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一點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文字的魅力,就在於,人們能從隻言片語間捕捉到情感的力量。
一條又一條心靈的細流,逐漸匯聚成浩瀚的藝術之海。
似穿越時空的低語,於靜默中綻放絢爛。
一筆一划,皆是匠人之心血,雕琢著無形的意象。
曾於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間,看雞犬相聞,看怡然自樂;
於秋水間看落霞與孤鶩齊飛,於峻岭間看絲竹管弦之盛;
春意盎然之時,看柳垂金線,桃吐丹霞的大觀園景緻;
夜幕降臨之時,看月光如銀,蟲聲如雨的邊城內風景。
不得不承認,古往今來,好的文字如春風化雨,總能潤物無聲。
僅僅是短短的幾句詩詞,便能蘊藏著深厚的情感力量。
閱讀時,總感覺自己正乘著小舟,泛遊於情感的河流。
隨細流而下,輕輕抬手,便可捕捉稍縱即逝的螢火蟲。
村姑陳一向認為,文字是有力量的。
因而,平日清歡無別事時,村姑陳便會起一盞茶,提筆寫下與茶的故事。
用文字傳遞心中所思所感,視之為,徜徉於茶道藝術之海。
《2》
某位朋友說,茶的藝術,可不是用筆寫一寫就能寫得清楚的。
他認為,真正要感悟茶道,就得看茶藝表演,就得親自去學,如此才算悟了。
於是,他便啟程,報了茶藝班,每日上課學習,倒也學了些功夫回來。
也給村姑陳炫了炫技法,展示了一番八步泡茶法。
當時村姑陳是表示讚許的,畢竟能將想法付諸於行動,說明對茶是真的抱有熱愛的態度。
可前幾日受他招待喝茶之時,卻發現他把學到的「酷炫技術」,簡化了好幾步。
泡茶時,這位朋友用蓋子颳去岩茶表面的浮沫,搓了三兩下茶後,捏起蓋碗轉了兩圈,方才出湯。
出湯後,朋友沒有再進行剩餘的步驟,而是直接將品茗杯推到村姑陳面前。
咦,怎麼只完成了刮沫、搓茶、搖香,後續的另外五個步驟,怎麼不再秀一秀了?
朋友懶懶道:「太麻煩了,每喝一衝茶都這麼泡下來的話,我這兩包水仙,那得泡一下午咯。」
既然麻煩,那為何不全部簡化,出湯前的刮沫搓茶搖香怎麼還留了下來?
朋友回應道:「習慣了,況且這三個手法就足夠能讓新手小白感受到——你是個很會泡茶的人。」
說白了,也就是嫌全套動作太麻煩,又想炫一炫泡茶技藝,於是泡茶的方式變得奇奇怪怪了起來。
村姑陳喝著本應醇厚飽滿的水仙茶湯,在底蘊中發覺了極其細微的澀味。
果然,泡茶時還是別炫技。
炫技的後果,就是把這好好的岩茶水仙,泡出了苦澀的味道……
《3》
所謂刮沫,便是在注水之後,用蓋碗的蓋子,輕輕颳去茶水表面浮沫的動作。
所謂搓茶,是指通過旋轉蓋子來微微搓動茶葉,讓茶葉能釋放香氣的過程。
所謂搖香,是搓茶後合蓋,搖晃蓋碗2-3下,進一步激活茶葉香氣的動作。
這一套動作下來,茶葉浸在水中的時間,至少也得有10秒左右了。
也難怪本該醇厚柔滑的水仙,底蘊里卻生了微微的澀。
老手泡茶尚且如此,新手若是對於動作還不夠熟練,茶葉浸在水中的時間可就不止十秒了。
時間長了,形成悶泡了,等到茶葉出湯「入海」時,非但沒能激活香氣,還會讓茶湯發苦變得不好喝了。
若是沒有系統學習過此類技法的新手,還是不要在泡茶的時候輕易嘗試。
把茶泡苦且不說,燙到手那可就糟了。
尤其是在搓茶的時候,把蓋子斜著伸入湯水中時,搓茶的力度一旦太大。
熱水從蓋碗里濺出,非常容易濺到手上。
再搖香時,由於要扶著碗沿把蓋碗提起搖動兩下。
沒有泡茶經驗的新手小白,還沒適應蓋碗的溫度,若是沒提穩。
燙手則輕,蓋碗沒拿穩摔了下去,蓋碗碎了,茶湯灑了,處理起來可就不方便了。
刮沫、搓茶、搖香三大步驟,說到底是屬於茶藝師泡茶的方式。
既然要用上這三個步驟,理應完完整整的按著八步泡茶法來泡。
只學習這三個動作,而忽略了後續的入海、蝶舞、展茗、落碟、歸一等動作……
這也不算是真正學到了茶藝,僅僅也只是班門弄斧罷了。
技法既不完整,何需多此一舉?
《4》
日常喝茶,為著炫技的心態去泡茶,這樣的做法並不可取。
茶藝表演,向來考驗熟練度,考驗茶藝師們對蓋碗的掌握程度。
功夫茶道表演中的各個步驟,要想一套下來全部練好,是要花費大量時間的。
若是沒有像這位朋友一樣系統地去學習過,只是一味的模仿他人的泡茶方法。
不僅容易弄巧成拙,還會讓你招待的客人們認為你沒有認真泡茶,讓客人們失了興緻。
刮沫、搓茶、搖香,向來不是泡茶時的必備步驟。
這些藝術化的動作,在我們日常生活的泡茶場景下,並不實用。
想要展現出一泡茶的原滋原味,做法其實很簡單。
取出茶葉投入蓋碗當中,不必像茶藝師那樣懸壺高沖,直接環壁注入沸水即可。
注水後立刻合蓋,不必去刮浮沫,也不必用蓋搓茶。
省去這些步驟,將蓋子揭開一個月牙狀的小口,直接出湯至公道杯就行了。
在茶藝表演中,出湯對應著「入海」,入海完畢後還要繼續在蓋碗上進行表演。
但在我們日常泡茶的環境下,不必再對蓋碗進行過多的操作了。
把公道杯里的茶湯,分湯到各個品茗杯里,再奉至客人面前,就已足夠。
一衝茶湯喝完,重複上述步驟,繼續沖泡,沖沖茶湯滋味鮮妍舒爽,不泛苦澀之感。
老老實實地泡茶,就能泡出滋味美妙的茶湯,何樂而不為?
《5》
茶道藝術,本就深瀚似海。
單單在泡茶的這個課題上,想要學會各種各樣的泡茶方法,就已不是一件輕鬆事。
茶藝表演里,茶藝師的從容不迫、行雲流水和細膩入微,是從日復一日的練習中展現出來的。
要想學習茶藝技法,那就別滯留在模仿的階段,好好學精,練熟技巧。
但若只想泡出茶的滋味,建議還是用上常規的泡茶方法。
畢竟,若是入手了好茶,卻因為自己泡茶手法的問題,讓好茶的風味被破壞。
喝不出好茶的滋味,喝到的只是一碗苦澀不香的茶湯。
這樣泡茶喝茶,又有什麼意義呢?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