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小說之所以格外吸引人,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你總是猜不到他下一步劇情的發展,比如《神鵰俠侶》中的「甄志丙事件」,誰能想到他會讓身為女主角的小龍女失貞?而更讓讀者感到意外的,應該是「郭靖之死」。
《倚天屠龍記》中,金庸是借武林後輩之口以回憶的方式提到了郭靖一家的結局,說是郭靖夫婦與郭破虜一同戰死於襄陽,就連屠龍刀也從此流落江湖。
(郭靖、黃蓉劇照)
但郭靖真的死了嗎?金庸當真捨得將這個被讀者視為「射鵰三部曲靈魂人物」的角色寫死嗎?
或許郭靖命不該絕,後來的他身上還發生了另一段有趣的故事。
一、鞠躬盡瘁
郭靖守衛襄陽的心有多堅決?其實這事從郭襄被綁之後,他的態度就能看出來。
金輪法王以為抓了郭襄便是抓住了郭靖的軟肋,顯然他低估了郭靖心中的俠義,他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至於兒女的命,自然也比不過襄陽滿城百姓的命。
因此他與郭襄有這麼一段對話:「(郭靖)抬起頭來,遙見女兒容色憔悴,不禁心痛,叫道:『襄兒聽著,你是大宋的好女兒,慷慨就義,不可害怕。爹娘今日救你不得,日後定當殺了這萬惡奸僧,為你報仇。』郭襄含淚點頭,大聲叫道:『爹爹媽媽,女兒不怕!女兒名叫郭襄,為了郭家名聲,為了襄陽,死就死好了!你們千萬別顧念女兒,中了奸計。』郭靖朗聲道:『這才是我的好女兒!』解下腰間鐵胎硬弓,搭上長箭,颼颼颼連珠三箭,高台下三名手執火把的蒙古兵應聲倒地。」
(郭靖、華箏劇照)
郭靖為了不給自己猶豫的機會,甚至主動射出那三箭,他當真是願意為了襄陽百姓付出一切。
所以後來的他會力戰而亡,也並不會讓人感到意外。
但他有心求死,這世上卻有一個人不願意看到他死,那人就是華箏。
二、再續前緣
儘管黃蓉與郭靖也算是歷盡千辛萬苦才走到一起,他們的愛情值得被祝福,但嚴格來說,黃蓉應該算是以第三者的身份插足了郭靖與華箏的愛情,畢竟郭靖與華箏早已有了婚約。
可別說郭靖是迫於無奈,後來的郭靖對華箏其實也是有愛意的。
比如這段描述就很直觀:「郭靖辭出金帳,暮色蒼茫中正要去母親帳中,突覺一雙溫軟的手掌掩在自己眼上,同時鼻中聞到一股香氣,一怔之下,叫道:『華箏妹子!』轉過身來,只見華箏公主,身穿白衣,似笑非笑的站在當地。兩人分別經年,此番重逢,只見她身材更高了些,在勁風茂草之中長身玉立,更顯得英姿颯爽。」
他也注意到了華箏的美,並且他答應過華箏,自己遲早會回大漠娶她。
只是後來因為李萍那件事,二人才不得不劃清界限。
(華箏劇照)
可此時又不同了,郭靖鎮守的襄陽註定會被攻破,華箏聽聞這消息,自然也會隨侄兒忽必烈趕赴戰場,她不會阻攔忽必烈踏平襄陽的決定,她唯一的要求只是「放郭靖一馬」。
當郭靖目睹了黃蓉、郭破虜被殺之後,他也變得瘋狂起來,只不顧一切地殺敵,直至筋疲力竭倒下。
而當他醒來之後,卻已是身處蒙古包之中,他以為自己做了一個很長的夢,只當這是回到了少年時期,可他剛想起身,卻發現自己渾身是傷,卻已被包紮好。
「你醒了」,一個熟悉的聲音傳來,站在他面前的,正是華箏,只是當年那個面容秀麗的少女,如今臉上了多了幾條皺紋,卻仍擋不住她的美艷。
「我這是……」,華箏知道他想說什麼,於是將一切來龍去脈說給了他聽。
儘管與舊情人相遇也有幾分開心,但此時不是敘舊的時候,但郭靖一運功,這才發現,自己的功力已被廢掉。
華箏又說百損道人是如何將他的功力化去說與他聽,郭靖這才無奈認命,只是他的心仍未死,此時的他,只想卧薪嘗膽。
(郭靖、陽頂天劇照)
他與華箏走到一起,二人甚至有了一個孩子,數年之後,郭靖又在暗中創出了一套神功。
那是他壓箱底的絕技,當初在華山二論時,他就有心創出此招,卻又放棄了。
那時書中是這麼寫的:「兩人來到華山南口的山蓀亭,只見亭旁生著十二株大龍藤,夭矯多節,枝幹中空,就如飛龍相似。郭靖見了這古藤枝幹騰空之勢,猛然想起了『飛龍在天』那一招來,只覺依據《九陰真經》的總旨,大可從這十二株大龍藤的姿態之中,創出十二路古拙雄偉的拳招出來。」
而此招後來便被他改良成了「大九天手」。
故事發展到這裡,郭靖和華箏之子是誰,熟悉原著的人應該知道了,沒錯,那孩子即是陽頂天。
三、託付重任
楊逍說過,明教是在陽教主這一代變成了抗元的先鋒的,曾經的他們都是禍害武林的魔頭,此時為何會有如此覺悟?定是背後有高人指點。
(張三丰劇照)
而陽頂天之所以打入明教,正是受郭靖的指使,他知道以一個人的力量要對抗大元王朝是不可能的,於是他又想到周伯通曾說過那明教
於是他將大九天手傳給那孩子,並讓他改名換姓,所謂的「陽」即是「郭」的一邊「易」了名字,「易」就有「改變」的意思,郭靖想讓這孩子推翻大元,於是為他起名「陽頂天」。
如此一來,不僅郭靖保住了性命,諸如「陽頂天的身世」「大九天手的來歷」等問題都得到了合理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