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開始,我還擔心自己還沒長大,還沒來得及找到父母,就已經死了。現在我大了,我怕我還沒來得及找到他們,他們就已經死了。」這句經典台詞出自電影《失孤》。
這部電影是根據一則真實的尋子故事改編而成的,伴隨著電影台詞的,還有一張感情牌。《失孤》的公映,給中國「打拐」的社會現象又添了一股新的推動力。
一、15年尋子之旅
影片講述的是安徽農民雷澤寬2歲之子雷達失蹤後,雷澤寬展開長達15年的尋找之旅。影片的開頭是雷澤寬前往福建泉州尋找孩子,雷澤寬通過「寶貝回家」志願者了解到,在福建泉州,有一戶人家領養了一個和他兒子長得很像的小孩。
就這樣,雷澤寬從安徽騎上摩托車,夾雜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踏上了尋找兒子的征程。每到一個地方,他都會偷偷地在街上貼上尋找孩子的告示,或者把自己的孩子貼在別人的身上。
半路上,摩托車拋錨了,修車的曾帥得知雷澤寬的遭遇後,便不收任何費用,陪著雷澤寬前往泉州。雷澤寬在泉州找不到兒子,了解到曾帥的生活狀況後,雷澤寬同情拐賣曾帥,帶著曾帥到四川尋回父母,曾帥已尋回父母,雷澤寬仍在為尋找自己的孩子而奔波。
自從雷達失蹤後,這個家就徹底垮了,雷澤寬離家出走,到處找他,他的家人也都不正常,這個幸福的家庭已經不在了。雷澤寬在喪子之後的十五年里,無時無刻不在尋找著這個家,他想要找到自己的孩子,想要找到自己的家。
於是,周天意被綁架,母親蘇琴報警後,周天意的家就沒了,她每天都在街上遊盪,尋找自己的孩子。當然,為了找到她,雷澤寬選擇了堅持,十五年後,蘇琴終於放棄了,她放棄了自己的家,放棄了自己的孩子,放棄了自己的生命。
電影講述的是雷澤寬2歲大的兒子雷達在1998年走失後,雷澤寬為尋找兒子展開了長達14年的尋找過程。途中,雷澤寬歷盡千辛萬苦,也結識了曾帥,他是一名在四歲那年被拐賣的修車工人。
雷澤寬幫助曾帥尋回失散多年的家人,並通過曾帥送給他的導航系統繼續尋找兒子。這個故事講的是「回家」,一個是尋找自己孩子的父親,一個是尋找親人的孩子,他們用相遇、相遇、相遇,來彌補彼此之間的缺失。
孩子被拐賣多年,在義工的幫助下,他終於來到泉州,想要找到失散多年的兒子,但結果卻令人失望,不僅遭到毒打,而且連唯一的交通工具——摩托車也沒了。這對他來說,是一種巨大的打擊。
十多年來,他一直在尋找這個孩子,但是一無所獲,他一直在自責,幾乎每一天都活在絕望和痛苦之中,但又抱著一絲希望。
當一個人看到他的孩子時,他勸他放棄尋找孩子,而另一個人卻不這麼認為,兩個人為了這件事吵了一架,但那個父親並沒有參與其中,他只是默默地轉過身去,尋找孩子,他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面對旁人的閑言碎語,他保持著平靜,不與人爭辯,只想找到自己失去的孩子。
二、父親沿路而行
電影里還有一個場景,雷澤寬與曾帥一起來到四川尋找父母,到了地方卻發現那裡並非自己所想的地方,但曾帥還是想要見一見失蹤的孩子的媽媽,這時雷澤寬攔住了他。
他說,他見過太多失去孩子的媽媽們的絕望,他不想讓那個母親和曾帥失望。這句話充分說明了一個父親在處理事情時所表現出來的鎮靜和鎮靜,他不想給母親帶來希望,也不想給母親帶來更大的失望。
電影一開始,雷澤寬騎著摩托車四處尋找,幾乎走遍了全國最繁華的城市,卻一無所獲。由於志願者提供相關信息,他從霞慶乘摩托車前往福建泉州,並通過志願者和網路媒體的幫助。
一開始他什麼都沒說,只是在縫補那面掛著兒子照片的旗幟,然後問曾帥:「這是?」曾帥看著他:「你要去哪裡?」他只說:「泉州,不知,但願如此吧。」說完,就騎著車離開了。這位父親的意志力很強,性格也很倔強,但內心深處卻有一種永不熄滅的希望,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他都能堅持下來。
他的神情、動作、眼神,無不流露出父親急切又忐忑的心情,他急著要去看一看,卻發現腳上的傷痕對不上後,便轉身離去。經過一番痛苦的思想鬥爭,他決定回去給孩子們做個 DNA鑒定,但是最後還是被打了一頓。他不想失去這個難得的機會,所以他鼓足了勇氣,想要去驗一驗孩子的 DNA,他不想認輸,倔強的性子讓他不甘心。
在尋子路的漫漫旅途中,他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困難和困難,並接受了好心人的幫助,並將這些幫助記在本子上,已經記滿了一本。他問曾帥修車要多少錢,他說手頭沒那麼多錢,回頭再還,並在本子上記下了欠款。
在高速公路上,交警幫了他一把,這份恩情,他記在了心裡,總有一天,他會把這份恩情還回去的。他不求別人同情,反而自強不息,充分體現了他頑強的性格特點。
三、永恆的旅途
電影里還有一個場景,曾帥萌生放棄尋找父母的念頭,雷澤寬拿出一張地圖,告訴他:「我去過的地方,都是人最多的地方。我找了十五年,你才找到幾天?」
在父親的鼓勵下,曾帥決定重新找到自己的父母,兩人再次踏上尋找親人的征程。正是雷澤寬的鼓勵和堅定,讓曾帥一直在尋找,最後雷澤寬幫助曾帥找回了自己的父母,也算是了卻了他最後的心愿。
曾帥按照記憶中的鐵索橋,竹林,還有母親的大辮子,一直在找,但是很多志願者都找遍了中國所有的鐵索橋,都一無所獲。找到父母的時候,父親在電話里哭得很傷心,在父母的歡迎下,他覺得很好笑,走到父母面前,鐵索橋,竹林,媽媽的大辮子都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現代化的水泥橋,高聳的高樓,年邁的雙親。
老家已經回不去了,等著他的是毛雪松這個新身份的確立和漫長的適應過程。曾帥終於拿到了身份證,他終於擺脫了非法移民的身份,臉上露出了開心的笑容,但也有人提醒他,現在不是認真的時候。
看似不經意的提示,提醒我們只是回歸了個人,只是回歸了一個名字的象徵,但回歸的過程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他堅信,總有一天,他會找到自己的兒子。
他在尋找孩子的過程中,無意中看到了一則尋子啟事,他毫不猶豫地撕了下來,然後,又去列印店,把失蹤兒童的照片,做成了一面旗幟,貼在了摩托車上,又複印了一大張尋人啟事,貼在了人多的地方,他覺得,多一份幫助,多一份努力,就多一分希望。
這一幕,讓所有人都看在眼裡,銘記於心。他不僅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而且在接受他人的幫助時,也會盡自己的一份力去幫助他人,回報社會。他雖然是個農民,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卻知道感恩。
由此可見,這個爸爸是一個有愛心,有責任心,有愛心的人。雷澤寬和曾帥聊了幾句,才知道曾帥在4歲時被拐賣,上過高中,但沒考上大學,儘管他當時很用功;曾經有過一個女友,但是因為身份不明而分手;連火車和飛機都沒有坐過。
這一切,都是因為曾帥是一個被拐走的孩子,沒有任何身份證明。雷澤寬一聽,立刻想到了自己的兒子,如果他還活著,現在應該是高三了,也不知道他的孩子能不能參加高考。
當曾帥要求雷澤寬陪他去找他的父母的時候,他沒有任何猶豫就同意了。一路上,父子情深,雷澤寬給予曾帥的父愛。這個父親心腸很好,面對曾帥這個跟他一樣遭遇的人,他毫無保留地給予了愛,一路上細心地照顧他、照顧他,讓他感受到了父愛。
結語:
電影里沒有太多的抱怨,也沒有太多的遺憾,也沒有太多的無奈,所有的一切,都是在中國的地圖上,留下自己的足跡。尋子路,被打,被餓,被人坑過,被人算計,但雷澤寬從來沒有放棄過,只有在這條路上,他才有一種身為父親的覺悟。
這是一部關於「打拐」的影片,也是一部圍繞「回家」展開的影片,一位是歷經千辛萬苦找到兒子的父親,一位是從小被拐賣長大尋找回家的孩子,他們在偶然中相遇,互相認識,彌補了彼此內心深處缺失的親情。在《失孤》中,導演刻畫了一個堅強而又堅強的父親形象。
英國作家維克多·費蘭克曾說過:「每一個人都面臨著生活的問題,他只能用一生來回答這個問題。」回答生活只能用「負責」二字。所以「能夠負責」就成了人的生存之本。雷澤寬在影片中的表現令人印象深刻,讓所有人都感受到了父親的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