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傷了,去瑞金看!」這幾乎是上海人乃至中國人家喻戶曉的共識。其誕生的起點也頗有看頭,實為一次「不可能完成的搶救」。沒想到,「不可能」變成「可能」,由此誕生了中國第一家專門收治燒傷病人的專業學科,掀開了中國燒傷醫學的大發展。
為了生命,讓不可能成為可能的學科應運而生
患者名叫邱財康,上鋼三廠一名優秀的青年爐長。1958年5月26日深夜11點,行車吊運時主扣鬆了,10噸半1300℃的鐵水掉下來,爆炸了……瞬間,邱財康全身89.3%面積的皮膚被灼傷,三度灼傷面積達23%,生命危在旦夕。這麼大面積的嚴重燒傷,已超過當時業界公認的燒傷能救治的醫學極限。
上海第二醫學院(上海交大醫學院前身)和廣慈醫院(瑞金醫院前身)迅速組織搶救小組,匯聚了當時醫院乃至整個上海的醫學精英,董方中、傅培彬、鄺安堃、史濟湘、楊之駿、戴自英、張滌生……想方設法、日夜堅守在病人床邊。
治療團隊幫助邱財康連闖三個生死關——休克關、感染關、植皮關。1958年11月21日,邱財康康復出院,引發國內外醫學界轟動。這次成功搶救創下中外醫學史上的一個奇蹟,讓世界醫學界記住了燒傷醫學「瑞金方案」,又稱「中國方案」。
在邱財康之後,瑞金醫院開創了燒傷護理專業。1962年,燒傷學科第一任護士長、我國燒傷護理學奠基人陶祥齡教授參加首屆護理學術會議,介紹了救治嚴重燒傷的「廣慈護理模式」,並在全國推廣。她在這次大會上受到國家領導人親切接見,勉勵她:「只有不懈怠,才能不落後。」
一個讓不可能成為可能的學科也由此誕生。1958年,中國第一家專門收治燒傷病人的專業學科在瑞金醫院問世,這以後,全國興辦燒傷學科。在瑞金醫院,歷經董方中(兼)、史濟湘、楊之駿、徐惠貞領銜學科發展,隨著1997年整形科施浩然主任卸任,燒傷與整形兩科合併為灼傷整形科,廖鎮江、郇京寧先後擔任併科後的科主任。2018年,劉琰教授成為科室第8位科主任。擺在她面前一個緊迫而現實的任務就是:新形勢下如何發展學科、如何續寫傳奇。
燒傷應急救治「國家隊」,共築危重患者救治網
「學科要發展,首先要認清學科現在的優勢是什麼,短板是什麼?未來的潛力在哪?瑞金燒傷科最大的特色是危重燒傷的救治,這是我們的立家根本。」劉琰教授說。
2019年6月20日,外省的兩名嚴重燒傷患者搭直升機轉運至上海瑞金醫院。這是該醫院停機坪燈光系統第一次為航空醫療救援夜航打開,也是國內航空醫療救援首次在雨中兩度起飛、一次連續救援兩名危重患者接受跨省轉運急救。藉助瑞金醫院航空急救平台,燒傷救治「空中-地面-海上」立體救援網路建立。此後,瑞金灼傷整形科牽頭推出《燒傷航空醫療轉運全國專家共識(2022版)》,為我國燒傷患者的航空救援規範運行探索道路。
作為國家燒傷應急救治專家團隊的最主要力量之一,近年來,瑞金燒傷的專家在多次國內重大突發成批燒傷事件的搶救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
瑞金經驗在持續放大。2019年,瑞金醫院灼傷整形科牽頭的瑞金燒傷專科醫聯體成立,目前已有12個省市、41家醫院燒傷科加盟,共築一張守衛危重燒傷患者的救治網。
順應社會發展、疾病譜變遷,學科發展走向縱深
如今,嚴重燒傷患者或許少了,但因糖尿病、腫瘤放療併發症等因素導致的複雜創面患者多了。瑞金燒傷學科走出單純「燒傷」的範疇,成功救治了大量壞死性筋膜炎、中毒性表皮壞死松解症等病例,將糖尿病足潰瘍並發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併多臟器功能障礙的複雜創面患者等一例例在死亡線上徘徊的患者搶救回來,瑞金燒傷學科逐漸走向縱深。
為鞏固整形科人才梯隊發展,劉琰教授提出「引進來,走出去」策略。一方面讓科室年輕醫生「走出去」深造,補上科室創面修復技術的短板;另一方面,引入整形和顯微外科名家,讓科室的美容整形和創面修復能力獲得質的提升。
兒童燒傷救治和各類創面處理一直是瑞金醫院灼傷整形科的臨床特色,也是科室亞專科發展方向之一。為了規範小兒深ii度燒傷創面的治療,劉琰主任組織形成寫作團隊,建立了由燒傷外科、兒科、麻醉學和循證醫學等國內外專家組成的共識制訂工作組,完成《兒童深Ⅱ度燒傷創面處理專家共識》。該共識英文版也在目前燒傷專業最高影響因子的sci期刊《burns&trauma》上同期發表。這是全球範圍內針對兒童深Ⅱ度燒傷創面的首個專家共識,為我國兒童深Ⅱ度燒傷創面的規範化、同質化治療貢獻力量。
不論時代如何變遷,守在病人床頭是不變的傳統
目前,科室人才梯隊齊整,年輕的研究生在糖尿病創面難愈機制、燒傷瘢痕防治和嚴重燒傷患者的臟器功能維護上開展深入研究。對學術的開放包容,吸引了優秀人才聚攏,而人才的匯聚又為這一學科注入新的勃勃生機。
值得注意的是,燒傷的特殊病情,對患者來說,不僅僅需要治療生理疾苦,還要療愈心理。這些年,瑞金燒傷學科注重發揮公益屬性,利用多媒體方式宣傳燒傷預防和急救方法,堅持科普下基層活動,並穩步推進科室由「救災響應型」向「防災準備型」的功能轉變。
「當然,這也是一份頗為辛苦的工作,危重燒傷、成批燒傷病人隨時可能出現。對瑞金燒傷團隊而言,一個傳統至今不變,那就是不論老主任還是年輕醫生,堅持自己給患者換藥。換藥就是發現創面和病情變化蛛絲馬跡的最好時機。」劉琰教授說,瑞金燒傷醫生的老傳統就是「始終在第一線」,不論時代如何變遷,對患者的關愛、為了患者在醫學道路上的求索與創造,這些東西不會變。
作者:原博 張勤 王志勇
文:原博 張勤 王志勇圖:受訪方編輯:唐聞佳
轉載此文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