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渝北區木耳鎮石坪村,黎夏的芹菜迎來了收穫季。
栽滿水培芹菜的大棚內綠意盎然,母親吳弟美小心摘下一株,送到床邊。黎夏示意母親短暫移開呼吸機,深深吸了一口撲鼻的芹香。
「香氣挺濃的,不錯。」他綻放出笑容。
種滿芹菜的智能蔬菜大棚里有上百個「機關」,都由黎夏全身唯一能活動的一根手指和一根腳趾控制。
命運給了這一家常人難以承受的苦難,他們卻把苦難變為一片青翠的芹菜。
這是屬於黎夏的芹菜。他不僅種出了綠油油的蔬菜,更種出了對生命最頑強、最堅定的回應——一份在逆境中挺立、生生不息的希望。
吳弟美端著芹菜苗
手指腳趾控制的大棚
一年365天,每天24小時,黎夏都安安靜靜躺在護理床上,眼睛望著天花板。床邊放著一台二手呼吸機,還有病友捐贈的咳痰機,這樣的狀況已持續了四年。
插著呼吸管的黎夏連說話都必須憋著鼻子屏著氣,聽起來有些費勁,但他的嘴角一直都上揚著,露出柔和的笑容。當說到一些好玩兒的事情,他不時發出爽朗的笑聲。
在很多人看來「連翻身都做不了」的黎夏,在媽媽和妹妹的幫助下自主設計、建造起一個小型智慧農場,培育出市面上少有的水培芹菜。
從屏幕上可以看到大棚內的數據
如何讓一座農場運轉?黎夏望著的方向,並不僅僅是天花板,而是可以通過軌道移動的電腦屏幕,上面能看到大棚里的各種數據:溫度、濕度、ph值、光照,一旦發現異常,可以立即通過app調節,比如氣溫過高就讓遮陽篷升起來,或開啟水簾,缺水了就打開水泵。
黎夏使用的是軌跡球滑鼠,腳趾動一下,就相當於點擊一下滑鼠左鍵,手指雖然沒有力氣,但可以上下左右移動,控制滑鼠位置。
床是自己改造的,系統也是自己設計的。這裡的一切都是黎夏和家人共同創造出來的。
「對我來說,能說話,能思考,能活著,就已經是與命運打了一場勝仗。」
這一仗,打得異常艱難。
用手指控制滑鼠
30歲時身體被「封印」
今年36歲的黎夏從小患有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症(dmd),也被稱為「超級癌症」。這種病會讓患者身體逐漸萎縮,而且很多人等不到成年就離世,活到30歲的更少之又少。
他曾經給自己定下的人生目標是,活到30歲。
剛過30歲生日,黎夏病情突然惡化,全身像是被「封印」,只剩下右腳第3趾和右手食指能微微活動,氣管也被切開。
「有整整一年,我什麼也沒做,覺得生命黯然失色,想著這樣活著的意義是什麼。」但有一天他突然間意識到,自己既然都闖過30歲這個「死亡關卡」,就已經是贏家了,那還有什麼可擔心的,未來的每一天都是贈送的禮物,大膽地按照自己的想法活!
從icu出來,1.2米寬的護理床成了他的全世界,網路成為黎夏與這個世界唯一的連接。
那時他還無法說話,就一遍遍地在手機上敲著字,執意從醫院回家。媽媽和妹妹聽從他的想法,買了二手呼吸機,買了卧床病人用的起吊機,搭建起黎夏自己的「王國」。
生命被禁錮在床上,需要藉助設備才能維持時,黎夏不想自己成為家人的負累。相反,他覺得更應該爭分奪秒地做些事情——特別是當生命正在倒計時。
黎夏在病床上
用生命在創業
黎夏算過一筆賬,每月醫藥費至少一兩千元,目前所有開支都來自於老家拆遷賠償款和妹妹的工資。如果什麼也不做肯定會坐吃山空,他也不希望等著政府救濟生活。每年至少要有二三十萬元收入才能改善家裡的條件,那麼唯有創業!
黎夏的身體被禁錮在床上,思想卻可以環遊世界。他不分白天黑夜地上網,尋找答案。當他看到一位荷蘭博主介紹智慧農業和水培蔬菜,眼前一亮。水培蔬菜除了乾淨衛生,適合生食,而且自動化模式非常適合他這樣的狀況,到了後期只需要一個人在電腦上操作就能做好日常經營。
他查看各種資料和新聞,認為智慧農業大有前景,決定先種出一批蔬菜實現盈利,再想辦法擴建提高利潤!
從零開始,黎夏自學無土化栽培、編程、電路設計、物聯網、營養液配比等技術。2022年,他們在重慶渝北區木耳鎮石坪村找到一片地,從開荒做起。
為了讓媽媽放心,黎夏甚至在腳趾的感測器上安裝了一個報警器,在地廣人稀的農村,如果如果長時間彎曲,意味著遇到緊急情況,屋外的大喇叭就會響起來。
吳弟美有些心疼地說,別人是在用心創業,他是在用命創業!
黎夏做設計,網上找工人,媽媽和妹妹幫忙。在大學學工程造價的妹妹指揮著挖掘機修路、鋪管道、打井......
智能大棚建起來了,黎夏取了個名字叫做「渝辰農場」,他的夢想跟星辰一樣閃亮,雖然微弱卻依然可以照亮漆黑的夜空。
黎夏躺在床上指導媽媽和妹妹種菜、培育、採摘。第一批空心菜正式下苗。媽媽和妹妹輪流在棚里觀察,黎夏則日日夜夜盯著攝像頭。
大棚里種過空心菜、菠菜、黃瓜,最後發現種芹菜最適合。
他像是一個擁有超能力的國王,這片翠綠的水培芹菜就是他建造的王國。
黎夏和媽媽
無所不能的媽媽
說起兒子,年過六旬的吳弟美語氣里滿是自豪。
雖然自己經歷過不幸福的婚姻,但兒子和女兒一直是心頭的驕傲。媽媽每天背著黎夏上下學,風雨無阻,一直到他小學四年級,之後他又撿來鄰居的課本自學。男孩對世界充滿好奇,他喜歡把電器拆了裝,裝了又拆。他獨立配了電腦還連上了網,全村網路覆蓋也有他的一份功勞。
病情惡化前,他開過淘寶店,創辦軍事自媒體賬號侃侃而談,擁有一眾粉絲。
在吳弟美心目中,他是世界上最能幹的兒子,除了不能動,其他什麼都會。因此當他「異想天開」要辦農場時,沒有說半句勸阻的話。她知道,兒子想好要做的事情,就一定能夠做成功。
「即使全世界都質疑,我也相信他!」
吳弟美很快成為黎夏的得力助手,並擁有多個身份:護工、電工、農場工、播種工……雖然只有小學文化,身高不到1.6米,但作為母親,她身上迸發出巨大的能量。
喂兒子吃藥、吸痰、給呼吸機加水。是吳弟美每天必做的功課。每天早上四五點就起床,在集裝箱和大棚之間像個陀螺一樣旋轉,一直要忙到晚上十一點,周而復始。
干農活對農村長大的吳弟美來說不算啥,面對技術活卻有些犯難。一邊嘴裡說著「我哪裡會喲」,一邊戴上老花鏡,在兒子遠程指導下,學會了分辨二極體、光耦、電阻,嘗試把芝麻大的電路元件焊接到電路板上,甚至學會用角磨機給金屬配電箱準確無誤地開了孔,用來放置液晶屏......
累和苦,吳弟美一點都不怕,她唯一害怕的,是失去兒子。一到雷雨天,她就緊張得要命,整晚睡不著覺,盯著兒子的病床。「遇到打雷下雨,一晚上就會停電好幾次,我就得趕去開發電機!」兒子的呼吸機離不開電,這是他的命。
「把二號棚配電箱打開,藍色根線接到紅色線......」黎夏遠程指揮母親。「有點亂的線就是她接的......」黎夏笑笑,寵溺的語氣里傳達的意思卻分明是,「她可是全世界最了不起的媽媽!」
有人說黎夏做農場,太折騰自己和家人。黎夏想的卻是,自己活過了30歲,這已經是奇蹟了,為什麼不能再創造一個奇蹟呢:做一件意義的事,並為家人留下一筆財富。
集裝箱外盛開的月季花
為了能種好菜,黎夏在網上採購了兩個集裝箱,放在大棚旁,成為他和媽媽的新家,堆滿了每天必服的藥品和芹菜種子。
吳弟美的床距離兒子的病床一米左右,房間里唯一能看出女性特徵的,是一個粉紅色草莓熊,虎頭虎腦地坐在床尾。「以前照顧兒子,現在要照顧兒子和芹菜。我現在啊,哪兒也去不了......」玩笑話歸玩笑話,吳弟美看黎夏的眼神滿是心疼。
她的腿有輕微殘疾,走起路來一腳深一腳淺。肩上的擔子很沉,但身為母親的責任更重。她知道自己沒有其他選擇,累了、倦了,唯有擦把汗,歇息一口氣再繼續上路,當好兒子的「手」和「腳」。
集裝箱外有幾盆盛開的月季,那是吳弟美在春天種下的,已經開了好幾茬。這是她唯一的裝飾品。
生活中的浪漫點綴除了鮮花的芬芳,還有美好的回憶。
一家人時常翻出照片,一起回憶著2016年以前,黎夏還能依靠輪椅活動時,全家開車去了西雙版納,去了海南。黎夏坐著輪椅在海浪中盡情感受風的氣息,海風對所有人都是一視同仁的輕柔。
那時,黎夏就暗暗生出了一個想法:努力賺錢,在海邊買一個小房子,讓一家人每天都可以在有海風吹拂的地方醒來。
2016年一家人合照
承載希望的芹菜
今年3月,第一批芹菜成熟,當地愛心企業、dmd患者家屬都幫著採摘和收購。「看到黎夏和他的芹菜,我們就看到了希望。」一位患者母親把她的後備箱塞得滿滿當當。她要把芹菜帶給兒子看看,讓他知道,有人與他並肩跟這種可怕的疾病戰鬥,還種出了生的希望。
大棚里第一次來了那麼多人,個個手捧青翠欲滴的芹菜,開心地跑到床邊與黎夏打著招呼。黎夏也笑眯眯地一一回應。
這一刻他並不是一個重症病人,而是一位沉浸在豐收喜悅中的農場主。
那一季,辛苦的勞作換來了6484元利潤。他在記事本上一個字一個字地敲著:「再接再厲!」
本月上旬,讓黎夏引以為傲的水培芹菜再次迎來了豐收季節。翠綠的芹菜層層疊疊,帶著清甜的氣息。但由於品種偏小眾,沒有足夠的人手、知名度有限等原因,豐收的喜悅也伴隨著現實的問題。
黎夏不願稱之為「滯銷」,將其叫做「待售」。
但他心裡還是著急——芹菜如果不能及時從田間採摘、銷售,會影響下一季種植。
吳弟美也著急,但從來不在孩子面前展現焦慮。她握著兒子的手打氣說,「別擔心,總會有辦法的!咱們的芹菜肯定會賣出去的!」
「我覺得可以叫『勵志菜』!」帶著敬重,當地果蔬企業家、重慶市勞動模範覃昌輝說,「讓我佩服的是,這種水培芹菜不是想種就能種出來的,對技術要求很高。」他說,黎夏的芹菜葉片細長、口感清脆,不僅能常規食用,還非常適合榨汁,又不受氣候影響,在普通芹菜下市時依然能正常收穫。
他忙著四處張羅,黎夏也開始嘗試此前很少接觸的直播:媽媽露面,他出聲音,向網友介紹水培芹菜的優點。
當智慧遇上堅持,當苦難被愛融化,這片農場早已超越土地的意義。在這個大棚旁的集裝箱里,一個被命運束縛的青年,用一根手指和腳趾種出了青翠的水培芹菜。不願生命像野草一樣輕易消逝,黎夏的人生夢想還在繼續生長——就像這些芹菜,只要根在,未來總會有新綠。
這可是黎夏的芹菜啊,全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芹菜。
上游新聞記者 紀文伶 鄒飛 圖/視頻 視頻編輯 彭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