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資本局2月10日消息,近日,穎通控股有限公司(下稱「穎通控股」)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
憑藉擁有愛馬仕、范思哲、梵克雅寶等眾多奢侈品大牌的香水經營權,穎通控股在近年來營收、凈利潤雙增,其在2024財年上半年的營業收入超過10億元。不過,由於穎通控股自有品牌的營收佔比不足1%,國際品牌授權為主的模式也讓穎通控股面臨分銷協議到期的風險。
紅星資本局注意到,穎通控股來自線上渠道的收入佔比在近年來不斷降低,其自營的線下門店/專櫃數量也在減少。福建華策品牌定位諮詢創始人詹軍豪指出,大客戶因滯銷退回的商品總額在近兩年有所增加,反映出穎通控股存在著一定的滯銷跡象。

資料配圖 圖據圖蟲創意
去年曾遞表失敗
2024年7月,穎通控股就曾向港交所遞表,後因招股書失效,如今再次遞表。
招股書顯示,穎通控股產品包括香水、彩妝、護膚品、個人護理產品、眼鏡及家居香氛。穎通控股銷售的產品主要來自歐洲、日本及美國的品牌授權商。截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穎通控股管理的外部品牌總數為66個,包括Hermès(愛馬仕)、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寶)、Chopard(蕭邦)、Albion(澳爾濱)及Laura Mercier(羅拉瑪希)等。截至2024年9月底,穎通控股產品於超過100個自身經營的線下POS及超過7500個由零售商客戶經營的POS出售。
財務方面,截至2022年3月31日、2023年3月31日及2024年3月31日(下稱報告期內),穎通控股的營收分別為16.75億元、16.99億元、18.64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71億元、1.73億元、2.07億元。
2024財年上半年(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個月),穎通控股的營收為10.64億元,2023財年同期為9.32億元;凈利潤為1.16億元,2023財年同期為9610萬元。
細分來看,穎通控股的營收主要來自香水業務。報告期內及2024財年上半年,香水在穎通控股的營收佔比分別為89.3%、88.5%、81.7%、83.1%。穎通控股管理及銷售各種價位的香水,包括入門高端香水(價格為每50毫升599元或以下)、高端香水(價格介乎每50毫升600元至1199元)及奢侈香水(價格為每50毫升1200元或以上)。
報告期內及2024財年上半年,穎通控股香水的平均售價分別為201.2元、215.6元、216.0元及225.2元。穎通控股稱,香水的平均售價增加主要是由於公司所售的香水(一般介乎1000元至2000元)中建議零售價相對較高的香水的比例於往績記錄期間內增加所致。
自有品牌營收佔比不足1%
雖然近年來公司營收、凈利潤持續雙增,但穎通控股主要做的是品牌管理工作,以品牌授權為主。穎通控股稱:「一級授權經營商無法保有品牌商的授權,我們未能維持或重續與彼等的關係⋯⋯均可能對我們的業務、經營業績及前景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2022年12月,穎通控股與一家奢侈品牌的授權商協議到期,而當期(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有關協議)通過分銷這一品牌,穎通控股獲得的收入達4.25億元,占當年公司總收入的25.5%。穎通控股稱,未續約主要是因為該品牌授權商決定自行在中國經營。
另一方面,穎通控股目前只管理一個自有品牌Santa Monica。1999年,穎通控股開始以Santa Monica品牌提供眼鏡。截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穎通控股以Santa Monica品牌提供三類眼鏡。此外,2022年,穎通控股以Santa Monica品牌推出五款香水,該等香水通常被視為入門級高端香水。

截圖自招股書
報告期內及2024財年上半年,Santa Monica產品產生的收入分別為約100萬元、530萬元、170萬元、650萬元,分別占同期收入的0.1%、0.3%、0.9%、0.6%。因此,穎通控股自有品牌的營收佔比較低。
詹軍豪告訴紅星資本局,依賴授權品牌會使穎通控股陷入戰略被動,一旦授權關係破裂,穎通控股將失去重要市場支撐,影響業績穩定;同時,缺乏自有品牌支撐,將限制公司戰略調整和多元化發展能力。
此次IPO,穎通控股目的之一就是發力自有品牌。穎通控股表示,此次IPO募集的資金,除了用於收購或投資外部品牌、開發和擴展自營零售渠道等,還將用來發展自有品牌,增強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
不過,穎通控股仍然面臨眾多競爭對手。近年來香水市場湧現了很多國產品牌,如RE調香室、觀夏、聞獻。其中,觀夏2023年營收超過1億元,觀夏母公司北京廣宜科技有限公司已獲得了來自真格基金、紅杉中國、美次方投資等的三輪融資,國產香水也會加大穎通控股自有品牌崛起的難度。
線上渠道營收佔比下滑
大客戶退回商品總額增加
穎通控股的銷售渠道共有四種,分為直銷渠道、零售商渠道、分銷渠道和其他渠道。
其中,直銷渠道分為網店和線下門店/專櫃。報告期內,網店的營收佔比分別為10%、7.3%、6.8%,收入分別為1.67億元、1.24億元、1.26億元。2023財年收入雖有所回升,但近兩年表現已不及2021財年。
報告期內,零售商渠道中線上零售商的營收佔比分別為22.2%、21.0%、17.6%,收入分別為3.72億元、3.56億元、3.28億元,已連續兩年下滑;分銷商渠道中線上分銷商的營收佔比分別為15.3%、15.0%、11.6%,收入分別為2.56億元、2.55億元、2.16億元,仍然連續兩年下滑。

截圖自招股書
隨著線上渠道銷售下滑,穎通控股選擇深耕線下渠道。報告期內,穎通控股來自三大線下渠道的收入整體呈上漲態勢。不過,近些年穎通控股自營的線下門店/專櫃數量在減少。
2021年和2022年,穎通控股分別關閉了3家和20家(或約4.0%和23.0%)線下門店/專櫃。穎通控股解釋稱,這主要是由於公司的管理團隊關閉了表現不佳的線下門店/專櫃。2023年,穎通控股沒有披露關閉自營線下門店的比例。
另外,穎通控股對少數大客戶設有特殊的產品退貨政策,允許其根據協定的條款及條件退回滯銷產品,滯銷產品通常指大客戶無法在一定期間內(一般介乎兩至六個月)達成其銷售目標的產品。報告期內,享受該等特殊產品退貨政策的大客戶所得收入分別佔總收入的7.7%、5.5%、6.3%,該等大客戶因非缺陷原因退回的產品總值分別為470萬元、690萬元、590萬元。因此,近兩年因滯銷退回的商品總額較此前有所增加。
詹軍豪認為,從數據來看,穎通控股存在一定的滯銷跡象,關閉門店、存貨積壓及大客戶退貨增加均表明其銷售不暢,這會影響公司資金流轉和盈利能力,迫使其調整戰略,如優化庫存管理、加強品牌營銷等,以應對市場變化。
紅星新聞記者 俞瑤 曾漢
編輯 楊程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