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12歲剛上初一的青島女孩,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小學6年的經驗,談及從不適應學校到被迫轉學,到後來掌握了秘訣、成績一躍而上。
分享的兩點經驗,不僅適用於家長朋友們幫助孩子提高小學成績,也適用於普羅大眾、適用於小學後的學生時代直至成人社會。難怪有網友驚呼:這是我30歲才明白的道理呀!
1
提高小學學習成績,12歲初一小孩姐支招
12歲的青島女孩呂佳歆,作為一位小學畢業生,暑假末期,將自己的小學經歷來說明「小學成績好的秘密」的視頻,分享在社交平台。
她想通過這段視頻,讓家長朋友更有效地看待和理解小學成績,幫小學生們更順滑地通關小學生涯。這個視頻也是讓她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小孩姐」。
有網友驚嘆:你是不是忘喝了孟婆湯,還保留了前世的記憶。
她回復:有些大人也很幼稚,有些小孩思想也很成熟。
我們看看這個秘密準不準,怎麼引起了這麼大的熱議,一再霸榜熱搜前三名。
呂佳歆說這個秘密的關鍵詞是兩個:了解規則、服從性測試。
乍一聽是不是有點抽象,她的舉例很生動。
她說到小學一年級一道仿寫題,她寫的是「我的媽媽是好媽媽」,但老師扣了分。標準答案是「小鳥的媽媽是大樹」。
她說到另一道填空題:「鉛筆盒裡有什麼?」
她填寫的答案是:「鉛筆盒裡有我們和客人。我們鉛筆是鉛筆盒的主人,其他尺子、橡皮就是客人。」這也是錯誤的。
標準答案是:「鉛筆盒裡有鉛筆。」
她得出了結論:「正確的答案不需要是好答案,但是符合閱卷規則的。每一個模式都有相對應的規則。」
所以我們要了解規則,不要緊盯著小學的成績,去看成績上上下下是沒有用的,你要盯住「規則」這個關鍵點。要圍繞規則、理解規則、更熟練地運用規則。
而小學下課不準跑跳,也是為了保證學生的安全性,呂佳歆把整個小學階段比作一個「巨大的服從性測試」,不止體現在學習上,日常管理上同樣也是如此。
「這些規則,你可能不喜歡它,但是你要學會去理解它。它是為了便於管理。為了你的安全,當然也是為了讓你一直保持在一個被規則所約束的受管理的狀態里。」
呂佳歆的話,讓網友狂贊:「同樣適用於成人世界,這是我30歲才想明白的道理呀!」
而應對方法也是兩個詞:耐心、包容心。
呂佳歆一年級適應不了小學生活,媽媽幫忙辦理了轉學。
二年級進入新環境,雖然學習差、紀律性差,但積极參加勞動和各項活動,能在運動會上給班級多爭分,老師的包容度也很高。
三年級,當呂佳歆克服了不願服從的心理障礙後,就能比較好地應對學校的生活了。甚至因為很輕鬆拿到好成績,內心有了一點點小膨脹。
四年級,能夠在學校里應對自如,可以有更多時間去做其他的事情了。
呂佳歆勸誡大家:「要給自己多點時間、多一些機會、多一些嘗試,不要要求自己一開始就學習好。」
「好成績是給符合規則的答案以正反饋。」
她安慰小學生:「如果你小學成績不好,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因為小學讀完,還有初中。」
結尾的話整個升華了:「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不會因為暫時的去服從一些什麼而改變,這只是我們實現更大目標的策略而已。」
小姑娘接受採訪時很謙虛,她說:「我不懂教育,只是不想半小時能做完的事,去花費3小時坐在那裡。」這個女孩可以說是全面發展,什麼也沒落下,什麼都玩得好。
2
全面發展的小姑娘,什麼都能來一手
小姑娘這篇視頻稿,就充分展現了她超強的表達能力、觀察力和邏輯能力。
代表學校參加市裡的演講,也是有理有據,榮獲了3等獎。
她在拍電影、拍廣告,媽媽給她當助理,也明顯被她嫌棄,各種自己操心:什麼時候該要錢、什麼時候拍什麼、怎麼安排。
她每次錄視頻,都是自己畫好思維導圖,沒提詞的一段段錄的。
她正在學擊劍、學打拳,她在嘗試各種想要嘗試的東西。
採訪記者問呂佳歆的母親:「學校老師對孩子的評價是什麼?」
呂母說:「老師覺得她挺聰明的,就是放在學習上的時間少了。」
呂佳歆在暫時順應規則的同時,做著各種自己想做的事,可以說她剛剛12年的人生,可能比大多數成年人都體驗更豐富、更精彩。
那是什麼原因讓她如此的與眾不同呢?
3
小孩姐的自由,是父母給的
同一天上熱搜的,還有一位小孩哥。
他說:「我媽不用化妝品,因為她不化妝,她本來就很漂亮。」
他同時回答了老師另一個快問快答題:「我媽經常教育我的口頭禪是:自覺才能帶來最大的自由。」
其實呂佳歆媽媽的教育理念,也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
呂母說孩子就是紀律性差點,但她覺得不是什麼大問題。
天啦,這放在哪家家長身上,被老師輪番轟炸提醒,誰受得了呀!但呂母的做法是幫孩子頂住壓力。
呂佳歆談及一年級適應不了學校,媽媽幫忙轉學。呂佳歆說道:「其實不管轉不轉學,當她願意共情我的困境的那一刻,已經給了我巨大的鼓勵。」
呂母之所以給孩子足夠的自由,是因為懷孕六個月時,查出唐篩有問題。在羊水穿刺後等待結果的日子裡,她下定決心:只要孩子不是唐氏兒,其他的都隨她高興就好。
但呂母真的不雞娃嗎?
4
小孩姐的媽媽真的不雞娃嗎?
不,其實呂母肯定給孩子做了一些規劃的。
首先,一位胎教是聽著巴赫做微積分的母親,後期即使因為擔憂過孩子的健康,也還是會對孩子未來做出規劃的。
呂佳歆小時候學鋼琴的照片
其次,呂佳歆發過自己一年級彈唱《將進酒》的一段視頻,全篇流利背誦,還帶上了詼諧的曲調。
一個6、7歲的孩子,識字量有限,如果不是家長提前帶孩子閱讀識字、提升了孩子的識字量,或者給孩子聽過《將進酒》的音頻、看過視頻故事版,或者逐字逐句教孩子讀過、背過這首詩,孩子肯定是無法做的如此流利背誦的。
我家孩子幼兒園大班時,老師教過這首詩。集體背誦時確實可以很流利,但過一段時間還是會忘記些。後來也是我用長期記憶法反覆複習多遍,孩子才記得比較牢固的。
當然,我家是普娃,不排除呂佳歆小朋友天資聰穎,記憶力超群。
但她也說過3年級刷過奧數題,發現做不出,知道自己就是一個普通人。
最後,呂母最大的智慧在於「給孩子足夠的自主權,需要自己協助時才插手。」
呂佳歆一直很有自己的想法,在於父母放心她去做。一般初一的孩子,要弄個賬號錄視頻,不願多花點時間在學習上,一定會被父母批鬥了。
可呂母是抱著欣賞的態度,從女兒2歲第一次懟自己開始,覺得挺有意思挺好玩的;誇孩子很有網感;但也清醒知道:「一個12歲的人說出這個來,大家覺得很有流量,如果是22歲或者32歲,就很平常了,只是發育早晚而已。」
右右媽媽說
確實像12歲的呂佳歆說的那樣,小學階段如果能了解規則,適應服從性測試,孩子和家長、以及學校都抱著包容心和耐心,孩子的成績自然會有所提升。
如果小學成績不好,別愁,還有初中了,不是嗎?
參考資料:希瑞公主 視頻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