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如注,整個天空都是密密麻麻的雨簾,一家15口人躲在草棚里,眼睛齊刷刷地望著山腳下的院子。那是他們的家,如今他們不得不離開,躲在山崗上的草棚里。因為討缽兒說神櫃下面壓著一頭龍,今晚飛升,一家人需要迴避,否則就會有生命危險。
所謂的神櫃,就是擺在廳堂正上方的一座柜子,因為逢年過節需要供奉神靈或者祖先,香燭和神像都擺在柜子上,因此稱為神櫃。正所謂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一家人在山崗上搭建了一個寬敞的草棚,把值錢的東西搬上山。到了傍晚,老天就下起了瓢潑般的大雨。
到了二更將近,突然傳來一聲巨響,房屋全部倒塌了,淹沒在洪水中。儘管一家人都有心理準備,卻還是禁不住傷心起來,這座房子是祖傳的,他們已經住了許多年了,如今說沒就沒了,心裡多少還是有一些不舍的,老莘頭的老伴甚至抹起了眼淚。
就在這時,討缽兒大喊一聲,「快看,龍。」眾人定睛一看,廢墟上籠罩著一團霧氣,頓時都目瞪口呆起來,老莘頭的老伴趕緊跪在地上,閉上眼睛,口誦「阿彌陀佛」。
討缽兒才六歲,是全家最小的孫子,最得爺爺老莘頭的寵愛,無論是在家裡或者外出,總是被老莘頭帶在身邊。這小子挺聰明的,嘴巴子也利索,常常一番花言巧語,逗弄得老莘頭哈哈大笑,慢慢地就被老莘頭高看一眼。
就在昨天晚上,老莘頭坐在廳堂里喝著茶水,討缽兒在他身邊玩耍。突然,討缽兒指著神櫃說:「爺爺,下面壓著一頭龍。」老莘頭聞言一愣,繼而笑著說:「小孩子家,不要瞎胡鬧,神櫃下面怎麼可能有龍呢?」
討缽兒認真地說:「我沒有騙你,真的有一頭龍。」老莘頭這才引起重視,看了討缽兒一眼,見他不像說謊的樣子,問道:「乖孫子,你真的能看見?」討缽兒點點頭說:「是的,爺爺。」
老莘頭追問一句,「你說說看,龍是什麼樣子的?」討缽兒指著牆上掛著的一幅畫說:「與畫上的一模一樣。」
神櫃後面的牆體上,懸掛著一幅畫,畫上畫著一頭騰飛的青龍,高昂著一顆龍頭,鱗片和龍爪在雲霧裡忽隱忽現。這是老莘頭過五十歲生日時,女婿孝敬的,祝願他像龍一樣健康長壽。
老莘頭又問:「和畫上一樣大小嗎?」討缽兒搖搖頭說:「大多了,好幾丈長,盤在神櫃下面的深坑裡,離地面大約六七丈。」老莘頭點點頭說:「平日里為何看不見呢?為何今晚你就能看見呢?」
討缽兒說:「爺爺,巨龍顯形,是有目的的,讓我轉告全家,明天晚上它要飛升,要我們躲開,以免傷了性命。」老莘頭聞言大驚,不敢馬虎,馬上把全家人召集起來,講了龍的事情。
家裡人大部分不相信,爭論起來,老莘頭拍板說:「此事非同小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保命要緊,明天一大早,我們就上山搭建草棚,搬東西。」
一夜無話。到了第二天凌晨,老莘頭就帶著全家人,在山崗上搭建了一個大草棚,把能搬動的東西,都搬到山上去了,幾乎忙碌了一整天。
到了傍晚,老天就下起了瓢潑般的大雨,草棚里四處漏風,寒意陣陣,討缽兒的父親抱怨說:「要是今晚沒有巨龍飛升,討缽兒,你就準備挨打吧,我絕不會輕饒你。」老莘頭護著孫子說:「你敢,這是我的主意,與討缽兒無關。」討缽兒沖著父親吐了吐舌頭,他的父親扭過頭,不敢再說什麼。
到了二更將近,房屋突然倒塌在洪水裡,廢墟上升起一團霧氣。討缽兒興奮地喊道:「快看,巨龍騰飛了。」一家人的眼睛齊刷刷地看向那一團霧氣,果然發現一條青龍,在霧氣里忽隱忽現,緩緩地上升,大約一丈多長。
到了半空中,青龍猛地變成幾十丈長,長嘯一聲,駕著雲彩往東南方向飛去,瞬間不見了蹤影。一家人愣了好久,才緩過神來,父親一把抱住討缽兒,欣喜地說:「乖兒子,你救了全家人的命,原來真的有龍要飛升。」一家人都誇讚起討缽兒,弄得他挺不好意思的,低著頭嘿嘿嘿地樂著。
片刻後,大雨停息,天上竟然出現了星星。不過,地面上洪水依然在肆虐,像一群猛獸,往河裡呼嘯而去。
天亮後,洪水退去,一家人下了山,回到家裡清理廢墟,他們目前最重要的任務,就是重建家園。不過,老莘頭心裡沉甸甸的,為啥?因為他手頭上沒有多少錢,根本就建不起新房屋。
就在這時,討缽兒指著龍坑說:「爺爺,裡面閃著金光,莫非有寶貝?」老莘頭仔細一看,縷縷金光果然穿透水面,不停地閃耀著。
這個龍坑就是原先擺放神櫃的位置,方圓也就五尺左右,裡面和附近堆滿殘磚碎瓦。老莘頭吩咐三個兒子,趕緊清理龍坑裡的磚瓦以及污水。
不一會兒,龍坑見底了,只見裡面躺著一塊赤紅的金疙瘩,老莘頭撿起來一看,頓時激動萬分,這是一塊赤金,比金子還要值錢。看來,這一條青龍比較仁義,留下一塊赤金,補償他家的損失,讓他有錢重建家園。
老莘頭帶著三個兒子,把赤金拿到州城裡,被一位富商買走,價格比金子貴了三成。有了錢就好辦事,老莘頭請來工匠,建造了新房屋,剩下的錢買了幾十畝良田,一家人的生活居然比以前好過了起來。
就這樣過了一年多,這一天,一位童顏鶴髮的老先生路過,進來討口水喝。老莘頭心善,不但泡了一壺好茶,還拿來幾樣點心款待老先生。老先生很高興,和老莘頭攀談了起來。
老先生自稱是一個私塾先生,如今年事已高,已經不教書了。他精通相術,也懂一些風水學,就靠此弄一些外快補貼生活。十幾里外的姓柳的老員外,時日不多了,因此派人帶信,讓他去找一處好墓地。
老莘頭聽說了,忍不住把青龍飛升的往事講了出來,讓他幫忙給討缽兒看一看相,因為全家十五口人,只有他能看見龍,這中間是否存在玄妙。
老先生就讓老莘頭把討缽兒喊來,仔細地看了看他,點點頭說:「這孫子不簡單,將來貴不可言。」他解釋,要不是討缽兒將來是一個貴人,青龍也就不會顯形通知他轉移,青龍清楚這一點,只有貴人才有福氣看得見龍身,如果冒犯了貴人,就會遭到天譴。
老莘頭滿臉興奮之色,追問道:「我這個孫子,到底怎麼樣顯貴呢?」老先生微微一笑說:「到時候就知道,你一大家子都會跟著沾大光。」
這話被老莘頭記在了心裡,既然討缽兒將來貴不可言,就讓他讀書吧,窮人家的孩子無權無勢,要想顯達,就只有讀書這一條路了。
可是,討缽兒並不喜歡讀書,也不具備讀書的資質,讀到十二歲的時候,他就再也不肯讀書了,跟著村裡一幫半大不小的孩子,漫山遍野地淘氣。不過,他好歹能識字了,而且也能看懂簡單的文章,比一般孩子強了許多。
到了第二年,此地忽然鬧起了水災,家家戶戶顆粒無收,不得不出外逃荒。老莘頭一家人也不例外,雖然他們一家苦撐了兩個多月,最終也不得不出門逃荒。
走到河北地界時,遭遇了一幫強盜,一家人被衝散,討缽兒獨自一人逃難。幾天後,他來到一座小鎮上,正在乞討,忽然走過來一隊人馬,馬上的一個達官貴人盯著討缽兒看了一會兒,將他召到馬前詢問,發現他口齒伶俐,而且還能識字,心中歡喜,就認了他做乾兒子,帶回府上。
此人不是別人,而是皇宮裡的大宦官。唐朝時期,宦官與太監有別,是專門處理皇宮事務的高官,深得皇帝的信任。唐德宗時期,十分寵幸宦官,身邊的一些高官,都是宦官出身。此人雖然顯貴無比,卻一直沒有子嗣,如今看到討缽兒,心中歡喜,也算是一種緣分吧,就帶回家裡當了兒子。
討缽兒隨了大宦官的姓,在他家裡過起了養尊處優的生活。有一天,唐德宗和大宦官閑聊,得知他新收了一個兒子,就讓他帶進宮裡看看。
大宦官叮囑了討缽兒許多注意事項,就把他帶進了皇宮裡。唐德宗詢問了幾句話,發現討缽兒比較機敏,口舌利索,喜歡上了,就留在身邊當了一個侍衛。討缽兒善於揣摩皇帝的心思,唐德宗越來越離不開他了,就認命他當了官員,專門在身邊聽用。
過了幾年,討缽兒成了親,也當上了宦官,專門負責皇宮裡的採購事務。這是一個肥缺,而且還可以經常出差,所到之處,地方官不敢馬虎,都有重禮相送。不到三年,討缽兒就成了大富之人。
討缽兒利用出差的便利,回到老家探望,老莘頭一家人逃荒回來,唯獨丟失了孫子討缽兒,一家人悲傷了好幾年。哪知道十幾年後,討缽兒成了達官顯貴,身穿官服,騎著高頭大馬,帶著十幾個僕從,回來探望他們來了。
老莘頭還健在,目前快要七十歲了,看見討缽兒回來了,他喜出望外,衝過來就要摟抱,卻縮回了雙手。他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莊稼漢,而討缽兒是達官顯貴,彼此身份大不一般了,他心裡忽然不自在起來,不敢貿然上前親近。
一家人雖然高興,卻顯得很拘謹。討缽兒講述了分別後的遭遇,留下了許多金銀珠寶,連飯也沒有吃就走了,因為他的心中也覺得與一家人有了隔閡,再也回不到以前了,何況他現在已經改姓了,成了另一家的人。
不過,討缽兒沒有忘記家人,經過幾年的照顧,他的幾個兄弟都成了商人,專門為皇宮提供所需的貨物,最終都成了大富商。他的大伯二叔,也都成了良田千頃的大財主。老莘頭去世的時候,地方鄉紳以及官員們都來相送,葬禮可謂奢華至極,風光無限。
唐德宗到了晚年,不信任百官,就把討缽兒提拔為三品高官,主管政務,可謂顯貴一時。
本故事在於借事喻理,勸喻世人,內容純屬虛構,文中出現的任何人名、地名,或涉及的其它方面,俱是藝術加工的需要,與現實毫無關聯,請理性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