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當地時間11月14日的消息稱,一條鑽石項鏈的拍賣,引發了網路上的極大關注,因為這條由共計300克拉組成的項鏈頗具傳奇色彩。
普遍認為,它是將法國的路易十六王后送上斷頭台的「導火索」,儘管後來證實,瑪麗·安托瓦內特在這件事情上受到了冤枉。
據悉,這條項鏈是在18世紀被製作出來的,由500多顆產於印度的「戈爾康達鑽石」組成,那是世界上最稀有和最優質的鑽石之一。
項鏈採用精緻的圍巾式設計和華麗的流蘇,是喬治亞式奢華的典型體現。按照蘇富比拍賣行的說法,它展示了那個時代珠寶的「奢華和多功能性」特徵。
據悉,最初這條項鏈由近650顆鑽石組成,總重量更是達到了2800克拉,但之後被分批出售了,而其他的部分還沒有出現在珠寶市場上。
項鏈在拍賣前的估價為180萬美元到280萬美元,最終經過7分鐘的競拍,由一位通過電話參與拍賣的女士購得,最終成交價為480萬美元(約3500萬rmb)。
按照蘇富比珠寶部主席安德烈斯·懷特·科雷爾的說法,這位女士在得到這條鑽石項鏈後非常高興。「她顯然是有所準備的,並且一定要拿到手。」
而在科雷爾看來,競拍者對這條項鏈的興趣,不僅是因為它的外觀,也和與之相關的歷史有很大的關係。畢竟瑪麗·安托瓦內特是一個極具話題性的歷史名人,毀譽參半,卻也讓很多人為其著迷。
那麼這條項鏈是怎樣把一代美後送上斷頭台的呢?
按照凡爾賽宮的記載,「鑽石項鏈事件」始於法國珠寶商打造的一條近2800克拉的奢華項鏈,這條項鏈價格昂貴,無法出售,珠寶商將其分成小塊。消息隨即傳遍了巴黎的大街小巷,成為坊間熱議的話題。不久一位名叫讓娜·德拉莫特的貴婦,聲稱自己是瑪麗·安托瓦內特的朋友,受到王后的委託買下這條項鏈,她還向珠寶商承諾稍後再付款。
珠寶商對王后購買項鏈這件事信以為真,但遲遲沒有收到貨款讓他心生怨念,進而將事情傳播了出去,大致就是王后強取豪奪了。儘管後來證明了瑪麗·安托瓦內特是無辜的,但公眾對她的印象已經一落千丈,進而也加速將其送上了斷頭台。
之後這條鑽石項鏈就下落不明了,後來到了英國王室成員安格爾西女侯爵的手中。她本人在1937年佩戴過,後來她的兒媳雪莉·摩根在1953年參加伊麗莎白二世加冕禮的時候佩戴過。
而雪莉佩戴這條項鏈的照片,也成為了一張較為經典的照片。
在之後這條項鏈於1959年於倫敦進行了展出,之後就不知所蹤了,據說是被一位亞洲人收藏了。而直到最近,這條項鏈又重新出現了,在多個大城市進行了巡展,而目的就是為了將其拍出好價格。
事實上,和瑪麗·安托瓦內特有關的珠寶,向來是拍賣市場的「搶手貨」,一顆以超大珍珠為主角的項鏈墜,曾拍出過4200萬美元的高價,進而也打破了天然珍珠的拍賣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