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廣州市第十二人民醫院舉行肌肉科授牌儀式,這是廣州地區醫院首次設立肌肉科這一臨床科室。
據悉,肌肉科診療範圍主要分為肌肉前病痛、肌肉本身病痛和肌肉後病痛三類,除了開設門診治療輕度及慢性肌肉相關病變外,還將開設病房,收治易反覆、可能存在血環境不良的患者。
醫生將浮針裝進進針器,貼緊皮膚,「啪」一聲,浮針針尖已進入皮下,緩慢運針,大面積掃散,配合再灌注活動等一系列操作。經浮針治療,患者腿部的疼痛明顯緩解。
「肌肉科將發揮以浮針療法為代表的中醫外治療法技術優勢,配合艾灸、理療、推拿、運動、營養、中藥等精準調理,治療肌肉功能性病變相關病症。」廣州市第十二人民醫院中醫科負責人孫玉芝表示。
市民體驗浮針療法。
「浮針與肌肉就像是犁耙與農田。」浮針發明人、廣州中醫藥大學博士生導師符仲華介紹,與傳統針灸入針方式不同,浮針療法橫著插針,通過「刺皮下、拽筋膜、松肌肉、通血流」,可改善「患肌」本身及周圍組織、器官的血液循環和代謝狀態。
廣州市第十二人民醫院王保說,隨著產業轉型升級,出現了多種新職業、新工種和作業方式,肌肉骨骼損傷等與工作相關的身體問題日益突出。為更好保障市民健康,醫院將與符仲華團隊開展肌肉學臨床、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等全方位深度合作,打造「門診+病房」一體化肌肉科,打通職業健康管理與臨床治療之間的壁壘。
肌肉科診療範圍
肌肉前病痛(由其他疾病導致的肌肉病痛):強直性脊柱炎、類風濕關節炎、哮喘、痛風、帕金森病、面癱、肩關節周圍炎等。
肌肉本身病痛:頸椎病、網球肘、腰椎間盤突出症、慢性膝關節痛、踝關節扭傷、頭痛、前列腺炎、漏尿、呃逆、失眠抑鬱、慢性咳嗽、習慣性便秘等。
肌肉後病痛(肌肉緊張壓迫穿行其中或其旁的神經、血管等所導致的病痛):頭昏眩暈、心慌胸悶、局部麻木、局部水腫、乳腺增生、冷症、黃斑變性、糖尿病足、股骨頭缺血性壞死、骨性變化、富貴包、副乳等。
采寫:南都記者 楊麗雲 通訊員 廖溫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