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鵰俠侶》中最亮眼的存在無疑是主角楊過,他英俊瀟洒,油嘴滑舌,性格古怪,卻又心懷正義,簡直就是武俠迷心中最想要成為的那一類俠客,而書中的那些女子則多半只是陪襯,那句「一見楊過誤終身」就是她們人生的縮影。
不過要說其中最讓人意難平的女子,當屬郭靖的二女兒郭襄,那妮子對楊過一往情深,奈何「君生我未生」,她登場時,楊過身邊已經有了小龍女,他們註定無緣。
(楊過、郭襄劇照)
但她的故事還在繼續,後來的郭襄為何一輩子也沒嫁人?
一、多情的妮子
郭襄在風陵渡口遇上楊過之後便無法自拔地愛上了這個大哥哥。
原本少女心中都有對大俠的崇拜之情,這本就足以讓楊過像是帶著一層光環一般,何況郭襄用金針許願,令楊過摘下面具之後,那張英俊的臉出現在她面前,試問天底下有哪個女子能拒絕呢?
再到郭襄的生日宴上,楊過當著天下群雄的面送上三份沉甸甸的大禮,就連金庸也在後記中提到這麼一句。
說是:「郭襄這樣可愛的一個小妹妹,秀美豪邁,善解人意,聰明伶俐,楊過心中早就真的喜歡她了,給她三枚金針,就是說:『不論你叫我做什麼,我都答允!就是要我為你死了也可以!』大張旗鼓地為一個小姑娘做生日,是熱情而衝動的年輕人的狂妄行為。」
所以別怪郭襄淪陷得太快,哪個情竇初開的女子面對如此溫柔攻勢能不淪陷?
(郭襄、楊過劇照)
郭襄也確實配得上這份偏愛,她對楊過確實是義無反顧,後來楊過心碎跳崖之時,她也沒有半點猶豫,跟著跳下了萬丈深淵,若非愛得深入骨髓,她何以做到這一步?
郭襄是值得被愛的,但問題在於楊過身邊已經有了小龍女,楊過又是那種嘴上輕浮,但內心無比專情之人,他自然是沒法接受郭襄的愛了。
所以郭襄在失去了與楊過在一起的機會之後,她還值得被其他人愛嗎?
二、落寞的結局
事實上金庸是給過郭襄展開一段情緣的機會的。
比如《神鵰俠侶》末尾的第三次華山論劍之後,群雄就遇上了正在追捕瀟湘子、尹克西的覺遠師徒,覺遠師徒都是武獃子,他們鬥不過那瀟湘子、尹克西,還是楊過指點了張君寶幾招,才將那二人擊退。
而此時郭襄與張君寶就有了些許曖昧的互動,那張君寶也有種遇上了心上人的感覺。
說是:「郭襄一斜眼,見張君寶頭上傷口兀自汨汨流血,於是取出手帕,替他包紮,想到楊過便會偕小龍女離去,此後不知是否再能得見,心中酸痛,雙目淚水瑩然。張君寶見人人都神色溫和,獨有這位美麗可親的小姊姊卻傷心眼紅,不明所以,可不敢相問,本來要稱謝的話也說不出口了。」
後來他們二人又在《倚天屠龍記》開篇的「郭襄闖少林事件」重逢,又一同被覺遠大師以鐵桶挑著逃出了少林寺。
(郭襄、張三丰劇照)
郭襄見張君寶無處可去,於是建議他去投奔自己的父親,奈何張君寶不願寄人籬下,二人就這麼錯過了。
到了原著第三回,金庸將故事的主舞台搬到了數十年之後,郭襄的故事也就完結了,書中再一次提到她的時候,只留下一句讓人意難平的話。
說是:「恩師與郭女俠在少室山下分手之後,此後沒再見過面。恩師說,郭女俠心中念念不忘於一個人,那便是在襄陽城外飛石擊死蒙古大汗的神鵰大俠楊過。郭女俠走遍天下,沒再能跟楊大俠相會,在四十歲那年忽然大徹大悟,便出家為尼,後來開創了峨嵋一派。」
很難想像,當年那個俏皮可愛的小妮子,最終的結局卻是落髮為尼,終身未嫁。
不過你若是結合郭襄的所作所為的話,就會發現她落得如此結局也是有跡可循的。
問題就是出在她與楊過初遇的那兩夜。
三、風陵渡的邂逅
郭襄是在風陵渡口一見楊過誤終身,不過這句話其實也不僅僅只是說郭襄見了楊過之後就忘不了他,這句話也可以從旁觀者的視角來解讀,是因為風陵渡口事件,郭襄才被耽誤了一生。
楊過在那兩日從郭襄那兒奪走了什麼?或者說,郭襄與楊過外出那兩日做了什麼?
其實很簡單,讀過原著的人都知道,他們幫萬獸山莊史家兄弟找到九尾靈狐之血,也順便調解了周伯通、瑛姑、一燈大師的舊怨,不說功德無量,也算是做了好事。
(黃蓉、郭襄劇照)
但在黃蓉看來,卻不是這麼回事,她後來就說過這麼一句:「黃蓉更無懷疑,料定郭襄聽說之人,必是楊過無疑,想來郭襄與楊過約定在羊太傅廟中相會,卻給姊姊闖去撞散了,楊過不忿郭芙譏刺,為了給郭襄爭一口氣,竟遍邀江湖高手,來給她送禮慶賀生辰。『但是,他,他為什麼要給襄兒花這麼大的力氣?』想到小女兒日來心神不定,眼光矇矓,恍恍惚惚,想到她時時突然間紅暈雙頰,黃蓉不由得倒抽一口涼氣:『竟難道襄兒在風陵渡兩日兩夜不歸,已和他做出事來?』」
她當母親的,尚且會懷疑女兒已經與楊過做了些不該做的事,旁人又會如何看待她?
顯然,楊過奪走的,是郭襄的心,同時也是郭襄的清譽,一個未嫁人的女子和陌生男人外出兩日不歸,你說郭襄的名聲能好嗎?可以說她的清譽在那一刻就被毀了。
(郭襄劇照)
世人都覺得郭襄是因為痴戀楊過,所以無法愛上其他人,卻不知她的名聲早已壞了,又有哪個男人會願意接近她?
這才是她一生未嫁,乃至落髮為尼的原因吶。
正是:
風陵渡口遇俠蹤,一見楊過心留痕。
兩日不歸清譽損,世間誰願娶芳魂。
獨守空閨情難斷,終老一生念君恩。
襄兒痴情終不悔,只願來生再逢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