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
81歲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退休教授潘仲英
圓滿完成合肥馬拉松。
這是他完賽的
第74場全程馬拉松賽。
潘仲英教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園內長跑。記者柯立 攝
「安全完賽!
運動手錶上顯示
我5小時21分48秒
跑了42.48公里。」
完賽後,
他給長江日報記者發來信息。
他說:
「家鄉武漢的馬拉松賽道最美,
我希望能夠成為
武漢馬拉松的永久跑者。」
66歲開始系統性練習長跑
潘仲英是武漢人,在武昌實驗中學讀書時,就養成了良好的運動習慣,高三時跳高跳過1.55米,獲得國家三級運動員證書。
1962年,他考進武漢大學物理系。大學時他常到東湖游泳,曾經三次橫渡長江。
11月8日,潘仲英教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園內接受長江日報記者採訪。記者柯立 攝
武大畢業後,他先後到江西、河南等地工作,1995年調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任教,直至退休。
真正開始系統性練習長跑時,他已經66歲了。當時,在斯坦福研究所完成博士後的女兒回國,喜歡馬拉松的她帶著父親一起跑,從5公里到10公里……逐漸加碼。
2010年,女兒為他報名繞十三陵水庫的10公里長跑賽,並陪他一同參賽。當年10月,父女二人冒雨跑完他的第一次馬拉松——北京馬拉松。
他說:「當天下大雨,我從天安門一直跑到鳥巢……最終以5小時10分33秒完賽,我和女兒同時到達終點,當我停下走路時,猶如踩在棉花上,欣喜之情驅走了渾身的疲憊。」
如今已是中國科學院博士生導師的女兒,和父親一起參加了11次北京馬拉松。在他們的影響下,潘仲英大哥的4個孩子中,有3個也開始跑馬拉松。
「希望能夠成為漢馬的永久跑者」
從2010年開始,潘仲英每年都會參加馬拉松比賽,頻繁時一年要跑八九場,足跡遍布全國很多地方,還曾遠赴北非摩洛哥馬拉喀什和美國波士頓參賽。
跑步和跑馬拉松,已從潘老的興趣愛好逐漸成為生活習慣。除了外出參賽,他每天上午8時要在北航校內跑7公里至10公里,然後做拉伸,再到操場外的體育器材上鍛煉,大約10時之後回家,看書、鑽研,有時提筆寫作。
2018年,潘仲英完成武漢馬拉松。
14年來,潘仲英輾轉各地完成74場馬拉松。他說,武漢馬拉松的賽道風景優美,武漢馬拉松的賽道和賽事組織水平都是國際一流。他曾多次報名參加武漢馬拉松,2018年通過公益慈善名額才報上漢馬。
潘仲英把自己跑過武漢長江大橋的鏡頭設為微信頭像,對回到故鄉參賽回味無窮:「漢馬的賽道特別好,武漢三鎮的精華都跑到了。尤其是武漢長江大橋的3公里上坡,跑起來有挑戰性,儘管是上坡,但我跑得還挺有勁的;然後經過武漢大學,圍著東湖跑大半圈。這個賽道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可以說是最美賽道。」
2018年參加武漢馬拉松,潘仲英跑上武漢長江大橋。
他說:「武漢是我的故鄉,今後的漢馬我希望能夠經常參加,我每一年都會報名,希望能夠成為武漢馬拉松的永久跑者。」
計划出版
《安全無傷地跑過90歲》
今年10月27日,潘仲英和女兒共同參加了首屆海淀馬拉松。快到終點衝刺時,他沒有降速,一下子沒踩穩,往前摔倒正好過終點,眼鏡腳把眼角戳破兩個口子,送到醫院縫了6針。
潘老感慨:「在疲勞狀況下,寧可慢一點,不要強撐著,爭那幾秒鐘,結果引起不必要的傷害。這件事讓我深刻體會到,做任何事情不能夠超過自己的承受能力。」
馬拉松被一般人視為極限運動,他送給跑友8個字:安全、無傷、健康、快樂。安全主要是心血管心臟的安全,防止猝死,無傷主要是膝關節的無傷,膝關節損壞不可逆轉。
他遇到很多70歲以上的高齡跑友,因為膝關節問題告別長跑,跑過80歲的寥寥無幾。運動中的潘仲英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很多,他說,科學地堅持合理的運動,掌握好分寸,會延緩衰老的速度。
最近,已有出版社向他約稿,計划出版《安全無傷地跑過90歲》介紹他的科學跑步理念,尤其是跑步安全、防猝死以及膝關節的修復。
駐京記者| 柯立
通訊員| 李娟娟
編輯| 余夢菲
校對| 彭艷
長江日報出品 | 轉載請註明出處
長江日報送福利
長江日報又來寵粉了!
這次我們為粉絲精心準備了
長江日報筆記本禮盒
及手機支架
參與方式:
①在長江日報微信公眾號推送的每篇文章下點擊「贊」和「分享」;
②每周「點贊」「分享」總量前5名的粉絲將獲得好禮1份,共計10份(每周「點贊」前5名,每人獲得長江日報筆記本禮盒一個;每周「分享」前5名,每人獲得手機支架一個)。
獲獎名單將於每周四在長江日報微信推文下公布,數據由長江日報後台自動統計。
【來源:長江日報】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