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雨姐」,最初因拍攝東北農村生活視頻而火遍全網,收穫了大量粉絲,隨後開啟直播帶貨。近日,有網友質疑,這位擁有2000多萬粉絲的「東北雨姐」在直播帶貨中所售賣的紅薯粉是假的,引發廣泛關注。對此,「東北雨姐」所屬企業的工商註冊所在地遼寧省本溪市本溪滿族自治縣相關部門展開調查,並於昨天(12日)公布了調查結果。
調查情況顯示,「東北雨姐」的雨姐傳媒與遼寧省朝陽市朝陽縣六河粉條製造有限公司簽訂《直播推廣服務協議》,為六河公司直播推廣紅薯粉條。經檢驗,其直播推廣的紅薯粉條送檢樣品未檢出紅薯源性成分,檢出木薯源性成分,其他檢驗項目符合食品安全標準要求。經查,雨姐傳媒在直播中宣稱紅薯粉條「除了紅薯澱粉、飲用水、食用明礬,沒有亂七八糟的」「質量雨姐給你把控」等,與事實不符,屬於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
本溪滿族自治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官方消息稱,沒收雨姐傳媒違法所得和罰款共計165萬元,責令其暫停經營限期整改,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同時,紅薯粉生產企業所在地有關部門也責令六河公司停產停業,沒收違法所得、罰款共計671.76萬元。消費者賠償工作正在核定中。目前消費者可以依據市場監管部門認定的事實主張權益,要求賠償。
疑點一:「東北雨姐」是否知道紅薯粉成分問題?
紅薯粉事件,讓「東北雨姐」從火遍全國到虛假宣傳被處罰,看似是事件的開端,實則只是冰山一角。隨著總台記者調查的深入,「東北雨姐」的「秘密」也如同開閘的洪水,一發不可收。
在整個事件中,我們也有諸多疑問。首先,紅薯粉送檢樣品未檢出紅薯源性成分,檢出的是木薯源性成分,也就是說紅薯粉里根本沒有紅薯。作為銷售方的「東北雨姐」,到底知不知道紅薯粉成分問題?
記者10月9日來到了「東北雨姐」所在的遼寧省本溪滿族自治縣,當時調查組的調查正處在攻堅階段。
本溪滿族自治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 胡一兵:我們去現場查驗的時候就兩包,都已經查扣做抽檢了。一方面是檢測是否符合國家對粉條的食品安全國標的標準,另一方面是抽檢紅薯粉、木薯粉的含量。抽檢結果,我們向抽檢樣品的抽檢者進行了送達。
然而僅憑這份報告並不能確認她虛假宣傳的違法行為,執法機關還需要找到另一個關鍵證據,那就是她是否明知紅薯粉成分的問題。
本溪滿族自治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 胡一兵:目前調查的情況,她提供的數據,包括對她的調查,目前她不知情。
那麼,「東北雨姐」到底知不知情呢?為了搞清真相,調查組趕赴朝陽,調取了生產廠家與「東北雨姐」方面合作的相關資料。
本溪滿族自治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 蘆家琴:生產廠家生產的過程當中,關於「雨姐」知不知情,我們進行了一個調查。從朝陽回來收穫還是很大的,很快會有結論。
從朝陽帶回來的證據徹底改變了「東北雨姐」的態度,也徹底改變了調查的結論。兩天後,本溪滿族自治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公告:確認「東北雨姐」在直播中存在「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並對其進行了處罰。
疑點二:「東北雨姐」的家在不在磨石峪村?
明知紅薯粉不含紅薯成分,卻依然賣給粉絲,「東北雨姐」這一行為,與其通過短視頻精心打造的「樸實爽快、幽默誠信的農村大姐」人設反差巨大,也由此引發了網友們的不滿。
很多網友質疑「東北雨姐」並非該村村民,第二個問題:「東北雨姐」的家到底在不在磨石峪村?鏡頭裡「東北雨姐」到底是在記錄鄉村風情?還是精心設計了一場又一場的「表演秀」?
「東北雨姐」以拍攝農村生活的短視頻收穫了大量粉絲,在短視頻中,「東北雨姐」總是給人一種爽朗熱情、勤勞能幹的感覺。短視頻中「東北雨姐」主要生活在本溪滿族自治縣一個叫磨石峪的小村子裡,很多網友質疑「東北雨姐」並非該村村民,村子只是其拍攝短視頻的影視基地。那麼事實究竟如何呢?
記者來到了磨石峪村,「雨姐」的「家」位於半山腰,儘管已經沒有人居住,但仍然有來自全國各地的網友來到這裡「參觀」。而在當地村民看來,這裡並不是「雨姐」的家。
本溪市本溪縣磨石峪村 村民:就拍段子上來,平時不在這。她就不是我們這村的。徒弟哪兒的都有,有黑龍江那邊的。總有很多人過來拜師,有的收有的不收。
「雨姐」的徒弟們也在村裡租了民房,專門用來拍攝短視頻和直播。在村民看來,這些人並不是在記錄農村生活而是在表演農村生活。
本溪市本溪縣磨石峪村 村民:拍得相當專業了,老專業了。你想我們隨便買塊豆腐,不行,一遍一遍地錄,完事兒再合成。
從開始的好奇到後來見怪不怪,村民們已經習慣了看這些網紅們拿著劇本表演著農村生活。
本溪市本溪縣磨石峪村 村民:「東北雨姐」給我說,她慢慢地會做豆腐泡了,會做豆腐乾了,慢慢地要開廠子了,像劇情似的。
疑點三:「東北雨姐」註冊20多家公司有何用?
人們喜歡樸實真誠的大姐、喜歡充滿煙火氣的鄉村生活,這些在「東北雨姐」團隊看來就是流量密碼。記者在調查中還發現「東北雨姐」夫婦名下註冊了很多公司。第三個疑點,作為網路主播,直播帶貨註冊這麼多公司又有什麼作用呢?從拍視頻到直播帶貨,再到註冊多家公司,「東北雨姐」的「商業帝國」背後有著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
通過公開的工商註冊信息,記者查到「東北雨姐」夫婦實際控制的公司有20多家。除了一個註冊資金300萬元的「遼寧雨姐電商直播孵化基地有限公司」之外,大多數公司都是註冊資金10萬元的小微企業。那麼,直播帶貨為什麼要註冊這麼多公司呢?記者採訪了曾經負責某頭部主播公關業務的業內人士,在她看來這種操作在大網紅那裡很常見。
直播電商業內人士:這樣的話就是能夠占每個公司的減稅額,合起來的話就好弄了。
為了活躍經濟鼓勵創業,從國家到各地都有很多針對小微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一些大網紅就通過大量的小微企業與不同廠家簽訂帶貨合同,將大合同化整為零,從而達到避稅的目的。
大網紅髮展積累到一定粉絲量之後,就會孵化更多新的網紅,來擴大帶貨量。這個時候這些註冊的小公司就發揮出另外一功能。
直播電商業內人士:一集團下面很多公司,那麼做是分擔風險。
為了把2000多萬粉絲潛在的巨大商業價值變現,「東北雨姐」團隊精心打造了一個商業網,但這一切的努力,在問題「紅薯粉」暴露之後成了泡影。
專家解讀:主播帶貨頻「翻車」,根源在哪?
網路主播售假問題為何頻繁發生?商品出現問題,這些帶貨的主播應當承擔怎樣的責任?對其處罰是否到位?又應該如何規範?來聽聽專家的解讀。
近期,直播帶貨問題頻出,尤其是頭部主播屢屢「翻車」。專家認為,根本原因在於,現行法律對於直播帶貨這種新型商業模式的規定不夠明晰。
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 陳音江:直播間里的宣傳是宣傳還是廣告,並沒有明確認定。我們現在的法律法規里,如果在直播間中構成商業廣告的,按廣告法進行規制,但是什麼樣的情況下構成商業廣告,並沒有明確規定。
專家認為,網路主播的身份在廣告代言人與銷售者之間模糊不清,導致責任難以劃分。另外,頭部主播的巨大流量和帶貨效應讓他們在商業中佔據重要位置,一旦出現售假,涉及的範圍更廣,危害性也較大,更需要進一步規範。
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 陳音江:具有大量流量的網紅、明星要不要承擔特殊的責任。實際上網紅和明星,他就應當承擔跟他的流量、影響相匹配的責任,但是現在法律上並沒有專門去規定粉絲、流量達到多少就要承擔更多的責任。
專家提出,將來對於這類大流量的網路主播,在責任設定上要進行合理規範。對於直播平台來說,不能僅在問題曝光後才進行處理,而要從根源上對頭部主播的行為進行有效監督和約束。
近5年直播電商投訴舉報增幅高達47.1倍
有數據顯示,最近5年,直播電商市場規模增長10.5倍。同時,投訴舉報的增幅高達47.1倍。直播間里的消費者,如何才能更好地維護自身權益呢?
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 陳音江:一旦監管部門調查認定,網路主播確實是存在虛假宣傳行為的,消費者可以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要求價款3倍的賠償,賠償金額不足500塊錢的,最少按500塊錢來計算。
專家介紹,如果銷售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消費者可以申請價款10倍的賠償,賠償金額不足1000元的按1000元來計算。
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 陳音江:消費者可以收集好相關的證據,比如購買記錄、產品宣傳的情況。如果拒絕賠償的,消費者可以向消費者協會或者市場監管部門投訴,請求調解解決。如果通過調解還不能解決的,消費者還可以通過申請仲裁或者到法院起訴的方式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專家提醒消費者,發現網路售假情況,要向銷售者所在地的消費者協會或者市場監管部門投訴,如果發生消費爭議,直播營銷平台經營者應當根據消費者的要求提供直播間運營者、直播營銷人員相關信息以及相關經營活動記錄等必要信息。
來源:央視新聞
報料、維權通道:應用市場下載「晨視頻」客戶端,搜索「幫忙」一鍵直達;或微信添加報料客服:xxcbcsp;或撥打熱線0731-85571188。如需內容合作,請撥打政企服務專席19176699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