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女士臉部紅腫。受訪者供圖
近日,武漢的胡女士向紅星新聞記者反映,今年3月底,她在當地一家美容店打了「水光針」後臉部紅腫、脫皮,最近發現此前打的並非水光針,而是「凍乾粉」,且該美容店並無醫美資質。
6月8日,涉事美容店店長回應紅星新聞記者,該店為生活美容店,的確沒有醫美資質,但也未給胡女士打過水光針。「我們是通過水光的名義,吸引客戶過來體驗生活美容項目,只是溝通方式上存在問題。」
胡女士告訴紅星新聞記者,近日,她去店裡要求退還會員卡的餘額時遭到拒絕,隨後與對方發生口角。當天,胡女士撥打12315熱線進行了投訴。
消費者:
約的水光針,打的卻是「凍乾粉」
6月8日,胡女士告訴紅星新聞記者,2024年2月,她在武漢漢街一家名叫「向內」的美容店充了5000元的美容卡和6000多元的水光針年卡,之後幾乎每周都會去店裡做美容。
「我開會員前核實了店子具備醫美資質,可以打水光。」胡女士說,「最近回過頭才發現,這家店在今年2月更換了經營主體,店名變更為『花澗如詩』。」記者注意到,花澗如詩(漢街skp店)在網路平台上的品牌簡介顯示:花澗如詩是雪植萃控股旗下的大型生美(生活美容)連鎖體驗門店。
「今年3月,他們約我過去打水光,打完後我的臉出現紅腫、脫皮。找醫生看了之後說是金屬過敏。」胡女士說,「我之前在其他美容院打過水光,沒有這些癥狀。出於擔心,我一直追問他們到底打的是什麼水光,最後被告知打的是他們自己公司做的產品,叫『凍乾粉』。也就是說打的並不是水光針,這個情況在給我進行注射之前並沒有告知。」
▲胡女士與花澗如詩(漢街skp店)工作人員的聊天記錄
胡女士提供的她與花澗如詩(漢街skp店)工作人員的聊天記錄顯示,3月30日,工作人員對胡女士表示,「明天做水光」。4月2日,工作人員給胡女士發送了此前做過的產品的照片,名稱為「雪植萃美肌煥活套裝」,包括「美肌煥活凍乾粉」等。
店方:
確無醫美資質,做的是生活美容項目
胡女士稱,近日,她再次約水光針的時候,被店裡告知需要去另外一家距離較遠的美容診所做。
「這讓我更加懷疑了,他們店子如果不能打水光針,那我上次打的水光針不就是違規操作嗎?」胡女士說,「看了營業執照後,發現他們並沒有做醫美的資質。」
記者檢索發現,花澗如詩(漢街skp店)上傳在網路平台上的營業執照顯示,其資質類型為個體工商戶,註冊日期為2025年2月18日。經營範圍的許可項目為生活美容服務;一般項目包括食品銷售、化妝品零售、第一類醫療器械銷售等。
6月8日,紅星新聞記者聯繫花澗如詩(漢街skp店)了解相關情況,店長熊女士表示,該店是生活美容店,的確沒有醫美資質,醫美項目由品牌旗下有資質的醫院做。
「但我們本來就沒有跟胡女士做醫美,美容師約她的時候說的是水光,但到店後做的時候告訴過她不是水光。」胡女士說,「我們只是通過水光的名義,吸引客戶過來體驗生活美容項目。」記者追問,此種情形是否存在虛假宣傳、誤導客戶的問題?熊女士稱,「只是美容師的邀約和溝通方式存在問題。」
對此,胡女士對記者表示,她當時到店後,店方也未明確告知打的不是水光針。
胡女士表示,6月6日,她去店裡要求退還會員卡的餘額時,遭到拒絕並與對方發生口角。當天,胡女士撥打12315熱線進行了投訴,相關部門正在處理中。
國家葯監局明確水光針為iii類醫療器械
注射須在有資質的醫療機構內執行
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早在2022年,國家葯監局就發布了「關於調整《醫療器械分類目錄》部分內容」的公告,對於27類醫療器械分類目錄有了重新調整。其中,對部分醫療美容用品目錄作出了重大調整。《目錄》明確,作為「水光針」主要成分的注射用透明質酸鈉(俗稱玻尿酸)溶液,用於注射到真皮層,主要通過所含透明質酸鈉等材料的保濕、補水等作用,改善皮膚狀態,按照Ⅲ類醫療器械監管。
據深圳市疾控中心公眾號發布的科普文章介紹,水光針的專業名稱叫做中胚層療法,即通過注射將需要的營養物質注射到緊貼表皮下的真皮層。標準的水光針是使用負壓針將美容成分注射至真皮層,真正起作用的仍是其注射的藥物,如玻尿酸用來補水、膠原蛋白用於填充、肉毒素用於除皺等。
「水光針注射雖然採用的是微小針頭,但也並非對皮膚毫無傷害。因其需要通過刺穿皮膚的方式,讓營養物質滲入皮膚,存在皮膚感染、皮膚過敏反應、疼痛及出血等風險。」上述文章提醒。
文章表示,由於水光針項目屬於破皮類醫療行為,具有創傷性,因此國家對其有嚴格的監管,國家葯監局已將水光項目列入Ⅲ類醫療器械,水光項目的注射必須要在有相關資質的醫療機構內執行。醫療美容經營機構需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且診療科目含「醫療美容科」。
紅星新聞記者 胡閑鶴
編輯 潘莉 責編 李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