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徐慶 攝影報道
9月8日,慶祝第40個教師節暨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彰活動在京舉行,西南醫科大學麻醉學教研室主任王曉斌教授榮獲「全國優秀教師」榮譽稱號。
今年是王曉斌行醫從教的第33個年頭。1991年,他從西南醫科大學(原瀘州醫學院)畢業後就留在了附屬醫院,此後便一直從事麻醉學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在教師節來臨之際,封面新聞走進王曉斌和他的課堂,聽他講述從醫從教的故事。
王曉斌講課中。
收集臨床素材
他成為準備課件的「有心人」
2024年秋期的第一堂課,王曉斌的授課對象是醫院的麻醉專科護士。9月4日早上10點30分,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康建城院區住院部4樓的麻醉科學習室,王曉斌的這堂課持續了近兩個小時後結束。
從中西方麻醉的起源到麻醉發展的各個階段,再到麻醉中的醫護配合,王曉斌通過實際案例的講授和啟發式教學,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思考。
例如,談及我國麻醉發展初期,因為缺少先進的麻醉設備,對於病人呼吸功能的監測非常落後,王曉斌的課件ppt中,就有著一張病人鼻孔上放著棉花的圖片。他解釋道,「那時候,絕大部分手術均是局部麻醉下進行,為緩解患者術中各種不適,需要應用強化麻醉,麻醉醫生需要拿一縷棉花放在病人鼻孔上,隨時觀察病人的呼吸情況;術中隨時用聽診器測血壓和心率。」
因為有豐富的臨床經驗,他的課堂不只有學生口中「枯燥」的理論,還穿插著大量的案例分享,他總會用一些吸引人的小故事將世界和中國的麻醉發展史娓娓道來,讓原本嚴肅枯燥的課堂變得有趣起來。
事實上,這些圖文並茂的案例,是王曉斌收集的各種各樣的臨床素材。在課前準備方面,他是個「有心人」,遇到有意義的臨床案例,在做好對隱私保護後,他會用手機錄製下相關內容,「這些素材在關鍵知識點的講解中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在王曉斌看來,如果一個課件ppt是簡單的複製粘貼,而教師在講解過程也照本宣科,那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效果勢必會大打折扣,對於有豐富教學經驗的老師而言,在教學過程中,更需要將自己的理念通過圖片、視頻或者其它形式表達出來,抓住關鍵點,讓學生產生興趣。
9月4日,王曉斌為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麻醉專科護士授課。
堅持一線教學
他堅持培養有溫度的「醫學人」
課堂有趣,並不意味著放鬆,讓學生深刻領悟「怎樣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麻醉醫生」才是貫穿始終的課堂精髓。
從1991年至今,從業33年的王曉斌見證與參與了無數次生死線上的搶救。每一次危急時刻,都在提醒著他身為一名麻醉醫師所肩負的重擔。這種責任感和使命感,促使他在33年的從教生涯里,始終堅持既要培養擁有高水平醫學專業技術的學生,更要培養富有人文情懷、溝通技巧和社會責任的學生,讓醫學真正成為一門有溫度的學科。
一位即將進行手術的患者手心裡,家人寫下了「我和兒子等你回家」的期待。這是王曉斌《麻醉學》緒論課件里的一張圖片,圖片來源於他為患者進行麻醉手術時的經歷。
「病人和家屬對我們非常信任,將生命託付給我們,所以我們應該盡心盡責,更不能犯錯,否則可能導致病人嚴重後果。」王曉斌通過這張圖片,講述了醫學人文的重要性,直觀的圖片效果加上照片背後的小故事,讓學生們觸動不已。
在西南醫科大學麻醉學系,本科生專業課《臨床麻醉學》的第一課,由王曉斌進行講授,已是延續多年的傳統。
「如果這堂課某個點對學生產生深刻影響,對他們今後的成長帶來積極正面影響。這堂課的主要目的就達到了。」王曉斌說,學生不一定能記住課件的所有東西,但某個特別的點讓他們印象深刻,這非常重要。
他常對學生說,醫生不能只關注治病,還務必高度關注「治人」,在臨床實踐中時刻體現「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等醫學人文。醫生要努力贏得病人的信任,打消他們的顧慮,才能取得最佳的治療效果。
因此,除了教授醫學知識、臨床技能,在病房裡,王曉斌還以身示範,教學生如何注重溝通技巧、帶著情感對待患者。
在他的影響和教育下,一批又一批「有溫度」的麻醉學人才走向工作崗位。 他培養畢業的研究生已近50餘人,有的晉陞為高級職稱並成為研究生導師,有的擔任科室主任,有的已到國外知名大學研究院工作……
王曉斌的課件中,大多數圖片來自臨床收集的素材。
帶領團隊創新
志在培養更具競爭力的醫學生
2009年,王曉斌從美國留學回國,致力於攻克科室短板,重點打造麻醉學科科研平台,建立了麻醉學研究室,並在學校和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建成瀘州市重點實驗室。
依託實驗室,王曉斌先後主持、主研國家級、省級等各類科研項目30餘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其中不乏高影響力的國際知名期刊,為臨床抑鬱症和圍術期抑鬱情緒治療及新藥物開發提供了新思路,成果在全國多家大型三甲醫院推廣應用,為患者帶來更優質的醫療服務。
「這些創新成果,不僅服務了千千萬萬的患者,改善了患者醫療質量和就醫體驗,也有效反哺了教學。」王曉斌說,這些創新成果讓醫學生的培養更加規範、更加專業,培養出來的學生更具競爭力。
這些年來,針對專業教學中的難題,作為麻醉學教研室主任,王曉斌帶領團隊有計劃有步驟地整合線上線下教學資源。一方面,依託數字化虛擬模擬技術,帶領團隊不斷推進模擬手術室、超聲模擬教學室建設,為學生提供優質的虛擬模擬和臨床實訓平台。另一方面,每個「中國麻醉周」,王曉斌會組織師生醫療志願隊前往貴州、涼山、雲南等地,走近基層農村開展志願服務。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知識、提升技能,在實踐中感受作為一個新時代青年守護人民健康的責任與擔當。
如今,西南醫科大學麻醉學為國家級一流建設專業、省級醫學重點學科、省級臨床重點建設專科,累計為國家培養輸送麻醉學人才3300餘名。從這裡走出去的麻醉學人才,已成為省內外各醫療機構麻醉科骨幹。
「教師塑造靈魂,醫生挽救生命,這都是我無悔的選擇、是神聖的事業,我時刻心懷敬畏之心。」王曉斌表示,未來,他將繼續帶領團隊為國家和社會培養更多有靈魂、有溫度的醫學創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