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的時候,中國已經在科技領域反制了美國。現在大家又把焦點放到了中美的金融戰領域。
我之前就和大家說過,中美之間的金融戰和貿易戰以及科技戰,未來3到5年乃至更長的時間都不會結束。
多家美國頂級投資銀行已紛紛預測並下調了中國未來25年的GDP增長率,預計該數字將大致維持在4%左右,甚至可能更低,若美國的外交政策力度加強,則中國的GDP增長率預測值可能會進一步下滑。美國此舉的目的在於通過對外釋放信號,為其美元降息政策預留更多空間,即讓美元的利率水平與中國GDP的增長速度保持相對一致。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美國未來幾年的政策,都會圍繞中國的發展來制定!說白了就是美國已然將中國當作了第一競爭對手。
按照特朗普之前的表態,特朗普若對中國商品加征60%關稅,機械、電子設備、紡織品、傢具、家電等主要出口品類受衝擊。
說白了就是特朗普團隊還在強調所謂的美國優先原則,為了實現這些目標,主要手段是實施減稅政策。例如,通過大幅減稅來促進位造業回歸美國,從而降低國內製造業的生產成本,減少企業將生產線轉移到海外的動力。
不要說什麼美聯儲的獨立性,在特朗普面前獨立性都是可以更改的,更別說三權合一的特朗普。
美聯儲之前之所以遲遲沒有開啟第二輪降息,就是因為鮑威爾知道特朗普會再度入主白宮,所以把降息計劃又往後推遲了。
隨著美聯儲進一步降息後,美元貶值已是勢在必行了。中國持有大量美元資產,人民幣升值可能會降低這些資產相對於人民幣的價值。對於那些以美元計價的外債,人民幣升值意味著需要更多的人民幣來償還同等美元金額的債務,從而增加了債務負擔。
所以這時候中國應該怎麼做呢?我個人認為,為了維持出口競爭力,我國可能會採取三項關鍵措施:一是主動調整人民幣匯率,使其貶值;二是進一步下調利率,以降低出口製造業企業的運營成本;三是加大財政刺激政策的力度,並且這部分資金也將用於支持房地產市場的發展。
馬上要年底了,各種出口企業到了年末要給工人結工資,供應商結貨款的時間,這時候至少有一大堆正經結匯的出口企業會賣出美元。
這也就很好的解釋了,前幾天中國央行為什麼又大手筆增持了黃金。因為我們想到的問題,其實央行早就想到了。
怎麼說呢?全世界跟美國做生意的最多,對美貿易都是順差的多,所以美國輸出美元最多。
同時美國還是金融開放市場,貨幣自由兌換進出。如此才使得美元成為了國際主流貨幣。
在這一過程中,美國人搞出來的美元不過就是廢紙一張,但卻能從其他國家換到實物。美國明明是賺了便宜還賣乖,認為很多國家是依靠美國生存,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加拿大。
以前我們都愛講美元霸權,但未來就不會存在這種說法了。為什麼呢?因為石油可以用英鎊歐元日元結算啊,現在人民幣也行。沙特阿美都同意人民幣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