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經濟日報、科技日報、工人日報等中央媒體聚焦濱城,報道了營商環境看天津丨濱海新區:小小「電子檢查證」護航企業實現效能「大提升」;國家管網天津lng順利接卸冬季保供「首船」;天津援青工作著力走深走實;全國首單帆船保稅經營性租賃業務在津完成;天津otc天開科創專板啟動 首批企業入板;天津港風力發電累計突破2億千瓦時;中新天津生態城點燃園區發展數智引擎;強產業 穩投資 促消費——天津生產消費一線走訪見聞等內容。
人民日報
11月7日,人民網報道《營商環境看天津丨濱海新區:小小「電子檢查證」護航企業實現效能「大提升」》。「您好,我們是濱海新區市場監管局、應急管理局和人社局的執法人員,這是我們的執法證和本次檢查任務的『電子檢查證』,根據年度檢查計劃,對你單位開展聯合檢查……」日前,濱海新區聯合執法檢查組到某石化公司開展現場檢查。
新華社
11月3日,新華社客戶端報道《國家管網天津lng順利接卸冬季保供「首船」》。11月2日,一艘滿載6.86萬噸液化天然氣船舶「艾倫」號在國家管網天津lng接收站順利完成接卸。該船是天津lng今年接卸的第45艘船舶,也是今年冬季保供季接卸的「首船」。
11月7日,新華社客戶端報道《天津援青工作著力走深走實》。對口支援工作將天津市濱海新區與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兩地人民的心緊緊相連。十四年來,天津援青指揮部立足「黃南所需、天津所能」,持續探索、開拓、耕耘、創新,累計投入資金18.51億元,實施項目567個。
11月7日,《新華每日電訊》第5版刊發《強產業 穩投資 促消費——天津生產消費一線走訪見聞》。諾和諾德生產基地等項目開工建設,天開高教園等創新載體吸引科創項目加速集聚……聚焦新動能,前三季度天津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增長6.4%,較去年全年提高5.9個百分點。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1.6%。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
11月4日,央廣網客戶端報道《全國首單帆船保稅經營性租賃業務在津完成》。日前,天津東疆綜合保稅區完成了「頓悟時刻」帆船保稅經營性租賃業務,該業務是全國首單,也是保稅租賃業務模式首次在帆船領域的探索實踐,填補了天津在該領域空白,也為繁榮航海文化旅遊產業打開了新的大門。
11月6日,央廣網報道《天津otc天開科創專板啟動 首批企業入板》。日前,天開園管委會會同天津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天津濱海櫃檯交易市場(天津otc)等有關單位,設立天津otc天開科創專板,旨在紮實推進天開園建設,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科研成果孵化器、科創服務生態圈,加快培育天開園上市潛力企業。11月4日,天開科創專板啟動暨首批企業掛牌儀式活動成功舉行,費曼動力、鍊石網路等首批企業入板。
經濟日報
11月2日,經濟日報客戶端報道《天津港風力發電累計突破2億千瓦時》。10月30日,記者從天津港集團了解到,天津港綠色港口建設迎來新跨越,從2021年12月第一台設備併網開始至今,天津港風力發電累計突破2億千瓦時,可滿足260台岸橋一年以上的用能需求。
科技日報
11月4日,中國科技網報道《中新天津生態城點燃園區發展數智引擎》。近年來,中新天津生態城重點發展軟體產業,建設天津軟體園就是其中的案例之一。中新天津生態城重點圍繞智慧城市建設、數據交易、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等方向,推進軟體產業發展,形成了包括應用軟體等在內的智能科技產業鏈。截至目前,中新天津生態城已集聚軟體企業350餘家,註冊資金規模約100億元。
工人日報
11月6日,《工人日報》第4版刊發《強產業 穩投資 促消費——天津生產消費一線走訪見聞》。諾和諾德生產基地等項目開工建設,天開高教園等創新載體吸引科創項目加速集聚……聚焦新動能,前三季度天津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增長6.4%,較去年全年提高5.9個百分點。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1.6%。
轉載須註明來源濱海發布
喜歡這篇推送,點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