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新手媽媽來說,寶寶身上的每一個變化都顯得尤為重要,處理時需要特別小心,當然除了細緻的觀察,我們還需了解更多關於寶寶的知識。
小月齡寶寶多日不排便,是便秘還是攢肚?
小唐是一位剛成為媽媽的女性,她的寶寶現在只有兩個月大,作為第一次當媽的小唐對護理寶寶的事情還不是很熟悉,很多知識都是在實踐中學習的。
最近,寶寶的排便出現了一些問題,以前寶寶每天都會順利排便,且大便的狀態也很正常,但最近幾天,寶寶的排便次數明顯減少,甚至有幾天沒有排便。
起初,小唐並沒有太在意,畢竟寶寶的飲食和精神狀態都很好,感覺寶寶並沒有生病。
然而,當寶寶已經一周沒有排便時,小唐開始覺得不對勁,心中疑慮:這是不是便秘了?於是,她急忙帶寶寶去醫院檢查。
經過醫生的詳細檢查和詢問後,最終得出的結論是,寶寶的情況是攢肚。不過,小唐心中仍有疑慮,寶寶一周沒有排便真的沒問題嗎?
寶寶的攢肚現象是正常的生理反應
在出生後的1到3個月內,寶寶可能會經歷較長時間不排便的情況,只要這個階段寶寶沒有其他異常表現,能夠正常進食、飲水且精神狀態良好,就說明寶寶正在攢肚。
攢肚是因為寶寶此時已經能夠很好地消化吸收母乳。當腸道內沒有過多的食物殘留,直腸也沒有受到刺激時,寶寶自然就不會有排便的慾望。因此,攢肚反映了寶寶腸道的良好發育和出色的吸收能力。
當然,每個寶寶的情況各異,攢肚的時間和頻率也有所不同,有的寶寶幾天就能排便,而有的寶寶可能會持續二十多天。
因此,當寶寶長時間不排便且健康狀況正常時,媽媽們不必過於焦慮,可以耐心觀察幾天,確認寶寶是否在攢肚。
不過,部分媽媽會產生疑問,攢肚和便秘都是不排便,我們該如何區分呢?媽媽們不必擔心,儘管攢肚和便秘都會影響排便,但兩者之間的區別還是很明顯的。
攢肚和便秘的區別
首先,攢肚是因為寶寶沒有便便需要排出,而便秘的寶寶雖然有便便,但無法順利排出或排便困難,這是本質區別。
其次,攢肚時寶寶的精神狀態良好,吃奶量也正常;而便秘的寶寶則可能表現出哭鬧和煩躁,吃奶量也會受到影響。
最後,雖然兩者都延長了排便間隔,但攢肚的寶寶在排便時通常很順暢,便便的顏色和狀態也正常;而便秘的寶寶在排便時會感到痛苦,表情顯得很難受,排出的便便則是干硬的。
雖然攢肚是正常現象,媽媽們無需過於擔心,但為了寶寶的健康,幫助他們養成定期排便的好習慣,適當的干預是有益的。
在寶寶攢肚時,我們可以採取哪些措施呢?
當寶寶出現攢肚的情況時,媽媽可以對寶寶的小腹進行輕柔的按摩,比如將雙手搓熱,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方向輕輕畫圈。此外,可以讓寶寶平躺在床上,雙手握住寶寶的小腿,進行屈伸運動。
這個時候,媽媽也可以適當增加餵奶的頻率,以提高寶寶的奶量,或給寶寶少量飲水,這都有助於寶寶的排便。
另外,媽媽還可以嘗試培養寶寶定時排便的習慣,例如在早晚固定時間幫助寶寶排便,逐漸讓寶寶形成定時排便的好習慣。
小豆芽溫馨提示
需要注意的是,並非所有寶寶都會經歷攢肚,母乳餵養的寶寶相較於配方奶餵養的寶寶更容易出現這種情況。
當寶寶出現攢肚時,媽媽在幫助寶寶排便時要謹慎,特別是避免使用開塞露和肥皂水等方法。
關注小豆芽,讓育兒變得更輕鬆!
(圖片源於網路,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