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想要脫離社會底層,一定要去這幾個地方

2025年06月10日13:30:28 育兒 6749

在社會學上,有一個「泡菜效應」,說了兩種觀點。

第一,同樣的蔬菜,放在不同的水中浸泡一段時間,然後分開煮,味道是不一樣的。

第二,不同的蔬菜,放到同一個泡菜水缸里,隨著時間的推移,味道都是一樣的。

同樣的道理,用到個人的發展上,也能夠成立。

在一個邋遢的地方,你再愛乾淨,也會沾染污垢;在一個低層次的地方,你拼盡全力,也和周圍的人差距不大。

劉震雲也說過:「人窮,儘早離開小地方,廟小妖風大,池淺王八多。狗咬生人,人咬熟人,狗咬生人為主子,人咬熟人為自己。」

因此,窮人要趁著年輕,勇敢地出去走一走,別總是給周圍的熟人墊底。

窮人想要脫離社會底層,一定要去這幾個地方 - 天天要聞

01

開放的地方,才能包容你。

作為70後的我,老家的湘南的農村,整個鄉,就是一個大山窩。

我的姐姐初中畢業後,聽從父母的安排,在本地學習理髮,然後在鎮上開了一家理髮店。

本來就不大的地方,有好幾家理髮店。初來的人,難免被排擠。

連續幾個月,生意很差,理髮店只能關門,然後姐姐又被母親安排到隔壁鎮上的一家超市打工。

因為姐姐是「隔壁鄉」的人,被超市其他的本鄉人排擠。

兜兜轉轉過了三年,姐姐一事無成。然後拒絕父母的安排,去了東莞打工。

東莞的外地人很多,比本地人多幾倍。工廠里,都是外地人,因此大家相安無事。

又過了兩年,姐姐在一家電子廠,混到了組長的位置。

我和姐姐慢慢明白:「家鄉是生你養你的地方,但也可能是困住你的牢籠。」

我們總想,打工也要離家近一點,和家人有個照應。

而家鄉的階層,往往已經固化了,你是無法去打破的。比方說,修水溝、蓋房子等小工程,基本上固定了幾個包工頭;能夠到村委會的人,也就那幾個,十幾二十年都不變;集市上的好位子,也是難以撼動的。

更可悲的是,同樣是農民的鄰居,也會和你互相消耗。他家的地,就算荒蕪了,也不允許你動一鋤頭。

你把周圍的地承包,用來種什麼。一旦收入不錯,馬上就有人要提高承包費,之前的合約可以撕掉,或者攔著你不準從他家門口運送東西。

周圍的人都容不下你,還要拚命去討好,也是自討苦吃;你不討好,那就一直被邊緣化,看不到希望。

俗話說:「底層人互踩,高層人互抬。」

去一個可以包容你的地方,才有機會和人形成互相抬舉的格局,你才有機會往上走。

窮人想要脫離社會底層,一定要去這幾個地方 - 天天要聞

02

學習的地方,才能推動你。

很多人以為,窮人沒有技術,那就去哪裡,都是底層。

事實不是這樣的。

窮人可以通過學習,增加技能。而學習的過程,不一定是在學校,可以是在社會上的任何一個角落。

上世紀七十年代,余華高考落榜,在老家的牙科打工一段時間,就去了寧波。

在寧波,還是在牙科打工,不過他開始進修口腔科。

同樣是拔牙,看牙,但是他卻取得了對應的文憑,收入多了。並且,他還嘗試寫作,投稿。

從牙醫,變成作家,余華打了一個翻身仗。

其實,打工也是一次學習的機會,只是很多人視而不見。

去電子廠打工,一直在錫焊崗位,技術含量不高;去制衣廠,踩縫紉機,也算是學到了一定的裁縫技藝;到磨具廠的設計崗位,是可以增加實踐經驗的......不同的工位,對命運的改變效果,大不一樣。

當你不單純沖著一份工錢去打工,而是積極靠近技術類型的崗位,假以時日,會把經驗變成技術。人生就翻盤了。

稍微有一點頭腦的人,換一個環境,就會更換人生的磁場,運氣。並不是換一個地方,混日子。

窮人想要脫離社會底層,一定要去這幾個地方 - 天天要聞

03

有緣的地方,才會成就你。

有多少打工人,他們在工廠里,遇到了愛情,然後成家立業。

我的幾個同學,初中畢業後,到東莞打工,然後在東莞成家,買房。

而那些在老家種地的同學,就顯得落魄了。

還有幾個快五十歲的男同學,至今都沒有結婚,一次像樣的戀愛都沒有。

池莉在《所以》中寫道:「一個女人有兩條命,一條死於婚姻,一條生於婚姻。」

事實上,不管男人還是女人,都一樣,婚姻對命運的改變,作用力太大了。

我的同學老吳,父母種地,住土磚房。

在本地,老吳是找不到對象的。經濟條件,明擺著。

老吳去浙江打工,遇到一個廣西女人。然後結婚。

婚後,也沒有回老家,而是在浙江買了房子,把父母都接過去。

哪裡有緣分,哪裡就是好地方。是一個人的力量,變成兩個人的力量的起點,也是白手起家的地方。

別總是 抱怨,窮人不配找對象。窮人也分幾種,積極改命的人,心窮的人等。

只要你內心有光,還去靠近光,微光也會變成太陽。

窮人想要脫離社會底層,一定要去這幾個地方 - 天天要聞

04

人在社會的底層,就像站在洞穴里,往外看,總以為世界就洞穴那麼大。

人到了高層,就像在天空,俯瞰大地,不僅僅看到洞穴,還有高樓大廈,廣袤的原野。

也許我們天生是窮人,在娘胎就這樣。但是你離開娘胎,就不一定是窮人了。

學者周國平說:「不滿活在已知世界裡的人,才會遇見認知以外的東西。」

陌生的環境會讓你害怕,也會給你新的認識。

做人,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路。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你的孩子,是有福之人,自帶貴氣,不必焦慮,將來一定會發光 - 天天要聞

你的孩子,是有福之人,自帶貴氣,不必焦慮,將來一定會發光

中年人的世界是什麼模樣?是一雙疲憊的眼睛裡揉進了公司未讀的郵件,也藏著孩子每次考試的成績單。每天奔波於工作和家庭之間,像一台永不停歇的陀螺。手頭的飯還沒吃完,心事早已飛到了辦公室和孩子身上。一邊是生活瑣事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一邊是孩子成長又牽
雙倍驚喜×3!三對雙胞胎考上國防科技大學! - 天天要聞

雙倍驚喜×3!三對雙胞胎考上國防科技大學!

來源:央廣軍事近日有三對雙胞胎兄弟都收到了國防科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他們雖然來自不同的高中但都懷揣著同樣的夢想選擇從軍報國「智慧」兄弟來自新疆華山中學的雙胞胎兄弟趙智霖和趙慧霖一起收到了國防科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兄弟倆從小受父親的影響對軍營充滿了嚮往「初三那年,我和哥哥一起把考入國防科技大學定為奮鬥目標...
從故事到AI故事,凱叔講故事產品形態再進化 - 天天要聞

從故事到AI故事,凱叔講故事產品形態再進化

潮新聞客戶端 通訊員 王曉妍隨著精細化育兒理念深入與智能場景需求爆發,中國母嬰產業迎來內容價值重構的關鍵節點。7月16日,上海國家會展中心人潮如織,為期三天的「第二十四屆CBME國際孕嬰童展」(以下簡稱2025 CBME)正式啟幕。
今天的孩子為什麼依然需要出去看世界? - 天天要聞

今天的孩子為什麼依然需要出去看世界?

文/周成剛(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CEO) 編輯 繆晨霞 校對 趙琳在全球化浪潮與人工智慧深刻重塑世界的今天,「走出去看世界」對於年輕一代的意義,從未如此重要。作為深耕國際教育多年的從業者,我想結合歷史與現實,說說為什麼當下的孩子依然需要走向世界——這不是崇洋媚外的選擇,而是文明發展與民族進步的必然。從玄奘西行...
男士補精力、產後養腰桿!這道湯燉1小時,把「勁」補回日常里 - 天天要聞

男士補精力、產後養腰桿!這道湯燉1小時,把「勁」補回日常里

男人工作一天累癱在沙發,腰背僵硬彷彿生鏽的齒輪;產後媽媽彎腰抱起孩子時,腰桿深處傳來一陣酸軟……這些熟悉的疲憊感,都在悄悄提醒你:身體的「本錢」該續費了!別急著翻瓶瓶罐罐,廚房就是你的「加油站」!一碗湯,小火慢燉1小時,就能把「勁」悄悄燉回
AI數據非「免費午餐」!北京首例AI侵犯著作權案4人獲刑 - 天天要聞

AI數據非「免費午餐」!北京首例AI侵犯著作權案4人獲刑

「他們這和偷有什麼區別?」原創插畫師張某發現,網路平台上有人將自己的作品通過AI軟體進行細微篡改,然後做成拼圖銷售。因為拼圖與原圖看上去「如出一轍」,讓許多消費者誤以為是正版。張某起訴侵權人並要求下架侵權商品。近日,通州法院審理並判決本市首例AI侵犯著作權案,4人獲刑。AI製圖、AI作文、AI「二創」……如今...
她「撿」到了娃,「熊孩子」花式被卡,近期這些事故頻發,家長需提高警惕 - 天天要聞

她「撿」到了娃,「熊孩子」花式被卡,近期這些事故頻發,家長需提高警惕

近日上午家住寧海縣越溪鄉的王女士(化名)像往常一樣早起在路上散步發現一名小女孩一個人在路上東張西望周圍卻沒有家長的身影「小朋友,你爸爸媽媽呢?」放不下心的王女士立即上前詢問小女孩看到陌生人有些害怕一直哭泣著因擔心小女孩的安全王女士立即向路面執勤的越溪派出所輔警金振朝求助希望能幫忙找到她的家人「小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