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注意力資源更多引向那些關乎國是的話題,讓輿論場中的人在關心國計民生上同頻共振。
苦笑著說自己「掛了三條熱搜」的雷軍,又上熱搜了。據媒體3月9日報道,雷軍微笑著婉拒了記者的採訪邀約,稱「我真的不能接受採訪了,又掛了三條熱搜了」。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形容雷軍的輿論境遇,最確切的也許就是「樹欲靜而風不止」:雷軍是那棵「樹」,社會關注是那股「風」。從傳播角度看,自帶熱搜體質的雷軍成了全國兩會熱點人物,本不奇怪。畢竟「雷學」出圈以來,雷軍就被「焊」在了科技圈頂流的位置上——據統計,他曾創下單月上31次熱搜的紀錄。
如今,雷軍的輿論熱度又延續到了全國兩會上:從成為首個亮相「代表通道」的企業家,到回應「去年國慶期間ai雷軍罵了8天」,再到採訪時連說15句「謝謝」、表示「不能接受採訪」……他成了熱度和流量的焦點。
需要強調的是,全國兩會是參政議政的重要平台,涉及兩會的議題傳播,追求「價值邏輯」是核心,這樣才能更多將社會注意力資源引向那些關乎國是的話題,讓輿論場中的人在關心國計民生上同頻共振。
社會注意力資源本身存在冷熱不均,普通人對一些更具知名度熱點人物和衍生話題更關注。在注意力資源總量恆定的情況下,另一些代表委員的建言可能就在輿論的「頻域掩蔽效應」中,難以被充分關注。這就要求各個環節共同努力,更多地以公共價值為錨點。
就今年全國兩會來說,許多代表委員的聲音都極具價值,許多意見建議也頗具建設性,輿論關注也將視線投向代表委員群體,發掘出了不少建言獻策的好點子、參政議政的好故事,雷軍及其建議就是其中之一。
要看到,雷軍這次帶來了加快推進自動駕駛量產、優化新能源汽車號牌設計、加強「ai換臉擬聲」違法侵權重災區治理等建議,它們的價值遠高過「雷總怕熱搜」之類的玩梗。在「去花絮化」的視角中,這些建議也理應激起更多嚴肅認真的討論。
不管是不是知名代表委員,有公共價值的意見都該被人們關注到,而不只是在「梗」的追逐中被冷落。事實上,「兩會熱搜」偏愛雷軍,對他本人未嘗不是裹挾。雷軍本人拒絕採訪,不失為「人間清醒」——對於雷軍頻上熱搜,有些網友就表示已陷入審美疲勞。而因與雷軍同框被帶火的海爾總裁周雲傑,也坦言自己不想當「網紅」,希望借互聯網的平台和消費者進行溝通與交流。對於這份被網路建立起的「主配角關係」,是否契合當事人所需,要打個問號。
全國兩會語境下,當著力形成「公共價值先於熱點流量」的基本共識,讓注意力資源真正跟著公共價值走,才能取得多元與平衡,也更好地達到最大化參政議政效果的目的。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佘宗明
編輯 趙瑜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