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小孩,也喜歡成為他們的媽媽」
一幅17人的陳舊全家福、5間精心裝扮的兒童宿舍、17張乾淨整潔的床鋪,這是尼瑪卓嘎待了24年的地方,位於堆龍德慶區乃瓊街道崗德林社區的拉薩sos兒童村,這個看似沒有什麼特別之處的地方是她的第二個家。
2000年,28歲的尼瑪卓嘎還在當時的堆龍皮革廠工作,在看到拉薩sos兒童村成立並招聘媽媽的消息後,生性喜愛孩子的尼瑪卓嘎當即決定前往應聘這個特殊的工作,但應聘要求之一是自願放棄婚姻,這讓她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猶豫之中。恰在此時,她目睹了一個剛被送來的小孩因缺乏安全感而痛哭流涕的場景,這一幕深深觸動了她的心弦,所有的猶豫在此刻煙消雲散。「看到這些孩子,我心疼他們,我想成為他們的媽媽,成為我喜歡的孩子們的媽媽。」尼瑪卓嘎這樣說。
「是我選擇成為他們的媽媽,我就應該盡到做媽媽的責任。」
照顧孩子並非易事。年幼的孩子,吃喝拉撒睡都需操心,體弱的常半夜生病,或亢奮哭鬧。年齡大些的,不僅要關注學業,還要輔導青春期心理變化。
2000年11月13日,小普珍來到尼瑪卓嘎身邊。這個四個月大的小女孩又黑又瘦,身體素質差,常發燒咳嗽,幾乎每周都往醫院跑,甚至在醫院走廊學會走路。一天晚上,小普珍高燒40度,尼瑪卓嘎在病床前悉心照料,用濕毛巾降溫,棉簽沾水潤唇,孩子哭鬧就抱在懷裡哼歌謠。她連續熬了十幾個小時,即便同事想替換,她也因孩子只認她而堅持。小普珍病好後,她更加細心。一天整理床鋪時,小普珍喊出「媽媽」,尼瑪卓嘎激動落淚。
「是我選擇成為他們的媽媽,我就應該盡到做媽媽的責任。」尼瑪卓嘎和其他媽媽一樣,同樣希望她的17個孩子茁壯成長,長大後成為對社會有用之人。
「看著孩子們長大,我只想他們偶爾來看看我就好。」
「媽媽,生日快樂!」「媽媽,我想你了,可我工作忙,回不去。」「媽媽,我想吃你做的土豆燉牛肉。」尼瑪卓嘎52歲生日這天,手機微信消息不斷。她未曾料到,身邊的孩子們還準備了驚喜。孩子們帶著蛋糕、卡片和摺紙,為她慶生,現場滿是溫馨的愛與祝福,媽媽與孩子們熱淚盈眶,緊緊相擁。
今年,是尼瑪卓嘎52歲的生日,同時也是她在拉薩sos兒童村的第24個年頭。24年的漫長歲月里,尼瑪卓嘎扮演著多種角色,她是「他們」共同的媽媽,也是他們的「好老師」,更是他們身邊最可靠的親人。在她的悉心呵護下,如今,孩子們已經茁壯成長,家裡最年幼的來自堆龍的孩子正就讀小學,還有的孩子目前正就讀高中,但更多的孩子已經走出4號家庭,有了屬於自己的事業和家庭,成為了警察、教師...。
「孩子們長大了,我不奢望他們回報我什麼,只想他們偶爾來看看我就好。」就如尼瑪卓嘎所說,從4號家庭走出的孩子們無論走多遠,始終牽掛著「家」里的媽媽,每逢節假日,孩子們一有空就會回到4號家庭看望媽媽。
孩子們常說是媽媽給予了他們第二次生命,給了他們戰勝自己和未來的信心。
回顧24年,尼瑪卓嘎雖有辛酸,但更多的是幸福。當問她是否會因更好的工作條件離開兒童村,她堅定地說不會。這份堅定源於4號家庭和孩子們。家中每件小飾品都是她精心挑選,她與孩子們共同努力經營的溫暖的家,正如兒童村院子里的大字「讓每一個孩子擁有有愛的家」。尼瑪卓嘎用愛為孩子們照亮了夢想之路,她的奉獻精神如明燈,在歲月長河中熠熠生輝,溫暖著每一個孩子的心,也激勵著更多人關注和投身兒童福利事業。
她是平凡而偉大的職業媽媽,用無私的愛書寫著不平凡的人生篇章。
編輯:洛桑次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