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我叫李艷,來自河南鄭州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十幾年前,我考進了北京一所大學,畢業後就找了份工作留在了北京。那些年頭,我過得非常拮据,住的是租來的老舊小房子,努力工作、節衣縮食,就是想要實現自己的城市夢想。
終於,當我結婚生子、事業有成之後,我在北京買了一套小兩居的房子。對我來說,這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我一直很感激父母多年來對我的養育之恩,尤其是母親,在我小時候就非常疼我,沒少為我操心。現在我有了房有了車,也想報答一下父母,特別讓我開心的是,父母的生活條件一直不好,我有房子可以給他們住了。
於是,當我存夠了首付款,就立刻買了一套離老家不遠的三居室,花了60萬,然後把房子鑰匙交到母親手裡,讓父母直接住進去。那一刻,我看到母親滿面笑容,激動地說:「艷兒,謝謝你,這房子太好了,正合用我們夫妻兩個人住。以後你有事沒事經常回來看看我們啊。」

我也笑著對母親說:「媽,這是我應該做的。你和爸爸辛苦把我養大,我能買房是你們的功勞。這房子就是給你們享福用的,你們喜歡就好。」
母親聽了,眼眶立刻紅了,她握著我的手熱淚盈眶,說:「艷兒,你現在過得好,就是我們最大的心愿。這個房子太貴重了,我們會好好珍惜的。」
我看看母親頭上已經長出的白髮,心裡升起一股感動。的確,父母為我付出太多太多,我必須要孝順他們,讓他們晚年能生活得舒心些。

那天,父親沒有說太多,但我看得出他也很高興。他是典型的傳統男性,不大善於表達情感,但是當他接過房子鑰匙時,臉上難掩喜色,還輕聲對我說了句「謝謝」。
買下房子給父母住後,我經常打電話回家詢問他們的生活情況。母親總是很熱情,絮絮叨叨跟我說他們吃得好、睡得好,偶爾還說起我小時候的糗事,我們母女倆就這樣聊得很開心。父親平時不怎麼說話,但我也能感受到他對我的感激之情。
如此,在我買下那套房後,父母夫妻倆平靜地在老家生活了十多年。期間我也結婚生子,在北京過著忙碌的生活,只有過年或重要節日才回去看看他們。孩子慢慢長大,我的事業也在穩步發展,感覺自己已經實現了當初對生活的嚮往。

直到16年後,父親因病去世,享年74歲。我接到母親的電話趕回老家,心裡隱隱發酸,雖然父親活到這把年紀已不易,但還是感嘆生命太過短暫。
父親的喪禮辦得簡單卻隆重,我和哥哥承擔了全部費用。當天,許多父親的老朋友前來弔唁,說父親一生樸實善良,沒有絲毫虧欠。看到父親就這麼離開人世,我的心裡複雜萬分。
辦完喪事後,我留在老家陪母親141了一段時間。一天,我和母親閑聊時,她無意中說起那套房子的產權已經轉給我哥哥了。我很吃驚,追問緣由。母親才告訴我,原來在買下房子的那年,父親就私下找法務所辦理了產權轉移手續,只是這些年一直沒有告訴我。
我瞬間怒火中燒,委屈和痛苦湧上心頭。我痛心地對母親說:「媽,你怎麼能答應爸這樣做?那房子是我花了60萬買的,本想留給你們居住,怎麼可以不告而取轉給哥哥?我白白花這麼多錢,他配得上嗎?」

母親一臉歉意,眼裡噙著淚花,說:「艷兒,當時這是你爸的決定,我也很為難,但不敢違背他。你也知道,你爸講究傳統觀念,一直認為閨女嫁出去就是外人,只有兒子才能傳宗接代,把家業留給兒子是他的心愿。我勸過他,但他堅持這樣做,我只能依從他,實在對不起你!」
我聽母親這麼說,心如刀割,淚水奪眶而出。我哽咽著說:「媽,我對爸的恩情很深,只是這房子我花了血汗錢,本想留給你們住的,怎麼可以不告而取給了哥哥?他明明不像我那麼孝順你們,怎麼就值得留給他了呢?」
我和母親陷入沉默,都陷入了痛苦的自責與迷茫。

就在這時,哥哥回到家,看見我和母親面帶淚痕,一臉困惑。我把事情經過哭訴給他聽,質問他為何接受父親的安排。
哥哥嘆了口氣,沉痛地說:「妹妹,我知道這對你很不公平。但這確實是父親的遺願,我不好違抗。父親一直偏愛兒子,你也明白這種傳統觀念的影響。我當年出國發展,父親很不看好,關係一直不太好。這次他把房子留給我,也許是想彌補一下過去的遺憾吧。」
我聽後,雖然還是難以釋懷,但也開始理解父親的用意。哥哥見我情緒低落,主動開口道:「妹妹,你花了錢買下這房子,我沒資格獨佔。咱們按房子的現價平分吧,鑰匙你先拿著,以後我會經常回來看望媽的。」

哥哥的這番話讓我感動不已,原來多年未見的他也成熟了許多。我擦乾淚水,沉默了一會,然後對他說:「哥,算了吧,房子就留給你吧。反正我在北京也有房,錢對我來說倒不是最重要的。只要你能好好照顧媽媽,使她晚年生活無憂就行。」
說這話時,我的內心已不再怨恨,取而代之的是釋然。我開始反思自己是否太計較權利義務了,忽略了家人情感的交流。父親固守傳統,哥哥也不是出於自私,我要學會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
從那之後,我決定以積極的心態面對這件事。我請了一個月的長假,騰出時間陪伴父母。和哥哥商量後,我們決定合資為母親換一個舒適寬敞的房子,並定期聘請保姆來照看母親的起居。我也會每月抽時間回老家看望母親,帶她出去走走換換心情。
這些年來,我和哥哥都盡了作為子女的責任。現在母親已80高齡,身體狀況每況愈下,我更加珍惜和她在一起的時光。每每看見她渾濁的雙眼中依稀透著笑意,都讓我的心久久溫暖。我深知,親情無價,至親至愛是人生最大的精神寄託。錢財權利終將過眼雲煙,唯有家人的陪伴才是永恆的。

在父親過世和房產糾紛之後,我和母親、哥哥之間的關係變得親密無間。我們互相理解、寬容,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守護著這個家。
最近,孩子們放暑假了,我決定帶著他們回老家探望祖母。臨行前,我興高采烈地對孩子們說:「我們去外公外婆家玩幾天,你們要好好照顧奶奶,不可以調皮搗蛋。」
坐上返鄉的火車,看著孩子們哼著小曲目不亦樂乎的樣子,我也激動不已。多日來緊鎖的眉頭終於舒展開來,我已迫不及待想看到母親驚喜的樣子。

到了老家,我按響了母親家的門鈴。哥哥先打開了門,笑著說:「妹妹,你來啦!快進來坐吧,媽剛做好了午飯。」
母親慢慢踱著步子出來,臉上洋溢著喜悅。她張開雙手擁抱我和孩子們,眼角的皺紋都在發光:「你們來啦!快進屋吃飯,奶奶做了你們最愛吃的魚香肉絲、麻婆豆腐。。。。。。」
我們一家人開開心心吃起午飯來,我看著母親精神奕奕的樣子,放下了心頭大石。吃過飯,孩子們騰地就跑去院子里玩耍,朵朵笑語飄進屋內,熱鬧非凡。我和哥哥攙扶著母親在房中慢慢走動,聊著家常話題。
這一刻,我感覺前塵已遠,家人團聚就是最大的幸福。哥哥一定會幫我好好照顧母親,我也會盡到身為女兒的責任。我們誤都已成過眼雲煙,只剩下濃濃的親情永存心間。

晚上,我們一家人坐在老房子的門廊上聊天。微風拂面,月光靜好,192年的點點滴滴在這靜謐的夜晚湧上心頭。
我看著母親滿頭銀髮在月光下閃爍,不禁失聲嘆道:「媽,您辛苦了,我和哥哥一定會永遠陪伴著您的。」
母親慈愛地看著我們,眼裡泛起淚花,她說:「兒女們,有你們在,我這一生並不孤獨。這老房子見證我們一家人的點點滴滴,希望你們不要因為過去而遺憾,好好珍惜現在即可。你們健康快樂,就是我這個老太婆最大的心愿。」
我和哥哥都紅了眼眶,我們緊緊握住母親乾枯的雙手,久久無法言語。

這一刻,我明白自己已經走過人生重要的一課——用包容的心態去理解家人,珍惜眼前的一切。昨日種種都已化為烏有,我該感激的,是父母對我們兄妹的一片愛,哥哥對我的寬容諒解,以及母親給予我們的厚愛。。。。。。
那之後,我開始頻繁地回老家看望母親,經常帶著她在老城區逛逛,買些她喜歡吃的東西,穿些新衣服。每次帶她出去走走,她都像個孩子一樣開心。我也常叮囑孩子們要節日或周末陪奶奶視頻,報平安。我希望母親的餘生能過得開心些,不再為過往的事感到遺憾或自責。
有一天,母親突然提起要寫遺囑,我激動地忙說:「媽,您還長壽著呢,別想這些有的沒的。遺囑的事以後再說吧。」
母親卻搖搖頭,說:「我這把老骨頭堅持不了多久了,有些心裡話想對你們說,也該把後事安排清楚,免得你們姐弟間生分。」

於是,在母親的堅持下,我請了律師來家裡,母親對我們宣讀了簡短的遺囑,大意是房子平分給我和哥哥,積蓄按照法定繼承 533。她叮囑我們無論發生什麼,都要互相關心,不要讓矛盾影響親情。我和哥哥都哽咽著點頭,發誓一定會遵循母親的囑託。
就這樣,時光荏苒,轉眼母親已經92歲高齡。雖然她記憶力衰退,身體每況愈下,但她的眼裡卻始終保持著對生活的熱愛。我和哥哥盡我們所能讓她舒舒服服地度過晚年。
在她最後的那一天,家人圍坐在她床前,她已經無法說話,只是微微地笑著,用目光與我們訣別。當她輕輕闔上雙眼之時,我淚如雨下,但內心卻充滿了寧靜。我知道,母親此生無憾,她一定會在天之靈安息。
葬禮過後,我獨自坐在母親生前最愛去的老榕樹下,回想著她一生的點點滴滴。臨走時,我最後看了眼那棟略顯破舊的老房子,它記錄了我們家幾代人的故事,即使不再屬於任何一個人,也會永遠活在我的記憶里。這才是真正的家,樁樁件件都值得我用畢生的時間去懷念與珍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