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5種別稱,5大習俗,你還知道幾個?

2025年06月15日02:20:19 育兒 6600
端午節:5種別稱,5大習俗,你還知道幾個? - 天天要聞


今日,艾蒲青翠,粽葉飄香。

又到一年一端午,又賀一歲一安康。

端午,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也是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歷經兩千多年的傳承,不僅有吃粽子、賽龍舟、采草藥、掛菖蒲等多種習俗,還衍生出二十多個雅稱。

以下是端午節最廣為人知的5種別稱與5大習俗,你還知道幾個?


端午節:5種別稱,5大習俗,你還知道幾個? - 天天要聞


1、粽子節:包粽食粽,慎終追遠


唐代文秀《端午》詩云:「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據傳,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楚國的偉大愛國詩人屈原。

他為國盡忠,為民盡責,卻遭受貴族排擠誹謗,被貶謫流放。

待楚國都城失守後,在五月初五這天,屈原毅然投入汨羅江自盡殉國。

百姓聞訊而來,划船撈救,但為時已晚,又投米團以防魚蝦啃食屈原身體。

流傳至今,為紀念屈原,全國各地家家戶戶都有包粽食粽的習俗。

粽子雖有咸甜之別,有葷素之分,但精神內核始終殊途同歸。

讓每一個炎黃子孫慎終追遠,明白何為高潔堅貞,何以愛國報國。

端午亦是團圓的節日,不是想念粽子的味道,而是想念家的味道。

青青粽葉長,悠悠情意長。

今日,請暫停生活的奔忙,歸家與親人歡聚一堂。

細細品嘗粽子清香,淡淡品味溫情時光,把古老詩意的傳說輕輕講。


端午節:5種別稱,5大習俗,你還知道幾個? - 天天要聞


2、龍舟節:龍舟競渡,自強不息


蘇軾寫道:「龍舟爭渡,助威吶喊,憑弔祭江誦君賦。」

端午這日,江面上龍舟競發,周圍儘是吶喊助威聲,還有人大聲吟誦屈原的《離騷》。

古往今來,很多人將賽龍舟認為是對屈原表示推崇追思的儀式。

可根據考證,因仲夏午月午日飛龍在天,龍星處在正南中天。

早在戰國前,吳越先民就以龍舟競渡來祭祀龍神,以求風調雨順。

因國人對龍圖騰的信仰崇拜,長江一帶賽龍舟的活動迄今仍如火如荼。

等號令一響,船員們便紛紛齊力划槳,力爭上遊,恰似離弦之箭,且觀者如雲。

《易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龍舟,從數千年歷史長河中穿越而來,帶著頑強,背著堅韌。

人生就如同賽龍舟,唯有乘風破浪,激流勇進,方能抵達理想的彼岸。


端午節:5種別稱,5大習俗,你還知道幾個? - 天天要聞


3、草藥節:採藥沐浴,遠病離災


《荊楚歲時記》有言:「五月五日,竟采雜葯,可治百病。」

端午的午時,陽氣極為旺盛,是草木藥性最強的一天。

故而遍地皆葯,且堅信在這一天採摘的草藥最為靈驗有效。

古人還認為,仲夏時,陰陽相爭,五毒盛行,易感邪祟,易生瘟病。

稍有不慎,惹得暑氣侵襲,濕氣入體,毒蟲蟄咬,人便會染上病氣。

所以,南方地區的人們在採藥歸家後,會選擇取五色草煮沸葯浴。

如廣東,通常是用艾、蒲、鳳仙、白玉蘭等草藥;湖南、廣西等地,多是用柏葉、大風根、艾、蒲、桃葉等草藥。

該風俗至今尚存,無論男女老少,全家都洗,以遠病離災,避瘟禳病。

正所謂:「端午節前都是草,到了端午便成藥」。

若有閑暇雅趣,不妨試一試,用草藥沐浴凈化身心,歡度佳節,安度夏日。


端午節:5種別稱,5大習俗,你還知道幾個? - 天天要聞


4、菖蒲節:懸掛菖蒲,驅蟲鎮邪


民謠唱道:「五月五端午,天師騎艾虎,手持菖蒲劍,瘟神歸地府。」

端午時,天氣潮熱,蚊蟲滋生,五毒並出,難有安寧。

所以,五月初五,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月毒日,邪祟當道,大為不吉。

在道教傳說中,艾為陸上虎,蒲為水中龍。

天師會騎著艾草猛虎、手持菖蒲寶劍,安鎮五毒,鎮邪驅瘟,保百姓平安。

久而久之,民間就流傳著端午懸艾掛蒲的習俗,以祈求庇佑,無病無災。

講究的人家,還會將彩紙剪成虎形貼在艾葉之上,或是將菖蒲製成劍的形狀。

傳說或許並不真切,但菖蒲與艾草的獨特芳香,的確可驅趕蚊蟲,抗菌消炎。

清晨早起後,別忘了將備好的菖蒲、艾草掛起來,既應節日之景,也為迎祥納福。


端午節:5種別稱,5大習俗,你還知道幾個? - 天天要聞


5、躲午節:接女歸家,躲藏避惡


《嘉靖隆慶志》有載:「已嫁之女召還過節。」

端午節,是出嫁女歸寧的日子,也叫做「躲午」。

因五月五為惡月惡日,避忌頗多,娘家父母都會接女兒回家過節。

畢竟,女人享福在娘家,長大在婆家,無論婆家多好,娘家人都最親切。

出嫁女可以藉此暫停辛勤的勞作,慰藉思親之情,讓身心都得到安寧。

與其它年節拖家帶口的歸寧不同,端午通常是女子一個人回娘家。

這是由於在古人看來,農曆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以及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此九天為「天地交泰九毒日」。

向來有「掩身,毋躁,止生色」等諸多禁忌,夫妻不可同房,以免傷身損元氣。

古語有云:「服藥百裹,不如獨卧一宿。」

入夏無病三分虛,無論是否回娘家,適當節慾,保養精神,對身體皆大有裨益。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孩子被蚊子咬後「眼瞎」,醫生:蚊子每年害死70萬人,別大意 - 天天要聞

孩子被蚊子咬後「眼瞎」,醫生:蚊子每年害死70萬人,別大意

文|瑩媽01江蘇有一個女孩子在晚上睡覺的時候,不小心被蚊子咬了左邊的眼睛,結果眼睛嚴重過敏,壓根就睜不開了,左眼也算是瞎了,幸好右眼有一點點腫但沒完全瞎,還能看到一點點。媽媽哭笑不得,把視頻發到網上,萬萬沒有想到,同款的網友還真不少。
人,要懂得適可而止(太對了) - 天天要聞

人,要懂得適可而止(太對了)

人生似一場充滿未知與挑戰的奇妙旅程,每一步都面臨著抉擇,每一次選擇都影響著未來的走向。懂得何時該勇往直前、何時該急流勇退,是一種難能可貴的智慧;明白何時要全力以赴去爭取、何時應謙遜禮讓以退為進,是一種超凡脫俗的境界。適可而止,並非懦弱無能的表現,而是歷經世事打
親人去世,不掉眼淚的人,多半是這三種人,確實如此,不信不行 - 天天要聞

親人去世,不掉眼淚的人,多半是這三種人,確實如此,不信不行

人與人之間的緣分,就像一場漫長的旅行,有相聚的歡喜,也有離別的哀愁。小到日常的分別,大到生死的訣別,我們口中常說的「永遠相伴」,在無情的時光面前,也不過短短百年。當親人突然離世,為何有些人不會痛哭流涕?其實,沒有眼淚,並不意味著感情不深,那些不流淚的人,大多是
吳艷妮剛上大學時被孤立哭訴,媽媽反內耗式教育:不理就不理,媽媽當你朋友 - 天天要聞

吳艷妮剛上大學時被孤立哭訴,媽媽反內耗式教育:不理就不理,媽媽當你朋友

近日,吳艷妮媽媽熊艷的一段訪談,引髮網友熱議。訪談中媽媽表示:吳艷妮就像是榴槤,人們對她的看法兩極分化,從小教育她要有接受不被別人喜歡的能力。熊艷在訪談中回憶,女兒吳艷妮剛去北京體育大學上學的時候被孤立,整個競技體校的女孩都不愛跟她玩,吃飯洗澡訓練都沒人陪,她就特別鬱悶。哭著給自己打電話。熊艷開導她...
三篇小學生作文,卻看得我落淚 - 天天要聞

三篇小學生作文,卻看得我落淚

第一篇叫《媽媽》。孩子說:「除了媽媽,你在所有人那裡都占內存,只有媽媽,連老師發群里的照片都捨不得刪掉。」「占內存」——這屬於像素時代的詞,被孩子拿來度量愛的深淺。我們精心清理緩存、追逐流暢,媽媽卻像一片永不告急的海洋,默默沉埋所有「我」的
真正的教育,不是「放手不管」,而是「逐漸引導孩子的主見」 - 天天要聞

真正的教育,不是「放手不管」,而是「逐漸引導孩子的主見」

文|吳鉤隨筆很多家長會陷入兩個極端:一個是把孩子當提線木偶,事事包辦;一個是「過早放手」,什麼都讓孩子自己決定。可事實是——教育的真正目標,是讓孩子有主見、有方向、有判斷力,但不是讓他在沒有準備好的時候,獨自面對人生風浪。孩子不是你的人生附
鉛中毒不容忽視,孩子咬筆桿也有隱患嗎?兒科醫生提醒 - 天天要聞

鉛中毒不容忽視,孩子咬筆桿也有隱患嗎?兒科醫生提醒

近日,鉛中毒話題引發社會廣泛關注。作為自然存在的毒性重金屬元素,鉛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十大最應關注的有毒化學品之一。生活中哪些物品含鉛?鉛中毒距離我們有多遠?如何防範潛在的鉛暴露風險?潮新聞記者採訪了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急診科主任醫師吳秀靜。「爆米花、松花蛋等食品可能含有較高鉛含量,長期食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