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這個看似富饒的小國,卻因為其獨特的經濟模式和社會現實,成中東的「紅燈區」。儘管擁有石油和金融業等資源,卻在貧富差距日益加劇的背景下,轉向灰色產業以求生存。
它被許多人視為沙特後花園,吸引著中東各地的富豪在此尋求放縱與享樂,這種發展模式使得當地紙醉金迷,繁華與墮落並存的背後,其實隱藏著巴林經濟發展模式的重重困境。
那麼,這其中有著怎樣的故事呢?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
巴林的起源
巴林位於波斯灣西南部,也就是阿拉伯半島與伊朗之間,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它自古以來便是海上貿易的要道,東西方交流的一個重要節點。
公元前2000年左右巴林是一個富庶的島嶼,以珍珠、銅和棕櫚樹而聞名,被稱為「迪爾蒙」,是蘇美爾文明的重要貿易夥伴,吸引來自印度次大陸、波斯、阿拉伯和東非的商人。
這一時期的巴林經濟主要依靠沿海貿易和採珠業,尤其是珍珠,作為巴林的一大特產曾在19世紀佔據全球珍珠市場的重要地位。
隨著時間的推移,通過這些貿易網路巴林獲取大量的財富,但也吸收不同文化的影響,形成多元文化的特點。
正所謂「匹夫無罪懷璧其」,巴林的戰略位置引起英國的高度重視,當時的英國在中東地區不斷擴張,為保護其在印度的利益於1820年與巴林的統治者簽訂《永久和約》。
這一協議表面上是對巴林進行保護,實際上是確立英國對巴林的控制地位,作為英國在波斯灣的重要據點,成為英軍艦隊的補給站和保護區。
英國在巴林的統治期間建設許多基礎設施,並引入現代化的管理方式,也帶來西方的文化和習俗。
在英國的主導下,巴林逐漸成為殖民中心和軍事基地,英國不僅在這裡駐紮大批軍隊,還帶來大量的外來移民,其中包括性工作者、商人和各類技工。
工作者和商人很好理解,就是促進當地的商品貿易和經濟發展,帶來性工作者又是為了什麼呢?原因就是滿足男人生理上的需求,尤其是一些航海工作者,他們有錢卻缺少女人。
英國的殖民統治並不完全受到當地人的歡迎,對巴林的控制引起當地統治者的不滿和民眾的反抗,隨著國際局勢的變化,英國也逐漸意識到其在中東地區的控制力正在減弱。
20世紀中期,全球去殖民化浪潮席捲而來,英國在中東的地位日漸衰退。1968年,他們宣布撤出中東地區,巴林的政治未來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
1971年巴林正式宣布獨立,成為一個主權國家,然而剛剛獨立的巴林面臨著內部治理的巨大挑戰。
比如20世紀初珍珠市場的崩潰,巴林賴以生存的經濟體系陷入困境,如何擺脫困境迫在眉睫。
石油時代的繁榮
巴林處於中東,那可是一個盛產石油的地方,而且還扼守著波斯灣,這樣的位置誰不眼饞。
為鞏固獨立地位和國家安全,巴林與美國簽訂防務協議,美國則在巴林設立海軍基地,等於是藉助外來力量暫時保住了自己的安全。
與此同時,巴林還逐漸成為一個石油的國家,使其經濟結構發生根本性的轉變,不用再為珍珠市場的困境而煩惱。
石油的開發帶來巨大的財富,巴林迅速從一個以珍珠和貿易為主的經濟模式,轉型為依賴石油出口的新型經濟體。
石油收入的增加提高巴林的國民收入,也使得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迅速擴展,只是巴林國土面積小、石油儲量有限,必須要尋找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模式。
20世紀後半葉,巴林政府逐漸將經濟發展重心轉向金融和服務業,吸引大量國際銀行和金融機構入駐,擁有相對完善的金融監管體系和自由開放的市場環境,一度成為波斯灣地區的金融中心。
巴林的旅遊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成為國家收入的重要來源,在金融業和旅遊業的雙重推動下,經濟實現了一定的多元化。不過,這種多元化發展模式也帶來許多問題。
石油與金融帶動巴林的發展,但巴林的石油體量、金融影響力畢竟較小,以至於發展的並不完善,逐漸形成一個階段的社會問題,就是貧富差距極大,在這種背景下巴林的紅燈區逐漸興起。
紅燈區的興起
巴林紅燈區的興起並非一蹴而就,與巴林的經濟有關,與歷史和地理也密切相關,一方面源於其相對開放的社會文化,另一方面則是經濟和政治因素的共同作用。
巴林在歷史上長期從事海上貿易,與世界各地的商人和水手有頻繁的接觸,這使得其社會風氣較為開放,成為一個多元文化交匯的地方。
特別是在英國和美國的殖民和軍事存在時期,大量外國性工作者湧入巴林,逐漸形成一個相對活躍的灰色產業鏈,巴林的社會風氣受到很大影響。
與此同時,西方文化對本地居民的影響日漸加深,一些本地女性開始參與這一行業,而且還不以從事性服務為恥,反而將其視為一種合法的謀生方式。
這種社會風氣的變化,使得巴林成為中東地區一個「另類」的存在,成為中東地區有名的放縱和享樂之地。
巴林地處波斯灣西南部,位於沙烏地阿拉伯和卡達之間、靠近伊朗,交通便利經濟聯繫密切,能夠迅速吸引周邊國家的遊客。
在阿拉伯世界的觀念里,女性從事這種「性工作」不被允許,但不允許本國女性從事這類業務,不代表不能接受它國女性從事這類業務。
巴林的鄰國如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等國家,因嚴格遵循伊斯蘭教義,對性產業採取零容忍政策,任何性交易行為都被視為違法,許多鄰國的富豪和遊客將巴林視為逃避宗教束縛的「後花園」。
沙特、卡達等石油發達國家,他們的國人有的是錢,自然需要去一個地方娛樂一二,巴林因種種原因成為一個好去處,在這裡可以隨意享受他們的財富,而無需擔心宗教法規的限制。
巴林政府一方面承認伊斯蘭教在國家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在實踐中採取一種相對開放和靈活的態度,特別是在旅遊業和服務業的發展上。
對於這種性工作行業,他們還採取一些隱性的默許政策,說白了就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以換取經濟上的收益和穩定的外匯收入,緩解財政壓力。
巴林的主要城市麥納麥,酒吧、夜總會、賭場等娛樂場所隨處可見,紅燈區也迅速發展成為旅遊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通過收取各種稅費和許可證費用獲得可觀的財政收入。
然而,這種依賴性產業和灰色經濟的發展模式也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性產業的發展導致一系列社會問題,人口販賣、女性剝削、公共衛生問題等,逐漸成為一個灰色經濟的代名詞。
作為一個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卻靠著這種灰色經濟的發展模式,在中東地區的社會聲譽大受影響,許多保守勢力對巴林持強烈批評態度。
總的來說,燈區的興起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巴林的旅遊業和服務業發展,也帶來一定的社會問題,但為應對經濟困境和償還巨額債務,巴林政府接受這種紅燈區的發展。
這是一個問題,也是一種無奈,最後只能選擇「折中」的辦法,體現著巴林的掙扎與妥協。對於此事,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呢?
參考資料:談談巴林的「紅燈區」 – 迪拜人 (dubairen.com)
巴林非法性交易為何屢禁不止?_風聞 (guancha.cn)
這裡的婦女不簡單 - 中國知網 (cnk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