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姐家的女兒今年6歲,前兩天發生的一件事,讓她氣得心跳都快了。
那天王姐正忙著做飯,突然聽到電視機旁傳來「咯吱咯吱」的聲音。她回頭一看,頓時眉頭皺緊了——
只見她家閨女,正坐在沙發上,兩腿緊緊夾著,一邊看動畫片,一邊微微晃動身體。
王姐當時腦子「嗡」地一下炸開了!這哪像個女孩子的樣子?
她沒多想,衝過去,劈頭蓋臉就是一句:「你在幹什麼!像什麼樣子!」
女兒被嚇得一哆嗦,眼淚汪汪地看著媽媽,茫然無措。她根本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
王姐火氣更大了,一把把女兒拽起來,狠狠地訓道:「再讓我看到你這樣,小心我揍你!」
後來,王姐越想越不對勁,心裡焦慮得不行:「我閨女不會是學壞了吧?她才六歲啊!」
我身邊也有不少家長困惑,女孩夾腿是為什麼?
家有女兒的,都應該知道。
一:女孩為什麼會夾腿?真相讓你吃驚
很多媽媽看到孩子這樣,第一反應就是:「完了,這孩子是不是不正經?」
但你知道嗎?
大多數小女孩在童年時期都有過類似的習慣,而她們自己根本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做。
其實,孩子夾腿不是「學壞」,更不是「早熟」,而是無意識的行為,就像有的孩子喜歡吸手指、咬衣角一樣,完全是一種自發的習慣。
女孩夾腿,最常見的是以下3個場景。
①看動畫片、發獃時無意識夾腿
孩子在專註時,身體會不自覺地尋找一種舒適的姿勢。很多孩子看動畫片時,會咬嘴唇、搖頭晃腦,甚至不自覺地踢腿。
夾腿,其實也是一種「習慣性動作」,並不是她們刻意在做什麼。
② 緊張、害怕時夾腿
有些孩子考試前會下意識摸耳朵,有些孩子去醫院打針,會緊緊握住自己的手。
夾腿,其實和這些行為是一樣的。
當孩子感到緊張、焦慮,或者不知道該怎麼辦時,她們會尋找一個自我安慰的方式,而夾腿,恰好是一種「讓自己感覺安全」的動作。
③睡覺前夾腿,就像抱著毛絨玩具
很多小女孩在入睡前,會習慣性地夾腿,就像有些孩子喜歡抱著毛絨玩具、摸著被角才能睡覺一樣。
她們不是在「幹壞事」,只是身體找到了一種讓自己放鬆的方式。
所以,媽媽們不要慌,孩子夾腿其實一點都不稀奇。
真正讓孩子感到羞恥的,往往不是這個動作,而是媽媽們的過度反應。
二:我們應該怎麼做?
很多家長遇到這種情況,都會打罵、羞辱、嚇唬孩子。
比如媽媽一看到孩子夾腿,就立刻大喊:「你在幹嘛!女孩子怎麼能這樣?」
後果是,孩子被嚇住了,愣在那裡,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
她只是覺得好像媽媽突然很生氣,可為什麼生氣,她卻一點也不明白。
原本只是一個無意識的小習慣,反而因為家長的激烈反應,變成了孩子的心理負擔。
那麼,遇到這種情況,我們應該怎麼做?
①溫和提醒,不要當眾責罵
如果你發現孩子在夾腿,先不要急著當場大聲制止,尤其是在親戚朋友面前或公共場合。
孩子的自尊心很強,被當眾指出這種行為,可能會讓她感到羞愧、尷尬,甚至不知道如何應對。
這樣不僅無法糾正這個壞習慣,反而可能讓孩子因為緊張或好奇,反覆關注這個動作,反而在潛意識裡,形成固定的行為模式。
我們可以找個合適的時間和環境,私下裡溫和地提醒孩子。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理解和耐心遠比批評和責罵更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②用其他方式分散注意力
如果你發現孩子在夾腿,不必大驚小怪,直接用其他方式把她的注意力引開就行。
如果是在家,你可以找個借口讓她動起來,比如隨口說:「寶貝,幫媽媽去拿個蘋果好嗎?」
這樣一來,她起身走動,動作自然就停了。
如果是在外面,可以給她一個小玩具或者讓她握住一件小東西,比如鑰匙、小零食,讓她的手忙起來,注意力一轉移,夾腿的習慣也會逐漸減少。
③讓孩子多運動,減少這個習慣
孩子如果整天待在家裡沒什麼事做,就容易養成一些無意識的小習慣,比如夾腿、咬指甲、扯衣角等等。
這其實並不是「壞毛病」,而是因為多餘的精力沒地方釋放。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讓孩子多動起來。
每天讓她跑一跑、跳一跳,爬爬架、蹦蹦床,或者在家裡玩一些需要動手的遊戲,比如畫畫、拼拼圖、搭積木。
手忙腳動,注意力轉移,很多小動作自然就減少了。
④不要給孩子植入「羞恥感」
有些媽媽一看到孩子夾腿,就會急著訓斥:「女孩子怎麼能這樣?多丟人!」
但孩子根本不明白自己做了什麼錯事,她只會感到害怕,甚至慢慢地認為:「我是個不幹凈的孩子。」
如果這種想法在心裡扎了根,長大後,她可能會變得敏感、自卑,對自己的身體產生不必要的負擔,甚至影響她的自我認同。
其實,孩子只是無意識地做了一個小動作,媽媽的一句話,可能會讓她背上一輩子的心理包袱。
與其嚇唬她、責備她,不如溫和地引導,讓她自然改掉這個習慣。
一句話,可能影響孩子一生。
孩子的很多行為,家長一念之差的反應,可能影響她一輩子。
比起打罵,不如學會正確引導,你覺得呢?
【圖片來自網路,侵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