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我們小時候最熟悉的電視劇,尤其是古裝電視劇,莫過於《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和《紅樓夢》這幾部由經典名著改編而成的電視劇了。
而在我國上千年的小說文化的傳承當中,這四部奇書確實是在各個階層都非常有影響力的著作,並且在時代發展非常迅捷的現代社會,這四部經典著作在國外也是有很大的知名度,不少國家甚至還將《西遊記》翻拍了好多次。
但是話說回來,我們現在所說的四大名著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後才有的說法。其實在我們這段近代史之前,自從這四本書存在以來,還有另外兩本是和它們放在一起說的。也就是當時人們一般都將這六本書合在一起,叫做六大名著。其實另外兩本書也是大家所熟知的,那就是《聊齋志異》和《儒林外史》。
志怪聊齋
我們先來聊一聊這第一本書——《聊齋志異》。《聊齋志異》在我們的日常討論中也經常被簡稱為「聊齋」或者利用應用其歷史上流傳下來的名字《鬼狐傳》。而這本清朝寫成的文言文小說集也是百姓口中的的鬼故事書,它的名氣和流傳廣度以及影響力絲毫不亞於現在的四大名著。
《聊齋志異》的作者是我國清朝時期著名的小說家蒲松齡,他這篇小說集最早的版本可以追溯到康熙時代。這是一本小說集,整個《聊齋志異》包含491篇短篇小說,當然還有另外的版本可能會有幾篇上下的差異,不過大致數目差不多。
他書中所寫的內容主要包含三個方面:第一是抨擊了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不公平和殘害,其實寫這一部分完全有作者的私心。
蒲松齡就是一個落魄秀才,在他寫成這本書之前也是想考取功名,但是因為當時時局太過黑暗,他不適合,在當時的情況下他也考不上,所以就打消了這個念頭,因此就將自己的不滿和牢騷寫在了他的小說裡面。
第二個部分是揭露了當時統治階級的殘暴、無能、昏庸以及底層勞苦大眾的苦難生活。而《聊齋志異》的第三個部分也是流傳度最廣的部分,就是眾多的愛情故事,這是《聊齋志異》裡面的重頭戲。
書中所寫的愛情故事也是非常具有浪漫主義色彩和理想主義色彩的,並且大多數都是人陰陽相隔的戀情,這也算是表達了當時人們對衝破封建禮教習俗的枷鎖,自由的追求愛情的美好想像。
畢竟蒲松林他自己也是一個凡人,光憑靠他自己的所見所聞或者想像,是寫不出這麼多的志怪小說的。他也是聽別人慢慢給他講述,將這些故事記錄下來,才有了我們今天看到的《聊齋志異》。
相傳蒲松齡在考不上功名之後,就沒有再去參加科舉考試。轉而在自己的家鄉教書,因為自己本身對鬼怪故事特別感興趣,所以就想著將這些故事記錄下來編程書籍,因此他為此還開了一個茶館。
這個茶館主要的目的不是盈利,而是為了聽故事。如果來喝茶的客人講的故事能讓蒲松齡滿意,那麼本次喝茶的錢就可以免去。也正是通過這個方法,不管是本地人還是過路歇歇腳的客人都為蒲松齡著作的行程提供了大量的素材,而《聊齋志異》這本書也花費了蒲松林將近20年的時光。
儒林外史
而我們要介紹的第二本傳唱度很廣的著作,就是清代小說家吳敬梓所做的《儒林外史》。這本書形式也是小說,但是和《聊齋志異》不同的是,《儒林外史》本身就是一部長篇小說,而不是小說集。
全書總共可以分為五十六個章節,主要描繪了各個階層的不同人對於名利權貴的體會和態度。《儒林外史》通過對當時社會上真實情況的描寫,深刻揭露了人性是怎樣淪落的,以及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狀況。
並且和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一樣,吳敬梓在《儒林外史》中也到處充滿了對當時朝廷昏庸無能、官員壓榨百姓以及不公平的科舉考試製度的批判。從這一點上來看,《儒林外史》雖然稱不上中國古代諷刺文學的鼻祖,但絕對是最高成就之一。
《儒林外史》雖然是清朝的小說家所寫的文學作品,但是小說開頭的年份卻設定在元末明初的時候。而這本書前後大約經歷了250年,也就是說一直到萬曆年間。小說才落下了帷幕,整個《儒林外史》也是一個朝代的榮辱興衰史。
但是所有的現實主義小說家寫作肯定有諷刺社會現實的原因,而吳敬梓創作《儒林外史》的動機也是這樣的。當時清朝的時代背景是資本主義生產關係剛剛出現,從吳敬梓的觀察來看:社會在表面上是欣欣向榮,一片祥和的,但是骨子裡的清王朝已經走到了窮途末路。
一邊是貪官污吏鎮壓著窮苦的老百姓,一邊是極其不公平,不透明的科舉考試和文字獄,人們都人心惶惶。其實吳敬梓在寫這本書的時候也有很大的顧慮,因為在清朝晚期的時候,文字獄發展的很厲害,雖然他對當時的統治者很是不滿,但是也沒有辦法公開表現出來,因此將時代背景放到了前朝。
從文學成就和現實意義兩方面來說,《儒林外史》和《聊齋志異》這兩本書應該配的上是名著這樣的名頭,而將其列為六大名著裡面也不是一件過分的事情,那麼我們在新中國剛剛成立的時候,為什麼要將原先的六大名著改成四大名著呢?
其實這還是取決於我國當時的具體國情: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雖然我們國家體制煥然一新,老百姓們也都站起來了,不再會受到封建王朝的壓迫和摧殘。但是人們在思想和文化上的改變,可不是一天就能夠形成的,當時封建迷信的糟粕還留在人們的印象當中。
所以類似於《聊齋志異》這樣充滿了迷信色彩的文學作品,是不適合作為流傳度很廣的作品去閱讀的。而《儒林外史》也有相似的原因,因為其中對清朝統治者的尖銳諷刺和抨擊,揭露了大量的社會陰暗面。在剛剛成立的新中國時期,也是不是合給人民群眾看的,至少不能將它作為六大名著之一。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