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這座歷史名城,能夠最終不被戰火摧殘,我們得感謝傅作義先生。在關鍵時刻棄暗投明,做出了正確的選擇。但是大家知道嗎?傅作義從來就是首鼠兩端的。不管平津戰役之前還是之後,他其實都做了多種準備,只不過最終他被我們所感化了。這是怎樣的一段心路歷程?
列位,歡迎來到照理讀史。
傅作義指揮軍隊的能力是很強的。解放戰爭初期,我們黨在華北的軍隊,真是吃了他不少苦頭。甚至解放戰爭時期,解放軍遭遇的幾場有名的敗仗,都拜傅作義所賜。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平津戰役之前,傅作義覺得他還挺有本錢的。正是因為他打仗打得好,老蔣把整個華北的軍隊,通通交給他指揮,有50多萬人。這裡面有很多是老蔣的嫡系。老蔣不把這些軍隊交給自己人,是因為他知道自己的人都是草包,不如傅作義有能力。這份知遇之恩,也確實讓傅作義對老蔣是非常感恩的。
而且傅作義當時覺得,他有好幾條路。遼瀋戰役國軍失敗之後,老蔣真的想讓傅作義,帶著這幾十萬人馬,到南方去。但是傅作義覺得,一、他和我軍交過手,他認為他有勝算;二、他覺得東北軍不會那麼快入關;三、他覺得以拖待變,只要把時間再拖一段,美國人還支持他,說不準,他還有可能有轉圜餘地。畢竟當年傅作義是守城的名將。而且傅作義覺得,有這50多萬人馬在手中,他也就有了和我們黨談判的資格。
甚至那個時候的傅作義,對我們黨沒啥感情。尤其是有一次,當老蔣嚴令傅作義,必須派軍隊到東北支援的時候,傅作義說:「我這有密報,共黨內出現了叛徒,我已經知道了共黨首腦,尤其是毛澤東他們的指揮機關所在地。」所以傅作義準備出奇兵,來個黑虎掏心。老蔣一看,真要是能建此奇功,那麼很多問題都解決掉了。然而傅作義的幾路人馬,被主席他老人家的一篇文章,直接給嚇退了。但是這也足證,當年我們和傅作義之間,絕對是敵我矛盾。
而隨著平津戰役的展開,傅作義的人馬是被一口一口吃掉了。一直到在打天津之前,傅作義還在做夢,他覺得天津城防很穩固,打個三個月半年沒問題。如果真的久攻不下,他就又有了談判的籌碼。結果沒想到,在劉亞樓將軍的指揮之下,短短29個小時,天津這座名城就被我們攻克了。看到這個結果,傅作義真是膽都嚇破了。天津都如此輕易的被共軍拿下了,那北京又能挺多久?
尤其是,真要把這個百年名城打個稀巴爛,傅作義就成了千古罪人了。所以,傅作義最終是迫於無奈的簽訂了協定,軍隊出城整編,他這也算是起義。但是當然,傅作義當時就提了條件:「什麼?我起義歸我起義,但是你得給我保留一個警衛團。北京城內老蔣的特務眾多,我得給自己留點這個安全保護人馬。」說實話,那個時候起義將領很多,沒有哪個高官有傅作義這種要求的。我們也不可能給他這個待遇,但是考慮到一方面確實傅作義這一起義,必然惹得老蔣大怒;另一方面,他的起義確實保護了北京這座名城,讓我們少犧牲了很多戰士。所以我們特批了他的這個請求。
誰能想到,這個請求差一點釀成大禍。因為老蔣的特務不但在北京城內有,在傅作義這個警衛團中也有。甚至他們策劃讓這些警衛團的成員,帶著武器,直奔香山,去捉拿中共中央機關的領導。大家看看這個狼子野心!當然了這個事跟傅作義本人沒關係。幸虧這件事,也被我們黨的情報機關了解到了,最終一場大禍化於無形。但是這件事之後,傅作義這個警衛團當然就不能保留了。說實話,傅作義自己心裡也一驚:你這真要是出了點什麼事,雖然並不是他指使的,但是是他的警衛團造成的,那他脫不了干係。
而且大家知道嗎?傅作義當時不但保留了他的警衛團,還保留了幾千支槍、大量的彈藥,以及一些電台。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建國之後,傅作義被任命為水利部部長,傅作義自己也出乎意料啊!內閣之中,部長的位置很高,傅作義作為一員降將,雖然他是起義,但畢竟是敵方的人馬,他沒有想到中共是如此的胸懷寬廣。尤其是,在和中共首腦進行長時間的交往,目睹新生的中國一片欣欣向榮之時,傅作義也大為感動。他覺得他不能再有二心了。所以,有一次,他就跟主席表露心機:「說我在某個農場,還存了很多槍支、彈藥還有電台,我現在想把它都拿出來捐獻給國家。」主席聞聽此言,哈哈一笑,說:「那些東西你就留著用。」那傅作義敢留嗎?馬上捐獻出來了。
傅作義藏的不是金銀財寶,而是槍支彈藥和電台,他存這個幹什麼?其實,明眼人一想就了解到了。傅作義當時雖然起義了,雖然把軍隊交出來了,但是他還是覺得未來事情有沒有轉機。傅作義這些人,長期被老蔣洗腦,覺得第三次世界大戰遲早要爆發,覺得美國的實力很強大,光憑中共根本扛不過去。所以,傅作義留存這幾千條槍和電台,就是等著一旦形勢有變,比如說美軍干涉了,老蔣的軍隊又打過來了,那是不是傅作義可以趕快點齊人馬,利用這些槍支彈藥再反戈一擊?當然,這雖然是我們的猜想。可是,你留的畢竟不是金銀財寶,而是槍支彈藥。
而到了50年代,國家統一,一片祥和,甚至朝鮮戰爭,我們把老美都趕過三八線了。以傅作義為代表的很多國民黨人都震撼,當然也欣喜。所以,傅作義毅然把這些槍支彈藥,電台交了出去。咱說實話,交出來,是非常明智的。難道我們的情報部門,不知道他藏有這些東西嗎?我們當然清楚,但是我們給傅先生一個面子,在他沒有動用這些槍支之前,我們就聽之任之。而最終,傅作義再一次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當然,蔣介石在台灣,60年代自己寫了一篇日記,說有一天,傅作義還託人給他帶去了一封信。信沒有署名,但是老蔣,一看就知道是傅作義的。好像傅作義要用這樣的方式,向老蔣輸誠表示說,一旦有機會,他還要歸順老蔣。但是這個只有蔣介石一方面的日記,算是個孤證。我覺得到了60年代,傅作義將軍擔任水利部部長多年了,他不會做出這樣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