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說過,他的武俠故事重在一個「俠」字,而非「武」字,但在筆者看來,他的故事還重在一個「情」字,畢竟他筆下的那些男男女女多半為情所困,書中不少關鍵的劇情轉折,也皆是因一個「情」字而起。
這也無可厚非,畢竟除了酣暢淋漓的打鬥,快意恩仇的紛爭之外,讀者也嚮往一份美好的愛情,一段故事的結局若不是「男女主角有情人終成眷」的話,那多半無法讓讀者滿意。
但《天龍八部》卻是例外,讀者或許希望蕭峰與阿朱在一起,也希望虛竹與夢姑攜手一生,但對於段譽與王語嫣的愛情,卻不那麼看好,甚至覺得厭惡。
(段譽、王語嫣劇照)
而金庸在新修版中也確實沒讓他們走到一起,或許也是收到了讀者的反饋,才做出了這樣的改動,但從故事本身的邏輯來看,段譽的行為又該如何解釋呢?
其實金庸早已給出了答案。
一、分道揚鑣的愛侶
連載版和三聯版的《天龍八部》的結局幾乎無二,都是在段譽攜手王語嫣看著慕容復瘋瘋癲癲的樣子,便畫上了句號。
不難猜測,順著這個劇情發展,段譽多半會娶了王語嫣,甚至會將她立為皇后也不會讓人意外。
但很明顯,這樣的結局很難讓讀者滿意。
因為這壓根不是「有情人終成眷屬」,那段譽是有情人,而王語嫣可不是,對於王語嫣而言,段譽始終只是個備胎一般的存在。
別看她在西夏枯井中確實是對段譽表了真心,說要與他共度餘生,但那不過是因為慕容復將她甩了,並且在她跳井之時,也表現得格外絕情,她才萬念俱灰。
(王語嫣、段譽劇照)
她投入段譽的懷抱,只是無奈的選擇,談不上有多愛。
哪怕拋開王語嫣的所作所為不談,段譽本人對王語嫣的追求也讓人覺得不齒。
比如他在擂鼓山見到王語嫣和慕容復時,沒有因為王語嫣身邊已有伴侶而退縮,但他也不是光明正大的與慕容復競爭,而是想著自己以後要受苦受難了,這是什麼邏輯?就純粹的當個備胎,一直跟著王語嫣?
這樣的「愛情」著實無法讓人發自內心的祝福。
所以金庸安排段譽在新修版中甩了王語嫣,倒算是眾望所歸了。
其實讀過原著的人就知道,王語嫣是在「不老長春谷事件」之後離開段譽的,但在筆者看來,這也是段譽放手的結果,畢竟他是一國之君,他不放人,王語嫣怎能出得了大理城?
顯然,段譽也放手了,事實上書中也確實給出了合理 的解釋,說他是看透了「心魔」,他知道王語嫣不過是那「神仙姐姐」玉像的替身,他被那玉像迷了心智,才錯將王語嫣視為真命天女。
其實他沒意識到,自己早已愛上了另一個女人,而那人也同樣愛著他。
二、段譽的第一個愛人
新修版末尾,段譽一共娶了三位女子,她們也都被他立為妃子。
說是:「段譽為君,清靜無為,境內太平。後來他稟告伯父本塵大師,將自己身世秘密對華赫艮、巴天石等親信說了,立木婉清為貴妃、鍾靈為賢妃、曉蕾為淑妃。」
(鍾靈、段譽劇照)
而段譽最愛的女子,就在這三位女子之中。
那曉蕾是夢姑送給他的婢女,她與段譽沒有任何感情基礎,段譽對她自然談不上有多愛。
而木婉清雖然幾度與段譽出生入死,但木婉清這女子太烈,段譽的性子與她其實不太契合,段譽娶她,都有幾分半推半就,或者說是「不要白不要」的意思。
而對鍾靈,段譽則是真心喜歡,甚至可以說鍾靈才是第一個讓段譽動情的女子。
當時初遇鍾靈時,金庸就有這麼一段細節描述。
原著道:「想到鍾靈,伸手入懷,摸出她那對花鞋來在手中把玩,想像她足踝纖細,面容嬌美,不自禁將鞋子拿到口邊親了幾下,又揣入懷中,心想:『我這番定是沒命的了,鍾姑娘自也活不成。要是她也在這裡,咱二人一起雙雙死在這碧湖之畔,倒也是件美事。只可惜她此刻伴著那山羊鬍子司空玄,實在無味得緊。這當兒我正在想她,她多半也在想我吧。』」
這種感情真實而細膩。
(鍾靈劇照)
相信絕大多數人在十幾歲情竇初開的年紀都有過類似的經歷,就是得到了屬於心愛之人的某個物件,或是一支筆,或是一本書,都足以讓我們浮想聯翩,彷彿聞著那些物件上的氣味,都能感受心愛之人在自己身邊一樣。
段譽對鍾靈,就是這樣的感情。
其實嚴格來說,鍾靈的容貌一點兒也不輸王語嫣,甚至就連虛竹都對這女子求之不得。
三、虛竹求之不得的佳人
在多數人看來,虛竹愛的從來都是夢姑。
(虛竹、夢姑劇照)
其實不然,當初虛竹與夢姑在冰窖中幽會了幾次,這事不假,可從頭到尾,他壓根都不知道夢姑長得什麼樣,他只是覺得夢姑應該是個絕色佳人,而當他見到鍾靈的時候,「夢姑」二字就已經得到了具象化的解釋。
畢竟虛竹的內心活動是不會說謊的。
你且看原著描述:「虛竹斜眼向段譽看去,心中怦怦亂跳,實不知鍾靈是不是『夢姑』,假如不是,自然無妨,但如她果真便是『夢姑』,卻給段譽娶了為妻,那可不知如何是好了。他滿臉憂色,等待段譽回答,這一瞬之間過得比好幾個時辰還長。」
(虛竹、鍾靈劇照)
他也早已看上了鍾靈,只是因為他知道段譽和鍾靈的關係,才只是在一旁看著,不至於做出更衝動的事來。
毋庸置疑,鍾靈的容貌也是極美的,與其讓段譽與王語嫣走到一起,倒不如讓他與可愛的鐘靈相伴,所以金庸在新修版的改動,也不像某些讀者說的那般一無是處,這樣的結局,即符合段譽的初心,也符合讀者的心之所向,著實是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