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一點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白牡丹是許多茶友的夏日最愛,茶友老張也不例外。
只見他神秘兮兮地掏出一個素白棉紙包,獻寶似的說:
「今年太姥山的高山白牡丹,香得不得了!」
拆開紙包,干茶果然漂亮,芽頭肥壯,披滿銀毫,綠葉托著嫩芽,真如初綻的花朵。
湊近一聞,清雅的毫香、甜潤的花蜜香絲絲縷縷,勾得人心痒痒。
「讓我來露一手!」老張興緻勃勃拿出他那把養得油亮的紫砂小壺:
「好茶得配好壺,看我的!」
只見沸水從高處傾瀉而下,在坐杯半分鐘後,老張滿懷期待倒出茶湯。
淺杏黃的湯色倒是清亮,可一入口老張卻愣住了。

期待的鮮爽清甜和勾魂的花香蜜韻此刻卻消失的無影無蹤。
湯水淡薄,隱隱透著一股說不清的悶熟氣,甚至帶點微澀,尾調那點殘留的甜味也顯得有氣無力。
「不對啊!」
老張滿臉困惑,「這麼好的茶,怎麼泡出來……有點水?」
看著他心愛的紫砂壺,又看看那委屈巴巴的白牡丹,忍不住嘆了口氣:
「老張,問題可能就出在這壺,還有你泡它的方法上。」
畢竟白牡丹這位「嬌客」,伺候起來可講究了。
一步錯,滿盤皆輸!
想喝到它真正的巔峰滋味?
那麼一定要認真看完這一篇文章。

《2》
首先是選對工具,好的工具是讓白牡丹大放異彩的舞台。
白牡丹之美,在於其清雅純凈、層次豐富的香氣與滋味。
毫香、花香、嫩香、清甜感、鮮爽感交織融合,構成一幅細膩的春日畫卷。
要讓這幅畫卷完美呈現,泡茶器具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舞台」角色。
選錯了舞台,再好的「演員」也展現不出風采。
首選薄胎的白瓷蓋碗,高溫燒結的白瓷,釉面光潔緻密,幾乎不吸附任何香氣和滋味。
它像一個透明無私的傳遞者,將白牡丹茶葉自身釋放的所有微妙氣息毫無保留、原汁原味地奉送到你的鼻腔與味蕾。
你不會因為器具的干擾而錯過任何一絲曼妙的香韻變化。

優質的薄胎白瓷導熱迅速且均勻。
注入沸水後,熱量能快速、均勻地傳遞給每一片茶葉,充分激發茶葉內含物質的釋放,使得茶香高揚,茶湯飽滿。
同時,其適中的保溫性又能讓水溫在短暫的沖泡過程中保持穩定,利於滋味物質持續、協調地析出。
蓋碗的設計還賦予了泡茶者極大的靈活性。
開合蓋子的角度可以精確地控制茶湯的散熱速度和香氣揮發,開闊的碗口還便於觀察干茶的舒展情況以及湯色的變化。
更重要的是,出湯速度完全由你掌控,這是實現「快進快出」沖泡精髓的關鍵所在。
並且白瓷蓋碗便于欣賞,白瓷襯湯色,白牡丹淺杏黃、黃綠明亮的茶湯在白瓷碗中顯得格外清透誘人。
觀察銀毫在水中上下沉浮,嫩葉緩緩舒展如蓓蕾初放,本身就是一場視覺享受。

《3》
其次是選對水,水為茶之母,沸水純凈才能顯現真味。
如果說茶具是舞台,那麼水就是激活茶葉生命、承載其滋味的「生命之源」。
水質水溫,直接決定了白牡丹的內含物質能否被最優萃取,香氣滋味能否完美綻放。
水溫一定要是100°C的沸水,只有沸水才能完全激發白牡丹的花香。
很多人誤以為白牡丹嬌嫩,應該用85-90℃的水溫沖泡,以免燙壞。
這是對白牡丹極大的誤解!
白牡丹雖然看著芽葉細嫩,但其內含物質豐富,結構相對緊實,尤其是品質好的高山茶,需要足夠的熱力才能充分激發。
白牡丹鮮爽甜潤的口感,核心來源於豐富的茶氨酸和可溶性糖類。

沸水能更高效、更徹底地溶解這些物質,讓茶湯入口即甜,鮮爽感充盈口腔。
低溫水泡出的茶湯,鮮甜度會大打折扣,顯得「水薄」。
沸水能迅速浸潤茶葉、打開茶葉的細胞壁,讓內含物質快速、均勻地析出到水中,在極短的沖泡時間內達到滋味飽滿、協調的狀態。
水溫不夠,就可能需要延長坐杯時間,反而容易導致苦澀物質過量浸出,得不償失。
對水質的核心要求是要純凈。
所以首選便是純凈水,不建議選擇自來水。
因為經過深度凈化的純凈水,幾乎去除了礦物質離子的雜質和異味,純凈度極高。
它不會干擾茶葉本身的任何風味,能最完整地呈現出白牡丹的原汁原味。

泡出來的茶湯色澤清亮透徹,香氣純凈高揚,滋味鮮爽甘甜,層次感分明,回甘生津迅速持久。
而自來水廠用於消毒的氯氣或氯胺,會嚴重破壞茶葉的香氣,產生令人不悅的「漂白粉味」、「消毒水味」,徹底掩蓋白牡丹的天然芬芳。
並且管道輸送可能會帶來鐵鏽等雜質,這就是為什麼自來水的水質通常偏硬。
鈣鎂離子含量高,會導致茶湯渾濁、澀口、色澤暗淡。
除此之外,茶湯還有可能帶有管道或儲水設施帶來的其他異味。
所以用自來水沖泡白牡丹,無異於暴殄天物!
再好的茶也難逃被毀掉的命運,滋味變得渾濁不堪,香氣蕩然無存。
所以想喝好茶,請務必遠離自來水!

《4》
最後是注水和出湯,請牢記環壁注水,快進快出。
環壁注水,就是將燒開的沸水,沿著蓋碗內壁,以穩定、細緩的水流以勻速畫圈的方式注入,注意水流的高度要適中,避免直衝茶葉中心。
讓水流先接觸碗壁,待溫度稍降後再均勻、溫和地漫過、浸潤每一片茶葉。
這確保了茶葉能同步、充分地被喚醒和舒展,內含物質得以均勻地釋放。
要避免直衝茶葉中心,導致茶葉過度浸出,而邊緣茶葉還未泡開的情況發生。
輕柔的水流避免了沸水對嬌嫩芽頭的猛烈衝擊,減少毫毛脫落和細胞壁破損,保護了白毫和鮮爽物質。
同時,水流衝擊碗壁產生的水霧,也有助於聚攏香氣。
而出湯要牢記果斷、快速、瀝凈這六字口訣。

注水完畢後要立即合上蓋子,預留好出湯縫隙。
手腕沉穩果斷,將茶湯一次性、快速、徹底地傾倒至公道杯。
從注水完成到茶湯基本瀝干,整個過程力求在5-10秒內完成。
前幾沖尤其要快,隨著沖泡的次數增加可以稍微延長2-3秒。
切記避免坐杯悶泡,這是泡好白牡丹,乃至所有白茶的黃金法則。
坐杯悶泡會析出過度的苦澀物質,隨著時間的推移,茶多酚和咖啡鹼的析出量會急劇增加,迅速掩蓋茶氨酸帶來的鮮甜感,使茶湯變得濃、苦、澀。
並且持續的高溫浸泡會加速高沸點芳香物質的揮發散逸和轉化,使香氣變得沉悶、低弱、單一,失去前幾沖應有的高揚與層次感。
茶湯因此失去了那份靈動、鮮爽、活潑的「氣韻」,變得獃滯、沉悶。
所以切記要做到快進快出,不要坐杯悶泡。

《5》
白牡丹,這位白茶中的花仙子,它的美,清雅而不柔弱,含蓄卻充滿力量。
給它一方純凈的白瓷舞台,注入滾燙的生命活泉,再以精準迅捷的節奏喚醒它。
那麼,它就會報你以滿室生香、鮮甜入骨的絕妙體驗。
別讓錯誤的壺,捂住了它的芬芳,別讓遲疑的手,錯過了它的鮮爽。
下一次,當你捧起那包白牡丹,請記得:沸水、白瓷、快如風。
這杯中的春日光華,值得你以最對的方式,溫柔開啟。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