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4日,陽江市江城區龍津路,每逢中秋,李氏家族檔口售賣的糖雞特別受歡迎,小朋友們買下糖雞又可以拿來玩,又可以當糖吃。
廣東人愛吃雞,那是全國人民都知道的秘密。不過,有一隻「雞」,只在陽江的中秋節期間才會出現,不管男女老少,都紛紛爭先搶購——它就是糖雞。
9月14日,中秋假期前一天,陽江下著濛濛細雨,李氏家族的檔口前圍著等待糖雞出爐的顧客。到了下雨天,糖雞就得「入爐」,放入密封的鋼架里,底下用炭火燒,通過熱氣脫掉水分。
什麼是糖雞?糖雞是陽江當地傳統的中秋賞月吉祥物,也承載著許多「老陽江」兒時的記憶。「老陽江」關女士冒著雨來到檔口買糖雞,「我們買糖雞,追求的是一種情懷。小的時候,爸爸騎著單車搭我去買糖雞,我總捨不得馬上吃掉,一定要留到中秋節當天再打開。爸爸不在了,但我還會夢見這個溫馨的畫面。糖雞很好吃,回憶也很美好」。
糖雞看起來用料簡單,只有白糖和食用色素,但整個製作過程全靠老師傅一雙巧手掌握火候把控質量,憑藉這門精湛技藝,2022年,陽江糖雞製作技藝入選了陽江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我們家族從清末開始製作糖雞,至今有150年余年的歷史。最初,我的祖輩是糕餅製作師傅。」80後李澗在檔口負責糖雞的晾曬、整理和銷售。據她介紹,檔口每年只在中秋節賣糖雞,清明節賣冰花糕。李氏家族的糖雞製作技藝已傳承至第四代,由李氏家族5兄弟共同經營製作,每人都有固定負責的製作崗位,李澗的兩個叔叔李萬榮和李萬文是主要的製作手藝人,晚輩們都跟著在一旁協助。
「糖雞的造型主要以傳統的雄雞、麒麟為主,後續我們還增加了鯉魚、十二生肖。顏色有紅色、橙色、黃色等,寓意著生活紅火,喜慶吉祥。」李澗說,製作糖雞的模具有一部分是祖上傳下來的,後來根據街坊的喜愛開始創作新模具。「上世紀90年代,我們把銷售地點固定在了龍津路,20多年來,糖雞都是當天製作當天銷售,還可以讓顧客親手嘗試製作。過去賣5分錢一隻,如今根據糖雞不同的尺寸,單價在3元—50元不等」。
」製作糖雞,得先熬製糖漿,大約45分鐘,倒入模具後冷卻約20分鐘,再晾晒乾。」李澗說,每年都是八月初十開始擺檔口,八月十五晚上8點收市。「好賣,假期很累也很快樂,年年都賣出上萬隻。」
熬製糖膠的小鍋咕嘟咕嘟冒著熱氣,8層高的鋼架上每層都放置了一屜正在晾曬的糖雞,檔口外絡繹不絕的顧客,店裡忙得不亦樂乎。談及爆火的糖雞,李澗說:「『老陽江』買糖雞是因為文化習俗,年輕人過來要拍照打卡,小朋友邊吃邊玩,更多的是對非遺技藝的了解和參與。」
#我是行動者
采寫:南都記者 高永佳
攝影:南都拍客 關巧明
碼上閱讀 點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