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水滸傳》的故事只看前七十回就夠了,後續的五十迴文學性遠不如前七十回,劇情本身也略顯重複無趣,這話確實不假,就連武松這等英雄漢,後來居然也莫名其妙的斷了一臂,著實讓人難以接受。
之所以強調武松,是因為武松確實是書中人氣最高的角色,作者在故事初期更是花費了十回的篇幅去塑造這個角色,也就是那最為經典的「武十回」。
(武松、潘金蓮、西門慶劇照)
不過即便如此,書中還是留下了諸多讓人不解的地方,比如武松面對潘金蓮的撩撥,為何始終不為所動?或許你從來都沒有讀懂武松這個人。
一、潘金蓮的撩撥
「武十回」中,除了「景陽岡打虎」之外,就數武松回鄉的這段劇情最精彩。
武松打虎之後便回了陽谷縣找哥哥,此時的他成了萬眾矚目的打虎英雄,潘金蓮這當嫂嫂的得知自己有這麼一個厲害的小叔子,自然是無比意外。
她見武松高大威猛,就更是行動。
書中只道:「武松看那婦人時,但見:眉似初春柳葉,常含著雨恨雲愁;臉如三月桃花,暗藏著風情月意。纖腰裊娜,拘束的燕懶鶯慵;檀口輕盈,勾引得蜂狂蝶亂。玉貌妖嬈花解語,芳容窈窕玉生香。當下那婦人叫武大請武松上樓,主客席里坐地。三個人同歸到樓上坐了。那婦人看著武大道:『我陪侍著叔叔坐地,你去安排些酒食來管待叔叔。』」
(潘金蓮劇照)
其實從這第一印象就不難看出,武松已經大致知道這嫂嫂是個什麼人了。
不過此時他也沒法斷定潘金蓮的為人,只覺得潘金蓮熱情待他,只是盡一個嫂嫂的義務罷了,可後續的接觸,卻足以讓他看透嫂嫂的為人。
當武大郎外出賣餅,潘金蓮便對武鬆動起了歪心思,孤男寡女共處一室,她卻要與武松飲酒,著實荒唐。
但武松也不好拒絕,畢竟若只是飲酒的話,其實也沒什麼,只是隨著酒意漸濃,潘金蓮卻是越來越不規矩,當她將自己喝過的半杯殘酒送到武松嘴邊時,武松終於爆發了,二人不歡而散。
(金蓮劇照)
其實哪怕他們此時的關係已經有些僵了,武松也沒動殺心,奈何後來的潘金蓮在王婆的唆使下做出殺夫之舉,武松才將其怒殺之。
二、武松殺嫂
嚴格來說,潘金蓮其實也是個可憐之人,畢竟書中明確提到過,曾經的潘金蓮不過是個大戶人家的婢女,因此不願被那大戶欺負,她才被那大戶故意送給武大郎,這才淪為後來這般模樣。
頗有幾分報復武大郎的意思。
但潘金蓮徹底黑化,還是因為有王婆那毒婦在一旁挑撥,她毒殺丈夫之後,終於被武松殺死。
武松殺嫂的橋段可以說是將這位壯漢的勇猛與兇殘一展無遺。
只道是:「那婦人見頭勢不好,卻待要叫,被武松腦揪倒來,兩隻腳踏住他兩隻胳膊,扯開胸脯衣裳。說時遲,那時快,把尖刀去胸前只一剜,口裡銜著刀,雙手斡開胸脯,取出心肝五臟,供養在靈前。肐查一刀,便割下那婦人頭來,血流滿地。四家鄰舍,吃了一驚,都掩了臉。見他凶了,又不敢動,只得隨順他。武松叫土兵去樓上取下一床被來,把婦人頭包了,揩了刀,插在鞘里。洗了手,唱個喏。」
(潘金蓮、西門慶劇照)
當真就是如他當初說的那般,把潘金蓮是當豬狗一般給宰了,還挖了心,割了頭,著實是狠吶。
其實從「為兄長報仇」的角度來看,武松這麼做也沒什麼好分析的。
但武松一開始對潘金蓮的抗拒,卻讓人覺得詫異。
畢竟在文學作品中,大嫂與小叔子在一起的事也是有的,比如《射鵰英雄傳》中,歐陽克就是歐陽鋒與他大嫂生的。
所以這裡不得不佩服武松的定力,而你若細品武松在十字坡遇上孫二娘的橋段,就知道他為何能有如此定力。
三、武松與孫二娘
武松與孫二娘的關係其實是略有幾分曖昧的。
比如電視劇中,孫二娘戰死之時,武松還為她落淚了,可以說她是梁山之上為數不多讓武松在乎的人,除了她之外,也就魯智深與武松的關係最好了。
(武松、孫二娘劇照)
所以孫二娘憑什麼得到武松的關愛?
其實武松與孫二娘的初遇也並不美好,甚至二人一度劍拔弩張要取對方的性命。
當時孫二娘只是依照慣例要用迷藥將武松迷暈,繼而殺人越貨,卻不料武松早已將她看透。
而她不知道,武松恰恰就是從她輕浮的舉止斷定她不是好人。
書中只道:「門前窗檻邊坐著一個婦人,露出綠紗衫兒來,頭上黃烘烘的插著一頭釵環,鬢邊插著些野花。見武松同兩個公人來到門前,那婦人便走起身來迎接。下面系一條鮮紅生絹裙,搽一臉胭脂鉛粉,敞開胸脯,露出桃紅紗主腰,上面一色金鈕。見那婦人如何?眉橫殺氣,眼露凶光。轆軸般蠢坌腰肢,棒槌似桑皮手腳。厚鋪著一層膩粉,遮掩頑皮;濃搽就兩暈胭脂,直侵亂髮。紅裙內斑斕裹肚,黃髮邊皎潔金釵。釧鐲牢籠魔女臂,紅衫照映夜叉精。」
(孫二娘、武松劇照)
你看,武松不是針對潘金蓮,他是對所有這種略顯輕浮的女子都十分反感,所以他在此時就已經提高警惕了。
至於後來為何他能與孫二娘處成兄弟一般,是因為孫二娘也真心待他。
武松就是這樣一個吃人嘴短的人,你像孫二娘這樣給他三分薄面,他便會敬你三分,而你若像潘金蓮那樣不知好歹,那多半便要死在他的倒下了。