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恭喜發財,紅包拿來」,給新年添加了不少的喜氣。
可是這紅包里,是真金白銀,馬虎不得。
作家蕭伯納說過:「家是世界上唯一隱藏人類缺點與失敗的地方,它同時也蘊藏著甜蜜的愛。」
給紅包,本是一份關愛,但稍有不慎,會引發大家的不滿情緒,導致過年也不開心。
「無規矩不成方圓」,給自己制定一套隨禮的規矩,在兄弟姐妹交往的時候,用起來,那就會讓大家都滿意,大家庭也和和美美。

01
第一,給父母隨禮,盡己所能,不對比。
今年,我賺了幾十萬,給母親買了金項鏈;他賺了幾萬塊錢,給父親買了鞋子;她打工,賺不到什麼錢,沒有給父母買東西。
兄弟姐妹的經濟實力,是不會一樣的。一整年的收入累計起來,區別很大。
但是孝道是每個人都要的。如果每個人都盡己所能,那就足夠了。
若父母不是很困難,那麼富有的兒女給一千元,和窮兒女給一百元,孝道是一樣分量的。
到了過年,兄弟姐妹聚集在父母家,喝酒聊天。如果提到給父母隨禮多少,一定要謹慎,不要認為自己給多了,就非要兄弟們參照;也不要因為自己給少了,非要填補起來。
最好是,大家不要透露自己給了父母多少禮物禮金,也叮囑父母,不要對比禮物的價格,不要在人多的時候,透露禮物的情況。
父母老了,對兒女的孝心,照單全收,糊塗就是快樂。
02
第二,富者向窮者隨禮,真心幫助,不圖報。
作為70後,我小時候住在湘南的山溝里,父母靠種地為生,非常窮困。
過年之前,家裡安排了年豬。母親拿著一塊肉,讓我送到幾里地之外的堂叔家去。
在我離開堂叔家的時候,堂叔給我一個紅包。
回到家,我把紅包給母親。長期以來,父母教導我們:「紅包及時給父母,可以用來做學費。」
母親小聲地說:「堂叔怎麼就給了二十塊錢呢?」
當年,豬肉一塊錢一斤。我送去的肉,大概七八斤。堂叔給的紅包,遠遠比豬肉更「貴」。
以此推斷,堂叔知道我們家,湊學費很難,故意給過年的大紅包,表示幫助。
當我長大之後,對於堂叔的做法就更加確定和理解了。
在借錢、投資上,「親兄弟,明算賬」。在隨禮方面,最好是一筆人情賬。
富有的人,用隨禮的方式,幫助窮一點的兄弟姐妹度過難關,這是一份真情。至於以後有沒有回報,那也不計較了。
家人之間,吃虧是福。兄弟姐妹互幫互助,也是給子孫做榜樣,引領好家風。

03
第三,向侄兒侄女隨禮,當面給出,不隱瞞。
你有沒有發現,當今很多的孩子,到過年能夠拿到幾千元的紅包。
如果大人不管理這些紅包,那麼孩子拿到錢,就去買手機,玩具,甚至給遊戲充值——紅包,滋養了孩子的錯誤。
鄰居張叔的孫子,過年的紅包藏起來。在上學的時候,買了舊手機,躲在被窩裡玩,真的愁煞人。
看到孫子成績一落千丈,張叔對給紅包的「小弟弟」,居然心懷恨意。
是的,錢多了也會誤事。兄弟姐妹們,不要麻痹大意。
過年給孩子隨禮,一定要當著大家的面。這樣,對於紅包的管理,大家都心中有數,避免了孩子藏錢的情況。
如果孩子單獨來拜年,大人沒有在身邊。那麼你給孩子紅包之後,要發信息,或者打電話,告訴孩子的父母,這不是計較,而是「管教」。
當然,你家若有孩子,在過年的時候,常常問一問,得到多少紅包。同時制定紅包管理辦法,給孩子留起來,長大之後再花,或者用來做學費等。千萬不要聽之任之。
04
第四,串門送禮回禮,注重實用,不浪費。
在我的老家,有這樣的說法:「過年去拜年,是不能空手回家的。一旦空手,意味著一整年都空空如也,不吉利。」
回禮,自然就變成了一種習俗。
一般情況,回禮是麵條,寓意「長命百歲,健健康康」;糍粑,帶來「年味」。隨著時代發展,很多家庭也會準備包裝的零食。
至於送禮,一般是包裝的食品。反正不能空手去。
這樣一來,問題就來了:禮物不要「假大空」,要實用。
比方說,包裝特別大,但是裡面沒有什麼有用的東西,這樣的禮物,純粹是浪費錢;明知某個兄弟不吃牛奶,你送一箱牛奶,這也是不對的。
送禮,要投其所好,還寓意吉祥,又在日常用得著。
誰的錢,都不是大風刮來的,是血汗錢。哪能給不良商家賺取了呢?如果你不知道買什麼好,直接給紅包,一分都不浪費,也是對的。

05
過年了,壓歲錢、小禮物、食品、衣服等,都可以算是「禮」。
既然是「禮」,就要體現文明、道德、吉祥的寓意,千萬不要隨意了。
過年了,一家人團圓,小家庭之間互相走動,是增進感情,促進和諧的過程。期間的隨禮,就是感情上的錦上添花。
隨禮,要與時俱進,因人而異,達到幫助人的效果。
隨禮,就是客套,把喜氣洋洋的氛圍提升上去。
隨禮,體現尊老愛幼,把好家風傳遞開來。
隨禮,數量多少是其次,情義無價最重要。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