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張秀娟
天氣一不小心降落到15℃,秋高氣爽的季節,正是「撿秋」的好時節!
近日,#撿秋似開盲盒驚喜又解壓##撿秋是i人秋天的充電方式#等話題登上微博熱搜,引發不少人關注。極目新聞記者觀察到,不少市民將在公園、山上、路邊撿拾的樹葉、果實、蘑菇等搜集起來,做成科普帖子發布在自己的社交賬號上。
市民李女士稱:「在撿拾的過程中,很多植物不認識,但有種跟自然互動的感覺,很解壓,很治癒。」也有市民為了帶孩子深度體驗秋天,自願付費參加研學活動,價格從66元至328元不等。
市民「撿秋」成果(受訪者供圖)
業內專家表示,「撿秋」運動的流行,反映了人們對於自然親近、精神放鬆以及創造性表達的需求。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人們面臨著各種壓力,而「撿秋」提供了一種低成本、高情感回報的戶外活動,讓人們能夠在自然環境中放鬆心情,體驗季節變化帶來的美好。「這種活動不僅是對自然之美的探索和欣賞,也是一種精神療愈,有助於緩解壓力和焦慮。」
「撿秋」研學活動費用從66元至328元不等
「十一期間,心血來潮去植物園撿了個秋,忙了半天收穫滿滿!」在市民蘇先生的分享帖中,橡果、板栗、松塔、柿子等應有盡有。
蘇先生口中的「撿秋」,原本指的是,秋收以後,農民前往田間搜集遺落農作物的活動。如今,在社交平台的助力下,成了市民探索、分享戶外體驗的一種新形式。極目新聞記者在網路平台搜索「撿秋」二字發現,不少網友用秋天的堅果落葉製作了精美的手工藝品,並配發了自己搜索到這些果實的遊覽路線。這種新鮮的打卡方式,引發越來越多的網友跟風效仿,曬出自己的踏秋所得。
網友在社交平台發布的「撿秋」圖文(截取自網路)
「在山林探索的行程中,不僅可以欣賞秋日美景,搜集樹葉、堅果、蘑菇的過程,也像是一場盲盒之旅。」蘇先生表示:「有些果實搜尋起來並不容易,比如我們在找橡果的時候,穿過了睡蓮展示區,要從一個小山坡上去,那地方就很隱蔽。」
為了讓孩子能完整體驗「撿秋」之旅,有市民參加了商業機構組織的研學活動。「我們報名了半天的『撿秋』活動,費用為66元,工作人員會提供一張『撿秋』地圖,我們根據地圖,留心觀察每棵樹的標牌,找到了絕大部分的目標植物。」市民胡女士坦言:「如果是自己去找,肯定找不全、也認不全這麼多的果子!」「體驗感還是很好的,團隊有專業的領隊做導賞。」
一位有著9年自然研學活動組織經驗的主理人岩實告訴記者:「『撿秋』與研學模式的結合,能幫助更多人走向戶外,體驗自然。目前公司推出了『撿秋』半日游和全天游產品,價格從198元至328元不等。」
不隨意拿走松果等動物過冬所需果實
繼citywalk、cityride走紅後,「撿秋」成為又一項由人們自發捧紅的城市運動。在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看來,「撿秋」滿足了人們創造和分享的需求,通過手工製作和社交媒體的分享,增加了互動和社交的樂趣。
「商家還可以圍繞『撿秋』運動進行多種運營拓展。比如,開發『撿秋』相關的工具和裝備,如便於攜帶的撿拾袋、手套、園藝剪刀等;設計『撿秋』主題的戶外活動和體驗套餐,結合旅遊和教育,提供導覽服務,教授植物知識,或在公園或植物園內設立專門的『撿秋』區域,提供『撿秋』後的手工製作作坊,讓參與者能夠現場創作;推出『撿秋』主題的工藝品和紀念品,如用撿來的自然材料製作的裝飾品、書籤、標本等。」柏文喜說。
不過,推廣「撿秋」活動的同時,也要做到「『撿秋』而不傷秋」。一名公園工作人員提醒,市民在體驗「撿秋」的過程中,要保證自身安全第一,禁止深入危險區域「撿秋」。其次,要保護環境,只撿自然掉落的植物和果實,不要踐踏、攀折花草樹木,更不要隨意拿走松果等動物過冬所需的果實。市民撿到的果實,也請勿食用,避免消化不良或中毒;有些樹葉和果實帶刺,撿拾時應小心,避免受傷。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