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又稱為「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小年」節日。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殷周時期,周公旦利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時間在每年公曆的12月21日至23日之間。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這一天,北半球接收的太陽輻射量最少,但地面在夏半時積蓄的熱量還可提供一定的補充,所以氣溫還不是最低。然而,隨著太陽直射點的北移,北半球的白晝將逐日增長,陽氣回升,寓意著新的循環的開始。
冬至不僅是自然現象的轉折點,更在中國文化中佔據重要地位。它被視為一個吉日,人們會進行慶祝和祈願。《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古人認為,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是一個節氣循環的開始,應該慶賀。因此,從周代起,冬至就有祭祀活動,宮廷和民間都十分重視。唐宋時期,冬至和歲首並重,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祝往來,一如年節。」
說到冬至的民俗,就不得不提吃餃子。在中國北方許多地區,每年冬至日,家家戶戶都會包餃子、吃餃子。這一習俗的起源有多種說法,其中一種與「醫聖」張仲景有關。相傳張仲景在寒冷的冬季,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煮成「祛寒嬌耳湯」分給百姓,以抵禦嚴寒和治療凍傷。人們為了紀念他,就在冬至這天包餃子吃,後來逐漸演變成一種習俗。餃子形似元寶,寓意著發財、和和美美、合家團圓。
芹菜豬肉餡
豬肉餡:500克(建議選擇肥瘦相間的豬肉,這樣口感更佳);芹菜:500克;蔥:30克;姜:20克;鹽:8克;生抽:20克;老抽:10克;蚝油:15克;雞精:5克;十三香:3克;花椒粉:2克;食用油:適量;
將蔥30克、姜20克切絲,加入少量花椒,用100克左右的熱水泡開,晾涼後備用。
將豬肉餡放入大碗中,分三次加入蔥姜花椒水,每次加入後順時針攪拌至充分吸收。
在肉餡中加入鹽8克、生抽20克、老抽10克(可選)、蚝油15克、雞精5克(可選)、十三香3克、花椒粉2克,攪拌均勻。
將芹菜洗凈去葉(也可保留部分嫩葉),切成碎末,加入少量鹽腌制5分鐘後,用手攥干水分,擠出的芹菜汁可以保留備用。
將處理好的芹菜末加入肉餡中,打入1個雞蛋,順時針攪拌均勻。即可使用。
白菜豬肉餡
豬肉餡:500克;大白菜:800克;大蔥:100克;姜:30克;鹽:8克;生抽:30克;老抽:10克;雞精:5克;十三香:5克;香油:15克;食用油:適量;餡料調製步驟準備大白菜:
將大白菜洗凈後切成碎末,放入大碗中。加入4克鹽,用手拌勻後腌制10分鐘,以去除白菜中的多餘水分。腌制好後,用手或紗布擠去白菜中的水分,擠干後放在一旁備用。
將大蔥洗凈後切成蔥花,姜切成薑末。將切好的蔥花和薑末放入豬肉餡中。
在豬肉餡中加入4克鹽、30克生抽、10克老抽(如果喜歡顏色深一些的話)、5克雞精(如果喜歡鮮味的話)、5克十三香。用筷子或手沿著一個方向充分攪拌均勻,直到肉餡上勁,有粘性。
將擠干水分的大白菜末放入調好的豬肉餡中。加入15克香油和適量的食用油(根據個人喜好調整),以防止餡料過干。用筷子或手沿著一個方向充分攪拌均勻,直到餡料完全混合均勻。
至此,白菜豬肉餡餃子的餡料就調製完成了。
想要包出更好吃的餃子,和面的技巧至關重要。
高筋麵粉:500克;冷水:約250克;雞蛋:1個;鹽:5克;
將500克高筋麵粉放入一個大盆中。在麵粉中央挖一個小坑,打入1個雞蛋。在雞蛋周圍慢慢加入約250克冷水(可根據麵粉的吸水性適量增減),同時加入5克鹽。
注意邊加水邊攪拌,避免一次性加入過多水導致麵糰過稀。
用筷子或手將麵粉、雞蛋、水和鹽充分攪拌均勻,形成雪花片狀的麵糰。然後用手用力揉麵糰,直到麵糰變得光滑且不粘手。揉面的過程中可以適量加入麵粉以調整麵糰的軟硬度。
將揉好的麵糰蓋上濕布或保鮮膜,放在溫暖的地方醒面10-15分鐘。醒面有助於麵糰中的麥膠蛋白和麥谷蛋白吸水膨脹形成麵筋,使餃子皮更加筋道。
注意事項
水溫:一定要用冷水(30度以下)和面,避免麵粉中的蛋白質發生熱變性,影響麵糰的筋性。
揉面:揉面時要用力均勻,揉到麵糰光滑不粘手為止。揉面的時間越長,麵糰越筋道。
醒面:醒面時間要足夠,讓麵糰充分鬆弛和發酵,這樣包出來的餃子皮才不容易破裂。
加雞蛋:在麵糰中加入雞蛋可以增加麵糰中的蛋白質,使餃子皮更加有彈性和韌性。
好了,今天文章就分享到這兒,如果對您有幫助,歡迎點贊,轉發,關注,若您有不同意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小簡和您一起探討!人生是一場荒蕪孤獨的旅行,冷暖自知,苦樂在心,照顧好自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