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記錄丨黎夏的芹菜

2025年06月11日10:10:17 美食 3771

百姓記錄丨黎夏的芹菜 - 天天要聞

重慶渝北區木耳鎮石坪村,黎夏的芹菜迎來了收穫季。

栽滿水培芹菜的大棚內綠意盎然,母親吳弟美小心摘下一株,送到床邊。黎夏示意母親短暫移開呼吸機,深深吸了一口撲鼻的芹香。

「香氣挺濃的,不錯。」他綻放出笑容。

種滿芹菜的智能蔬菜大棚里有上百個「機關」,都由黎夏全身唯一能活動的一根手指和一根腳趾控制。

命運給了這一家常人難以承受的苦難,他們卻把苦難變為一片青翠的芹菜。

這是屬於黎夏的芹菜。他不僅種出了綠油油的蔬菜,更種出了對生命最頑強、最堅定的回應——一份在逆境中挺立、生生不息的希望。

百姓記錄丨黎夏的芹菜 - 天天要聞

吳弟美端著芹菜苗

手指腳趾控制的大棚

一年365天,每天24小時,黎夏都安安靜靜躺在護理床上,眼睛望著天花板。床邊放著一台二手呼吸機,還有病友捐贈的咳痰機,這樣的狀況已持續了四年。

插著呼吸管的黎夏連說話都必須憋著鼻子屏著氣,聽起來有些費勁,但他的嘴角一直都上揚著,露出柔和的笑容。當說到一些好玩兒的事情,他不時發出爽朗的笑聲。

在很多人看來「連翻身都做不了」的黎夏,在媽媽和妹妹的幫助下自主設計、建造起一個小型智慧農場,培育出市面上少有的水培芹菜。

百姓記錄丨黎夏的芹菜 - 天天要聞

從屏幕上可以看到大棚內的數據

如何讓一座農場運轉?黎夏望著的方向,並不僅僅是天花板,而是可以通過軌道移動的電腦屏幕,上面能看到大棚里的各種數據:溫度、濕度、ph值、光照,一旦發現異常,可以立即通過app調節,比如氣溫過高就讓遮陽篷升起來,或開啟水簾,缺水了就打開水泵。

黎夏使用的是軌跡球滑鼠,腳趾動一下,就相當於點擊一下滑鼠左鍵,手指雖然沒有力氣,但可以上下左右移動,控制滑鼠位置。

床是自己改造的,系統也是自己設計的。這裡的一切都是黎夏和家人共同創造出來的。

「對我來說,能說話,能思考,能活著,就已經是與命運打了一場勝仗。」

這一仗,打得異常艱難。

百姓記錄丨黎夏的芹菜 - 天天要聞

用手指控制滑鼠

30歲時身體被「封印」

今年36歲的黎夏從小患有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症(dmd),也被稱為「超級癌症」。這種病會讓患者身體逐漸萎縮,而且很多人等不到成年就離世,活到30歲的更少之又少。

他曾經給自己定下的人生目標是,活到30歲。

剛過30歲生日,黎夏病情突然惡化,全身像是被「封印」,只剩下右腳第3趾和右手食指能微微活動,氣管也被切開。

「有整整一年,我什麼也沒做,覺得生命黯然失色,想著這樣活著的意義是什麼。」但有一天他突然間意識到,自己既然都闖過30歲這個「死亡關卡」,就已經是贏家了,那還有什麼可擔心的,未來的每一天都是贈送的禮物,大膽地按照自己的想法活!

從icu出來,1.2米寬的護理床成了他的全世界,網路成為黎夏與這個世界唯一的連接。

那時他還無法說話,就一遍遍地在手機上敲著字,執意從醫院回家。媽媽和妹妹聽從他的想法,買了二手呼吸機,買了卧床病人用的起吊機,搭建起黎夏自己的「王國」。

生命被禁錮在床上,需要藉助設備才能維持時,黎夏不想自己成為家人的負累。相反,他覺得更應該爭分奪秒地做些事情——特別是當生命正在倒計時。

百姓記錄丨黎夏的芹菜 - 天天要聞

黎夏在病床上

用生命在創業

黎夏算過一筆賬,每月醫藥費至少一兩千元,目前所有開支都來自於老家拆遷賠償款和妹妹的工資。如果什麼也不做肯定會坐吃山空,他也不希望等著政府救濟生活。每年至少要有二三十萬元收入才能改善家裡的條件,那麼唯有創業!

黎夏的身體被禁錮在床上,思想卻可以環遊世界。他不分白天黑夜地上網,尋找答案。當他看到一位荷蘭博主介紹智慧農業和水培蔬菜,眼前一亮。水培蔬菜除了乾淨衛生,適合生食,而且自動化模式非常適合他這樣的狀況,到了後期只需要一個人在電腦上操作就能做好日常經營。

他查看各種資料和新聞,認為智慧農業大有前景,決定先種出一批蔬菜實現盈利,再想辦法擴建提高利潤!

從零開始,黎夏自學無土化栽培、編程、電路設計、物聯網、營養液配比等技術。2022年,他們在重慶渝北區木耳鎮石坪村找到一片地,從開荒做起。

為了讓媽媽放心,黎夏甚至在腳趾的感測器上安裝了一個報警器,在地廣人稀的農村,如果如果長時間彎曲,意味著遇到緊急情況,屋外的大喇叭就會響起來。

吳弟美有些心疼地說,別人是在用心創業,他是在用命創業!

黎夏做設計,網上找工人,媽媽和妹妹幫忙。在大學學工程造價的妹妹指揮著挖掘機修路、鋪管道、打井......

智能大棚建起來了,黎夏取了個名字叫做「渝辰農場」,他的夢想跟星辰一樣閃亮,雖然微弱卻依然可以照亮漆黑的夜空。

黎夏躺在床上指導媽媽和妹妹種菜、培育、採摘。第一批空心菜正式下苗。媽媽和妹妹輪流在棚里觀察,黎夏則日日夜夜盯著攝像頭。

大棚里種過空心菜、菠菜、黃瓜,最後發現種芹菜最適合。

他像是一個擁有超能力的國王,這片翠綠的水培芹菜就是他建造的王國。

百姓記錄丨黎夏的芹菜 - 天天要聞

黎夏和媽媽

無所不能的媽媽

說起兒子,年過六旬的吳弟美語氣里滿是自豪。

雖然自己經歷過不幸福的婚姻,但兒子和女兒一直是心頭的驕傲。媽媽每天背著黎夏上下學,風雨無阻,一直到他小學四年級,之後他又撿來鄰居的課本自學。男孩對世界充滿好奇,他喜歡把電器拆了裝,裝了又拆。他獨立配了電腦還連上了網,全村網路覆蓋也有他的一份功勞。

病情惡化前,他開過淘寶店,創辦軍事自媒體賬號侃侃而談,擁有一眾粉絲。

在吳弟美心目中,他是世界上最能幹的兒子,除了不能動,其他什麼都會。因此當他「異想天開」要辦農場時,沒有說半句勸阻的話。她知道,兒子想好要做的事情,就一定能夠做成功。

「即使全世界都質疑,我也相信他!」

吳弟美很快成為黎夏的得力助手,並擁有多個身份:護工、電工、農場工、播種工……雖然只有小學文化,身高不到1.6米,但作為母親,她身上迸發出巨大的能量。

喂兒子吃藥、吸痰、給呼吸機加水。是吳弟美每天必做的功課。每天早上四五點就起床,在集裝箱和大棚之間像個陀螺一樣旋轉,一直要忙到晚上十一點,周而復始。

干農活對農村長大的吳弟美來說不算啥,面對技術活卻有些犯難。一邊嘴裡說著「我哪裡會喲」,一邊戴上老花鏡,在兒子遠程指導下,學會了分辨二極體、光耦、電阻,嘗試把芝麻大的電路元件焊接到電路板上,甚至學會用角磨機給金屬配電箱準確無誤地開了孔,用來放置液晶屏......

累和苦,吳弟美一點都不怕,她唯一害怕的,是失去兒子。一到雷雨天,她就緊張得要命,整晚睡不著覺,盯著兒子的病床。「遇到打雷下雨,一晚上就會停電好幾次,我就得趕去開發電機!」兒子的呼吸機離不開電,這是他的命。

「把二號棚配電箱打開,藍色根線接到紅色線......」黎夏遠程指揮母親。「有點亂的線就是她接的......」黎夏笑笑,寵溺的語氣里傳達的意思卻分明是,「她可是全世界最了不起的媽媽!」

有人說黎夏做農場,太折騰自己和家人。黎夏想的卻是,自己活過了30歲,這已經是奇蹟了,為什麼不能再創造一個奇蹟呢:做一件意義的事,並為家人留下一筆財富。

集裝箱外盛開的月季花

為了能種好菜,黎夏在網上採購了兩個集裝箱,放在大棚旁,成為他和媽媽的新家,堆滿了每天必服的藥品和芹菜種子。

吳弟美的床距離兒子的病床一米左右,房間里唯一能看出女性特徵的,是一個粉紅色草莓熊,虎頭虎腦地坐在床尾。「以前照顧兒子,現在要照顧兒子和芹菜。我現在啊,哪兒也去不了......」玩笑話歸玩笑話,吳弟美看黎夏的眼神滿是心疼。

她的腿有輕微殘疾,走起路來一腳深一腳淺。肩上的擔子很沉,但身為母親的責任更重。她知道自己沒有其他選擇,累了、倦了,唯有擦把汗,歇息一口氣再繼續上路,當好兒子的「手」和「腳」。

集裝箱外有幾盆盛開的月季,那是吳弟美在春天種下的,已經開了好幾茬。這是她唯一的裝飾品。

生活中的浪漫點綴除了鮮花的芬芳,還有美好的回憶。

一家人時常翻出照片,一起回憶著2016年以前,黎夏還能依靠輪椅活動時,全家開車去了西雙版納,去了海南。黎夏坐著輪椅在海浪中盡情感受風的氣息,海風對所有人都是一視同仁的輕柔。

那時,黎夏就暗暗生出了一個想法:努力賺錢,在海邊買一個小房子,讓一家人每天都可以在有海風吹拂的地方醒來。

百姓記錄丨黎夏的芹菜 - 天天要聞

2016年一家人合照

承載希望的芹菜

今年3月,第一批芹菜成熟,當地愛心企業、dmd患者家屬都幫著採摘和收購。「看到黎夏和他的芹菜,我們就看到了希望。」一位患者母親把她的後備箱塞得滿滿當當。她要把芹菜帶給兒子看看,讓他知道,有人與他並肩跟這種可怕的疾病戰鬥,還種出了生的希望。

大棚里第一次來了那麼多人,個個手捧青翠欲滴的芹菜,開心地跑到床邊與黎夏打著招呼。黎夏也笑眯眯地一一回應。

這一刻他並不是一個重症病人,而是一位沉浸在豐收喜悅中的農場主。

那一季,辛苦的勞作換來了6484元利潤。他在記事本上一個字一個字地敲著:「再接再厲!」

本月上旬,讓黎夏引以為傲的水培芹菜再次迎來了豐收季節。翠綠的芹菜層層疊疊,帶著清甜的氣息。但由於品種偏小眾,沒有足夠的人手、知名度有限等原因,豐收的喜悅也伴隨著現實的問題。

黎夏不願稱之為「滯銷」,將其叫做「待售」。

但他心裡還是著急——芹菜如果不能及時從田間採摘、銷售,會影響下一季種植。

吳弟美也著急,但從來不在孩子面前展現焦慮。她握著兒子的手打氣說,「別擔心,總會有辦法的!咱們的芹菜肯定會賣出去的!」

「我覺得可以叫『勵志菜』!」帶著敬重,當地果蔬企業家、重慶市勞動模範覃昌輝說,「讓我佩服的是,這種水培芹菜不是想種就能種出來的,對技術要求很高。」他說,黎夏的芹菜葉片細長、口感清脆,不僅能常規食用,還非常適合榨汁,又不受氣候影響,在普通芹菜下市時依然能正常收穫。

他忙著四處張羅,黎夏也開始嘗試此前很少接觸的直播:媽媽露面,他出聲音,向網友介紹水培芹菜的優點。

當智慧遇上堅持,當苦難被愛融化,這片農場早已超越土地的意義。在這個大棚旁的集裝箱里,一個被命運束縛的青年,用一根手指和腳趾種出了青翠的水培芹菜。不願生命像野草一樣輕易消逝,黎夏的人生夢想還在繼續生長——就像這些芹菜,只要根在,未來總會有新綠。

這可是黎夏的芹菜啊,全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芹菜。

上游新聞記者 紀文伶 鄒飛 圖/視頻 視頻編輯 彭璽

美食分類資訊推薦

灣財周報|人物 宗馥莉疑被三弟妹起訴;白酒行業現人事巨震 - 天天要聞

灣財周報|人物 宗馥莉疑被三弟妹起訴;白酒行業現人事巨震

【頭條】宗馥莉因遺產被起訴?娃哈哈:家族內部事務與公司業務無關聯7月13日,#娃哈哈#、#娃哈哈 宗慶後#等詞條多次登上微博熱搜,引發關注與熱議。據據觀察者網、環球時報等媒體報道,娃哈哈董事長宗馥莉因資產糾紛在香港被起訴,三名原告是宗繼昌(Jacky Zong)、宗婕莉(Jessie Zong)和宗繼盛(Jerry Zong)。原告律師...
7月遇見這個菜,不管多貴都要買來吃,簡單炒一盤,脆嫩爽口 - 天天要聞

7月遇見這個菜,不管多貴都要買來吃,簡單炒一盤,脆嫩爽口

最近在老家的菜園子里,可算讓我重新發現了一樣被遺忘的寶藏——鮮靈靈、嫩生生的新鮮黃花菜!從小就知道它晒乾燉肉香,可誰能想到,這正當季的嫩黃花隨手一炒,竟能好吃到讓人連盤子都舔乾淨!新鮮黃花菜那份獨有的水靈勁兒,是干黃花完全無法複製的。細心處
比燕窩還養人,3塊錢煮一鍋!又暖又潤,女生別錯過! - 天天要聞

比燕窩還養人,3塊錢煮一鍋!又暖又潤,女生別錯過!

我用食物撫慰孤獨的靈魂,把生活過得有滋有味。哈嘍,大家好,我是顏小廚,今天小廚又來給大家更新美食菜譜啦!早上我喜歡喝一碗溫熱的蓮子銀耳羹,瓷勺輕輕舀起,琥珀色的膠質裹著清甜滑入喉嚨,是那種潤到心底的舒暢。你或許和我一樣,總被「沒時間」絆住對
高溫+大雨+入伏!下周有點難熬……新颱風也在醞釀中 - 天天要聞

高溫+大雨+入伏!下周有點難熬……新颱風也在醞釀中

下周,盛夏時節的雨和熱都將趨於鼎盛。15日至16日將是本輪大範圍高溫天氣的強盛時段,部分地區的熱度或歷史同期罕見。目前位於東海上的熱帶低壓將向東北移動,後期變性並與高空槽合併形成東北冷渦,給東北地區帶去雷雨天氣。此外,下周后半段可能還將有新
小麗逛菜場|外賣大戰免費茶飲多到喝不完?網友開發「果茶菜系」 - 天天要聞

小麗逛菜場|外賣大戰免費茶飲多到喝不完?網友開發「果茶菜系」

揚子晚報網7月13日訊(記者 劉麗媛)這個周末,各外賣平台再次開啟用戶爭奪戰,各種低價甚至免費的茶飲多到喝不完,有人囤了半冰箱的奶茶、果茶不知道該怎麼辦,而另一些擅長燒菜的網友,已經迅速開發出新菜:檸檬百香果泡雞爪、山楂莓紅燒肉、棒打鮮橙燉排骨……雖然聽起來有點獵奇,但「果茶菜系」巧妙使用果茶起到調味、...
「外賣大戰」再度來襲:奶茶店牆上貼滿訂單,店員稱「做不完」,騎手為高補貼堅持工作 - 天天要聞

「外賣大戰」再度來襲:奶茶店牆上貼滿訂單,店員稱「做不完」,騎手為高補貼堅持工作

7月12日,新一輪的「外賣大戰」硝煙再起。美團、淘寶閃購、京東三大外賣平台再發多張折扣券和兌換券,延續上周「瘋狂星期六」的外賣潮。 13日,九派新聞記者點開淘寶閃購,平台自動贈送滿20元減19元,滿25元減15元等多張新人紅包,紅包限今日使用完畢。新人福利頁面,瑞幸咖啡鮮萃輕輕茉莉一杯僅需1.2元,滬上阿姨厚芋泥波...
廣東的路燈,看起來「很好吃」! - 天天要聞

廣東的路燈,看起來「很好吃」!

燈燈燈燈燈燈燈燈燈~廣東又又又又出圈啦這回是頭頂的路燈近日,有網友曬出增城荔枝路燈的圖片獲得大量點贊:浪漫啊!好甜的燈!吃貨的帽子是摘不掉了……荔枝路燈火了沒想到根據不少廣東網友的科普廣東遠遠不只荔枝路燈還有柚子燈、菠蘿燈黃皮燈、燒鵝燈……每個看起來都好好吃!梅州柚子鬱南黃皮江門燒鵝徐聞菠蘿更...
青頭菌、松茸、金耳、乾巴菌被印上郵票了 - 天天要聞

青頭菌、松茸、金耳、乾巴菌被印上郵票了

中國郵政定於2025年7月12日發行《食用菌(二)》特種郵票1套4枚,郵票圖案名稱為:變綠紅菇、中華金耳、鬆口蘑、乾巴菌。全套郵票面值4.00元,計劃發行數量490萬套。食用菌一般是指可食用的大型高等真菌,可分為栽培食用菌和野生食用菌。作為大自然饋贈的珍貴食材,食用菌承載著人類文明與自然生態和諧共生的智慧結晶。本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