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謝春暉 通訊員 趙海燕
潮新聞·錢江晚報第三季小店寫真巡迴展,已持續了近一個月。從潮新聞長三角美好生活季出發,浙報集團大院、浙江傳媒學院、杭州稻田讀書文藝空間,每一站的巡迴展總讓人眼前一亮,也總會帶來許多感動。
此前報道戳這裡
「謝謝你們記得我們,這門手藝也許不再給大家帶來便利,但它會成為很多人的回憶。」杭州錢塘區義蓬街道頭蓬社區的制秤匠金長根看到小店展里自己的寫真時,有感而發。
12月4日起,第三季小店寫真巡迴展走進社區,來到錢塘區義蓬街道頭蓬社區的老街書房內展出。
小店寫真巡迴展來到錢塘區義蓬街道頭蓬社區。謝春暉/攝
「小店展?那我們社區里可是有很多小店的。」社區居民徐阿姨很有興緻地走進了小店展觀展,看到一幅幅寫真,她很新奇,說,從來沒聽說過還會為小店辦展覽的。「『小金』的照片也被展出了。」徐阿姨口中的「小金」正是制秤匠金長根。
77歲的金長根在頭蓬社區做了五六十年的制秤生意,曾經也有一家賣秤的小店。現在,年事已高再加上老底子家用的桿秤也早已被電子秤取代,買秤和修秤的人幾乎沒有了,偶爾還有一些周邊社區賣菜的老人,來找金長根修秤。「只要來修秤,我能修肯定會幫忙的。」他說。
10月初,潮新聞「時光匠人——看見身邊閃亮的手藝人」特別策劃報道了金長根的故事,(),他的照片也入選小店寫真。
金長根的寫真。謝春暉/攝
「我在新聞報道中看到過你們的小店展,也看到了自己的照片,想著要是能夠看一看這場展就好了。」金長根說,這些也算是圓夢了。
頭蓬社區的工作人員告訴潮新聞記者,潮新聞報道了金長根的故事以後,老爺子在社區和街道里「火」了一把。「有很多媒體來採訪他,也勾起了很多居民使用桿秤的回憶。」社區工作人員說。
金長根與老伴一起看小店展。謝春暉/攝
這次辦展的頭蓬老街是社區按照幾十年前頭蓬老街的模樣提升改造而來的。
「幾十年前,頭蓬這裡是錢塘江的一個港口地帶,很多人通過頭蓬附近的港口前往嘉興、上海一帶,因此那時候這裡很繁華,也被本地人稱為『小上海』。」社區工作人員說,那時候的繁華就是靠一家家小店撐起來的。「我們社區里很多老人,年輕時都有開店的經歷。」
老人看展。謝春暉/攝
小店展現場。謝春暉/攝
12月4日下午,頭蓬社區老街書房裡就來了不少觀展的居民。「拍得真好,我要是再年輕幾十歲,肯定也能上鏡。」一位居民笑著說。
金長根收到寫真擺件。謝春暉/攝
現場,潮新聞記者向金長根送上了由潮新聞·錢江晚報聯合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共同製作的時光匠人寫真擺件。「被你們記著是一種幸福。」金長根說。
近期,潮新聞永不落幕的小店寫真線上展點贊互動活動已結束,經過隨機抽取,我們將向10名參與點贊的潮新聞用戶送上由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提供的精美紀念品。
中獎用戶名單如下:
潮客2mfzwp;潮客2j2g5m;答案是;潮客efv3gp;a1exios;潮客2j3wf7;aaaa1e;潮客efvszb;潮客wi2vq8;信號塔的電波。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