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庭,過年時頻繁請客吃飯、送禮,說明了三個不好的真相

2025年02月14日06:00:23 育兒 1013

同樣是過年,有的家庭總是聚會吃飯,禮尚往來很頻繁,有的家庭卻門可羅雀。

如果你的家庭,屬於飯局,送禮特別多的類型,別以為是有面子,還得從人情世故的本質去分析。

過年了,我們需要走親訪友,但更需要和家人輕鬆相處,別把虛情看得太重。

一個家庭,過年時頻繁請客吃飯、送禮,說明了三個不好的真相 - 天天要聞

01

頻繁請客吃飯、送禮,說明了三個不好的真相。

人際交往是一個化裝舞會,人人都掩飾著自己的真面目,但又在掩飾中暴露了自己的真面目。

很多時候,沒有人說明聚會的目的,登門送禮的來意,但是主家可以猜測到。

或者等吃飯,送禮過了幾天之後,相關的事情,才會直說。

畢竟,很多人都懂得「先禮後兵」的道理。

如果你的家庭,今年待客,明顯超過晚年過年時期,這一系列問題就來了。

第一個真相:過去一年,混得很差,希望來年,親友帶一帶。

過年之前,很多人會辭去工作,等來年再去找。

也有人,過年之前,就換了工作,一過完年,就馬不停蹄地去了新的崗位。

最糟糕的是,有人在過年前,是灰溜溜地回老家的,來年要幹啥,還在發愁。

失業,在這幾年,已經是很頻繁出現的問題了。

對於失業的人,藉助過年的機會,到處托關係,就變成了剛需。

雖然,我們知道「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的用處不大,但是不試一試,怎麼能夠知道有用沒用呢。

聽說某個親戚,在外地混得好,馬上就去拜訪。就算是一個遠房親戚,多年不交往,也會去。

某個同學,混得不錯,也去走一走,可能他會幫忙。

最好是組一個飯局,把混得好的親戚喊過來,另外請一些親戚陪同,這氛圍感就上來了。同學,老鄉,都可以如此。

自己的飯局多了,那麼飯局中就總有一個人,會帶著自己去找工作。

第二個真相:狐朋狗友特別多,大家無事就聚會,互相吹捧。

俗話說:「禮多人不怪,飯常請情常在。」

有的人,長期生活在虛情假意中,似乎一座城的人,他都認得。

你請我吃一頓,我必須也請你吃一頓。在飯局中,還會認識新的面孔。

一來二去,認識的人就如同滾雪球一樣多。

吹捧之中,大家都很開心,至於關係有沒有用,就沒有想過了。

第三個真相:自家富了,親友爭著來串門,還帶來各種麻煩,也不好意思拒絕。

如果你是衣錦還鄉,並且還沒有到家,就已經名聲在外,估計來你家吃飯送禮的人,會絡繹不絕。

五代十國時期的錢鏐,少年時曾販賣私鹽,親友都怕連累,紛紛躲避關係。

他做了吳越王之後,回到老家,親友都來祝賀。

他也大方,請父老鄉親吃喝了一個星期。

他也在飯局上,高唱《還鄉歌》:「父老遠近來相隨,家人鄉眷兮會時稀。」

任何時代,「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鬧市無人問」的情況,都會發生。

你一旦富起來,來沾光的人,就非常多,甚至一些你不認得的親戚,都來了,讓你很是尷尬。

如果你礙於面子,所有來走動的親友,老鄉,都不拒絕,估計要連續吃喝好幾天,直到你不得不外出,繼續置業那一天。

一個家庭,過年時頻繁請客吃飯、送禮,說明了三個不好的真相 - 天天要聞

02

真正優秀的人,很少在飯局裡,送禮也有規則。

在大家都熱衷待客的春節里,也有一批人,很少待客,就是去長輩家拜年,都是勉為其難的。

他們很優秀,早已習慣了靠自己,社交也會「精準化」,而不是廣撒網。

事實上,他們還擔心,一大批低層次的親戚,老鄉,都要自己幫一幫,導致力不從心。

和我同村的張叔,早些年,帶著兩個兒子去東莞打工。

張叔的小兒子,頭腦靈活,在東莞開了一家小工廠,年收入有幾十萬。

張叔回村過年,總是說:「現在錢難賺。」一個勁地裝窮。

鄉里的領導,知道張叔家的實力,就請他參加「鄉賢聚會」。張叔毫不猶豫地拒絕了。

張叔說:「去了,就是一頓飯局,然後要這樣那樣的捐款,或者給一些所謂的項目。」

張叔很明白,「吃人嘴軟,拿人手短」的道理。

是啊,自己在外地混得好,不等於到老家,還混得好。忽然就帶著家鄉情結,大量投資,難免要虧得一塌糊塗。

至於人際關係,長期在外地混的人,和老家的熟人,已經漸行漸遠了。真正的關係,其實是在「創業或者打工的地方」。

作家周國平也說過:「我們的很多煩惱,是在人和事之間琢磨錯了方向。」

人情和事情混在一起,我們難免會困在其中。

比方說,某個親戚,平時好吃懶做,忽然來求你,要工作。你給他工作,他怕太苦,嫌棄工資太少,這不是你給自己出了難題?

顯然,我們累了一年了,自己過一個清靜的年,再好不過。非要禮尚往來,那就是給長輩拜年,盡量簡單;同時,留住一些來年一起獲利的朋友、工友等。

一個家庭,過年時頻繁請客吃飯、送禮,說明了三個不好的真相 - 天天要聞

03

在這裡,也告訴大家幾個拒絕飯局,減少送禮的方法。

一是在人群里,保持低調,不要顯擺過去一年的成績,避免趨炎附勢的人來做客。

二是對送禮的人,及時回禮,不負不欠,避免欠一份人情。

三是找借口,說自己很忙,另有安排等。

家是一個溫暖 港灣,是大家休息的地方,不要變成了飯館、禮品店。

過去的一年是家人一起努力,帶來了豐厚成果;來年,還是如此。

不要把太多的人請到家裡來,這不是薄情,是把最好的感情,留給家人。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路。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3·15後「可水洗衛生巾」銷量大增!「每月成本降到10元」 - 天天要聞

3·15後「可水洗衛生巾」銷量大增!「每月成本降到10元」

封面新聞記者 姚瑞鵬 周卓玥2025年央視「3·15」晚會曝光的梁山希希紙製品有限公司事件,撕開了衛生巾行業隱秘的產業鏈一角。該公司以廢品回收名義,從品牌代工廠收購本應銷毀的殘次品,經簡單分揀後重新包裝銷售。調查顯示,其年處理量超5000噸,涉及多個頭部品牌。這並非衛生巾行業首次爆雷,2023年,某知名品牌因「pH值...
我的奇葩侄兒(短文連載之三:柚子篇) - 天天要聞

我的奇葩侄兒(短文連載之三:柚子篇)

晚飯後閑來無事,到媽媽家裡打麻將。媽媽、弟弟、侄媳和我,正好湊齊一桌。侄兒東子在書房打遊戲,他的女兒諾寶在客廳玩玩具。打麻將挺消耗體力,兩圈打下來,感覺口乾舌燥的。這時東子剝開一個柚子,叫諾寶:「寶貝,來吃柚子。」諾寶放下手中的玩具,跑去書
封號!微信緊急提醒! - 天天要聞

封號!微信緊急提醒!

3月17日,微信公眾平台運營中心發布《關於處置違規薦股行為的公告》。《公告》指出,平台發現部分運營者在自身不具備專業資質為他人提供薦股服務,或編造和傳播虛假信息,誘導用戶進行投資及實施詐騙的行為。典型違規示例#無資質機構或個人違規薦股案例一案例二#以「高收益高回報」誘導用戶投資案例一案例二微信公眾平台運...
張碧晨方發聲明:法院認定「偷生孩子逼上位」等為虛假事實 - 天天要聞

張碧晨方發聲明:法院認定「偷生孩子逼上位」等為虛假事實

南都訊 記者鍾欣 3月18日,張碧晨方委託律師發布聲明,公布近期名譽維權案件結果及進展情況,指出此前在網路熱傳的「兩億分手費」「偷生孩子逼上位」等謠言均不實。該則聲明稱,經人民法院認定及被告自認,相關網路賬號發布的「為獲得高額撫養費生孩子」「兩億分手費」「偷生孩子逼上位」「找狗仔偷拍孩子正臉照片」「賣孩...
一位媽媽諫言:千萬不要對孩子共情過頭,否則崩潰的就是你 - 天天要聞

一位媽媽諫言:千萬不要對孩子共情過頭,否則崩潰的就是你

文/蘭媽談育兒和一位媽媽聊天時,她問我:「為什麼孩子總是說話不算數,難道真的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嗎」原來,她讀初一的兒子上周忘記帶作業+遲到,被老師整節課罰站,回家還要寫一篇1200字的檢討以示懲罰兒子回家後很委屈,向媽媽委屈巴巴地求助,媽媽
緩解雙職工家庭育兒焦慮,攜程創始人梁建章建議推廣「共享爺爺奶奶」模式 - 天天要聞

緩解雙職工家庭育兒焦慮,攜程創始人梁建章建議推廣「共享爺爺奶奶」模式

多地近日出現「共享奶奶」團隊,幫忙接送雙職工家庭孩子上下學,該做法引來許多點贊,網友們紛紛喊話「建議全國推廣」。3月17日,攜程創始人梁建章就在微博發布長文稱,「共享爺爺奶奶」模式社區互助項目,在緩解年輕人育兒壓力、促進代際融合和提升老年人社會參與度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建議推廣「共享爺爺奶奶」模式,降低...
我花4.5萬請月嫂,看監控發現餵奶時猛搖寶寶腦袋,我怒了 - 天天要聞

我花4.5萬請月嫂,看監控發現餵奶時猛搖寶寶腦袋,我怒了

各位看官老爺,麻煩右上角點擊一下「關注」,精彩內容不錯過,方便隨時查看。文|麵包夾知識編輯|麵包夾知識本文聲明:本文為短篇小說,內容純屬虛構,請理性觀看前言「地獄空蕩蕩,惡魔在人間」,我本不想要二胎,可老公和婆婆催的緊,無奈我選擇了孕育二胎
3·15後,這4樣生活用品「塌房了」,家裡有的趕緊扔了吧! - 天天要聞

3·15後,這4樣生活用品「塌房了」,家裡有的趕緊扔了吧!

當下,人們對生活質量與健康越來越重視。一場關乎食品、醫療、日常用品等各行業的315晚會,再次讓大家重新審視身邊的日常必需品。其中有4樣頻繁登上了各大媒體的曝光名單。下面,我們就一同來了解這4種產品可能存在的安全風險,以及如何科學地選購和規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