公里。道路通則百業興,如何更好地賦能農村公路,使其成為產業路、資源路、旅遊路?日前,在交通運輸部新聞辦公室組織下,記者前往湖北省黃岡市團風縣進行了採訪。
那一年,他還是一個少年。
湖北大別山南麓一個普通村落,14歲的李仲揆即將告別父母,前往武昌報考高等小學堂。為了省錢,這個並不富裕的家庭,最終決定讓他一人前往。
當這個少年跨越百里山水,幾經輾轉來到武昌,卻不料在填寫考試報名表時,誤將「姓名欄」當成「年齡欄」,寫下了「十四」兩個字。因為報名表要花一塊銅板才能買到,本已拮据的他頓時陷入兩難。
怎麼辦?他索性將「十」添加筆畫,改成了「李」。於是,姓名欄里出現了一個叫「李四」的名字。但「李四」這個名字,著實有點不雅。如何是好?此時,他抬頭看見大廳的匾額上寫著「光被四表」四個字,他趕忙在「四」字後面加了一「光」字。
從此,李四光這個名字誕生了。
關於他後來的故事,許多人早已耳熟能詳。比如,為了求學報國,他東渡日本,又西下英國。比如,他謝絕國外高薪,選擇回國授課。比如,他做了左腎切除手術後,毅然完成《地質力學概論》這部代表作……
作為我國地質力學的創立者、新中國地質部首任部長,團風這片土地誕生的傳奇,並不只有李四光。
團風縣政府網站專門設立了「團風名人」欄目,圖為李四光先生頁面。
2024年9月,記者採訪期間,就多次聽聞當地人感慨——這片不過九百平方公里的土地,孕育了革命家林育英、林育南,《資本論》中譯者王亞南,哲學家熊十力,以及文學家秦兆陽、書法家張荊野等大批名家。
對於團風的「後學」而言,這些先輩,就彷彿一束束光、一盞盞燈,指引著一個又一個少年、一代又一代青年走出大山、走遍全國、走向世界。
團風,位於長江中游北岸,大別山南麓,左引巴河,右牽舉水。擁有10餘公里的長江岸線,距武漢市中心城區只有約60公里。
雖然自古人傑地靈,但早年這裡的遊客並不多。回龍山鎮綜合文化站站長吳世明還記得,多年前,尤其是大山之間,道路崎嶇不平,雨天更是難行。
「現在,路好了,日子也好了。」在林育英故居所在地林家大灣村,吳世明說,牛車河環庫鄉村振興產業公路連到了這裡,近兩年,每年遊客都超過10萬人。「老一輩革命家的精神,大家都希望傳承下去,為祖國建設貢獻力量。」
記者注意到,在交通運輸部新聞辦公室發布的「行在鄉村游在路上」最美自駕精品路線入圍名單中,牛車河環庫鄉村振興產業公路成為湖北唯一入圍的路線。
「這條路,原是2009年修建的通鄉聯通工程水泥路。由於運營多年,存在不少安全隱患。」團風縣交通運輸局副局長樊瑞說,2021年10月,牛車河環庫鄉村振興產業公路項目啟動實施,新改建的產業公路貫穿黃岡革命烈士陵園、牛車河風景區等地,是一條具有旅遊、產業多功能的「四好農村路」。
團風縣文化和旅遊局局長楊銘表示,牛車河水庫素有「鄂東千島湖」之稱。為打造自駕精品旅遊路線,團風在鄉村振興產業路上加大投入,串聯起回龍山鎮、馬曹廟鎮、上巴河鎮、總路咀鎮、賈廟鄉、杜皮鄉等地的自然風光,將自駕旅遊路線擴容至80.5公里,沿線可供遊玩的景點目前已達30餘處。
牛車河環庫鄉村振興產業公路將自駕游路線擴容至80.5公里。
在團風縣副縣長祁玉林眼中,牛車河環庫鄉村振興產業公路已成為助推當地「農文旅」發展的「追風路」。「『修建一條公路,串聯一路風景,帶動一片產業,造福一方百姓』,這個建設理念,貫穿於農村公路建設全過程。」
道路提檔升級,助力研學等產業發展。
他透露,截至目前,全縣農村公路通車裡程達2541.84公里(縣道192.57公里、鄉道653.254公里、村道1696.02公里),農村公路鋪裝率100%,鄉鎮公路通達率100%。2023年全縣共接待遊客271.9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約21.1億元。今年上半年,共接待遊客210.32萬人次,遊客同比上升34.15%,旅遊綜合收入同比增加30.97%。
「道路通則百業興,一條條產業路、資源路、旅遊路,激活了農村的人、貨物、思想的流動。」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孫文劍表示,當前,我國農村公路已超過460萬公里。中國的農村公路,已成為新時代真正的超級工程、民心工程。
封面新聞記者 盧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